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6篇
  6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为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季节性地表径流计算提供科学的方法,并推求该区雨季各月的径流系数。[方法]基于对阿伦河流域下垫面的实际调查,对土壤垂直剖面模型化,利用GIS构建研究区DEM及河网,以运动波理论的基础方程式构建降雨—径流计算方法,以对观测流量的数值模拟检验模型实用性。通过对2012和2013年5—10月降雨—径流计算结果的分析,分别推求了各月径流量和径流系数。[结果]模型计算精度可以达到误差基准允许的范围之内(0.03);7,8月的月径流系数在0.5以上,计算时段内的径流量分别占各年总降水量的34.2%和34.7%。[结论]构建的降雨—径流数值模型,量化了计算时期内各月的径流系数,适用于对研究区降雨—径流过程的计算。  相似文献   
22.
为探明浑水灌溉条件下泥沙对土壤结构的影响,通过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室内试验,设置4种典型泥沙颗粒级配组成(以粒径小于0.01 mm的物理性黏粒含量d0.01量化,9.87%、20.48%、28.68%、37.39%)和2种浑水含沙率(3%、12%),共8个处理,研究浑水特性对膜孔灌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浑水特性对膜孔灌土壤颗粒组成影响较大,落淤层土壤细颗粒相对含量均低于浑水泥沙,其随着浑水含沙率和d0.01的增加而增加;滞留层土壤颗粒组成与落淤层相反,细颗粒相对含量均高于原土壤,其随着浑水含沙率和d0.01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浑水含沙率和d0.01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滞留层各深度的土壤黏粒和砂粒相对含量影响也均显著。滞留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均大于原土壤的分形维数,在0~2 cm范围两者差异最大,随着入渗土层深度的增大,土壤分形维数增加越少;相同土层深度,分形维数随着浑水含沙率和d0.01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3.
针对基于网格的萨克拉门托模型(GSAC)产流参数难以估计的问题,提出利用世界和谐土壤数据库(HWSD)土壤属性数据估计和校正该模型产流参数的方法。首先,采用HWSD土粒百分含量和土壤质地分类数据估算流域各网格顶层(T层)与底层(S层)土壤的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等土壤水分常数;再采用一个气候指数和HWSD的T层张力水容量、田间持水量及凋萎系数推求GSAC模型上层厚度,继而利用上层厚度将流域各网格的HWSD土壤水分常数转换为GSAC模型上、下层土壤水分常数;最后利用GSAC模型上层厚度与转换了的土壤水分常数估计流域各网格的产流参数;在估计产流参数的同时,采用12个系数对这些产流参数进行校正,所有的校正系数通过自由搜索(FS)算法率定GSAC模型确定。呼兰河流域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HWSD土壤属性数据估计GSAC模型网格化产流参数的方法简便易行,利用校正产流参数驱动的GSAC模型在率定期与验证期的纳什效率系数(NSEC)分别为0.81和0.83,与不校正产流参数情况相比,校正产流参数的GSAC模型能够取得更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24.
在三江平原宝清县三江试验站进行了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在发育过程中的需水规律及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是水稻全生育期中需水强度最大的时期;控制灌溉节水效果最好,且水稻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但其产量最低;湿润灌溉水稻产量最高,其水稻水分利用效率也最大,其水稻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仅次于控制灌溉;淹灌产量高于控制灌溉但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小.应综合考虑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选择合适的灌溉模式,以期为三江平原灌溉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试验在三江平原宝清水利综合试验站进行,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不同灌溉模式,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水稻的生育特性、产量和水量消耗。结果表明,从节水角度看,控制灌溉水稻田间耗水量最小,湿润灌溉比控制灌溉多达43.5%,淹灌最大;从产量角度看,控制灌溉产量不及湿润灌溉和淹灌,湿润灌溉比控制灌溉高23.4%。可以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并综合考虑节水效益和产量效益,选用合适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26.
针对八五三农场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问题,首先建立了地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运用国际通用的可视化标准软件Visual MODFLOW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预报了2010年和2015年的地下水水位及流场变化情况,得出了该区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8202.11×104m3/a,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当地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可以用来进行预测和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27.
朱士江 《北方牧业》2006,(23):14-14
<正>1猪腹泻性疾病1.1群体投药藿香正气散(或平胃散、健胃止泻散等)按0.5%~1%比例拌料;土霉素粉500~1000克/吨饲料;阿散酸50~100克/吨饲料。以上各药按比例同时拌入饲料中喂服,连用3~5天,治愈率达98%以上。1.2个体投药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按20毫克/千克体重或按说明书推荐量分点一次肌注:藿香正气水按0.5~1毫升/千克体重肌注:氟苯尼考注射液按10~20毫克/千克体重、盐酸654-2注射液按1~2毫克/千克体重、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按0.5~1毫克/千克体重、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5~10毫升/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2毫克/10千克体重的用量混合后一次肌注。  相似文献   
28.
在黑龙江水稻灌溉试验中心进行水稻覆膜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下,覆膜对水稻耗水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淹灌处理水稻耗水量比常规淹灌减少7.35%,覆膜控灌耗水量比常规控灌减少3.77%,覆膜间歇灌溉耗水量比常规间歇灌溉减少10.00%;覆膜淹灌处理水分生产效率较之常规淹灌提高32.45%,覆膜控灌处理...  相似文献   
29.
4种挺水植物在高浓度氮磷污染条件下耐受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4种挺水植物在高浓度氮、磷胁迫下对污染水体的耐受能力,人工模拟水体氮磷动态变化条件,在室外开展氮、磷耐受性盆栽试验,通过研究植物抗氧化酶防御系统中主要酶学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确定4种挺水植物氮、磷耐受范围.结果表明:①随着氮、磷浓度增大,4种挺水植物SO...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水炭耦合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开展3个灌溉模式和3个生物炭配比量的2因素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炭耦合对水稻的千粒重、结实率、理论产量的影响效果显著(P0.01);相对而言,生物炭施加量对株高、有效分蘖、叶面积指数、千粒重等生长指标影响更大,灌水模式则对结实率、干重、平均每穗粒数等产量指标影响更大。常规灌溉W_1水稻产量最高,但其水分利用效率较低。与重度水分亏缺模式W_3相比,轻度水分亏缺模式W_2,水稻生长指标及产量指标均有显著性增长,且随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灌水模式为轻度水分亏缺且生物炭施加量2 g/kg(W_2B_2)时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0.958 k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