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7篇 |
基础科学 | 10篇 |
3篇 | |
综合类 | 51篇 |
农作物 | 21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14篇 |
园艺 | 4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种植业结构调整后,病虫草发生复杂化,给防治指导工作带来了难度。当前的植保工作策略必须在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同时加强知识更新,拓宽服务领域,建立新形势下植保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22.
2020年1月12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退休老专家王乌齐研究员、水稻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室郑长林副研究员、李清华副研究员应邀作为专家参加福建禾丰种业有限公司主办的稻米品质鉴评会。鉴评会上,普通市民、水稻科研人员、种业公司技术人员等组成的鉴评组当场从水稻所、其他单位与企业合作育成的86个优质稻品种中选择亩产400 kg以上、抗倒伏、抗病性强、外观品质较好的20个品种参加现场品质鉴评。鉴评采用大众鉴评法,分别从米饭的气味、外观、适口性进行评价。本次筛选出的水稻所选育的优质品种中,野香优676、野香优967、软华优699、野香优699等得分较高,表现出较好的食味品质。在鉴评结束后,还专门针对水稻所与福建禾丰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部分优质稻米的外观进行了鉴评,拟筛选出具有优良外观品质的稻米作为优质稻鉴品后备品种。 相似文献
23.
<正>2021年5月24日上午10点前,我们必须到达,到达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希望见到袁隆平先生最后一面,尽管再也不能与袁老师汇报交言,但一定要赶上,赶上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用行程表达心境,用行动告慰老人。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柏林与公司首席科学家、湖北大学二级教授蔡得田先生交换意见后,向湖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汇报, 相似文献
24.
25.
26.
27.
【目的】选育产量、米质和抗性相协调的香型优质水稻新品种。【方法】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和农艺性状的互补性,以高产、高配合力的父本福恢669与香型、优质、抗病的不育系野香A杂交,结合多生态点抗性鉴定、高温逼熟后品质分析、多年多点品比试验等相结合。【结果】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株叶态协调的杂交稻品种野香优669。2019–2020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域试验,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39.8 d,比对照II优3301早熟1.1d,产量平均9 363 kg·hm-2,比对照增产2.24%,未达显著水平。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稻瘟病,稻米品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 210 014)。野香优669聚合了来自双亲的22个有利基因,其中6个为单方携带,16个为双亲均携带。【结论】野香优669产量高、抗性强、品质好、口感佳,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是福建省农业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8.
植物种子从休眠到萌发的转变是其生命周期中一个关键的生理过程,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而SDR1(short-chain dehydrogenase/reductase 1)是调控营养信号转导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克隆获得了福恢7185、福恢653和云恢290中SDR1基因的CDS序列,比对发现其在3个不同休眠品种并无差异,但与NCBI上日本晴的基因序列相比,缺失了9个碱基,3个丙氨酸;结合qRT-PCR技术分析SDR1基因在不同休眠水稻品种种胚中的表达情况,探索其与种子休眠的关系,同时利用GST pull-down技术找到SDR1的1个互作蛋白,结果表明,该蛋白与休眠相关,初步表明SDR1基因可能通过与其它结构原件的互作来调控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29.
水稻(Oryza sativa)穗部性状的改良对水稻产量提高和品种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水稻簇生穗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水稻的穗发育以及相应基因的调控方式。本研究通过构建籼稻(O.sativa ssp.indica)簇生穗材料内江P164和单粒稻9311的正交和反交群体,确定该性状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通过混合群体分离分析法和隐性群体分析法将该基因定位于第6染色体长臂标记ID441和ID020之间,区间内预测有23个基因。推测LOC_Os06g39650为候选基因,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克隆,测序表明该基因(命名为:水稻簇生穗基因(O.sativa clustered spikelets gene-6,OsCl-6))CDS的第1 556的碱基发生了突变,由A突变为G,碱基的改变造成氨基酸序列发生突变,第519位的氨基酸由天冬酰胺(N)突变为丝氨酸(S),推测从而形成簇生穗性状,进一步对6个非簇生粳稻品种和7个非簇生籼稻品种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OsCl-6基因可能是簇生穗基因短花梗(shortened pedicels)sped1-D的等位基因。本研究为阐明水稻穗簇生形成机理以及选育穗大、着粒密度高的水稻新品种提供了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