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9篇
  18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辽杂25号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306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304为父本组配而成。该杂交种产量潜力大,米质好,是优质食用型高粱杂交种;抗叶病,抗倒伏,抗丝黑穗病,活秆成熟;熟期适中,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52.
以高粱品种辽粘3号和花生品种阜花18号为材料,设置高粱单作(S)、花生单作(P)和高粱花生间作(行比4∶4)3个处理,研究高粱花生间作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特征差异。间作处理取样位置为相邻行和间隔行,高粱和花生分别命名为S1、S2和P1、P2。结果表明:相同种植面积时,间作高粱产量显著高于单作,间作高粱产量增加36.14%,间作花生产量较单作下降12.86%,高粱花生间作土地当量比提高12.0%;与单作相比,间作高粱S1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分别增加28.01%、12.86%、18.53%和18.42%,间作花生P2分别增加39.87%、66.67%、47.94%和21.43%;高粱根际土壤微生物共检测到种群2 825个,花生2 826个;丰富度指数中,高粱间作处理Chao1值显著高于单作,S1和S2分别增加8.10%和8.23%,花生P2和P1分别增加7.70%和4.23%,高粱花生间作处理微生物数目(Observed OTUs)均显著高于单作;多样性指数中,花生P2的Shannon指数增加了27.60%,间作高粱S1和S2的Simposon指数均显著高于高粱单作;各处理共有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同时优势菌门与根系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影响,间作模式土壤微生物功能特征高于单作模式。高粱花生间作(行比4∶4)时高粱为优势作物,花生为弱势作物。间作体系显著改善高粱相邻行根系生长发育,同时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53.
新型绿色可再生能源作物--甜高粱及其育种策略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甜高粱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作物,用甜高粱生产酒精已引起全世界的重视。在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今天,不断研究和改革甜高粱育种方法、尽快将其应用到育种实践中去,选育出优良甜高粱杂交种,充分发挥其高能作物的优势,是极其必要的。发展甜高粱生产,将有效缓解能源危机,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4.
辽饲杂4号(L0201A/LTR101)是以自选不育系L0201A为母本,以LTR1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甜高粱杂交种.该杂交种青贮产量高,成熟时茎叶鲜绿,茎秆多糖多汁,茎秆含糖锤度高,高抗丝黑穗病、叶病轻、抗倒伏能力较强,青贮质量佳、饲喂效果好.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好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55.
糯高粱杂交种辽粘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粘3号由国家高粱改良中心以自选糯高粱不育系辽粘A-2为母本,自选糯高粱恢复系辽粘R-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该杂交种支链淀粉含量高、糯性遗传完全,农艺性状好,高产、高抗,是优异的特用酿酒高粱杂交种.  相似文献   
56.
有机型无土栽培与滴灌技术示范研究项目,试验品种选用日本的伊丽莎白3号香瓜。本试验栽培肥料使用的是有机型肥料,配套滴灌与常规的漫灌方式相比,经济实用,栽培效果明显。在西藏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合理运用滴灌技术对于保护耕地环境,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海藻糖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非还原性二糖,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除了可作为储能物质参与机体能量代谢外,更重要的是还可作为结构物质参与真菌细胞壁和昆虫体壁的形成,决定病原菌的致病性或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海藻糖合成酶主要负责催化海藻糖的生物合成,包括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和海藻糖-6-磷酸磷酸酯酶两个功能域.近年来,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8.
【目的】高粱是酿造白酒和食醋的主要原料,其淀粉组成和结构是影响高粱酿造品质的主要指标。通过研究淀粉积累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和淀粉粒超微结构的变化动态,解析高粱淀粉合成与积累的酶学调控机制,了解不同糯性高粱胚乳淀粉的超微结构特点,以期为酿造高粱的优质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粘3号、辽杂19和辽杂10号3种不同糯性的高粱品种籽粒为研究对象,利用酶学及扫描电镜技术检测淀粉积累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观测淀粉积累过程中淀粉粒的形成过程及结构特征,利用相关分析研究淀粉合成过程中相关合成酶类的调控作用。【结果】淀粉合成过程中,不同胚乳类型高粱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淀粉去分支酶(DBE)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糯高粱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粳高粱、半粳半糯高粱则表现双峰曲线变化趋势。UDPG、ADPG、SSS活性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速率显著正相关,SBE、DBE活性与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GBSS活性与粳高粱、半粳半糯高粱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糯高粱直链淀粉积累速率表现正相关的趋势,但相关不显著。不同胚乳类型高粱淀粉粒的充实过程表现相似变化趋势,在开花后的14—35 d充实较快。糯高粱的淀粉粒较小,直径在10 μm以内,内部有圆孔型或楔形空洞。粳高粱淀粉粒较大,呈不规则球形,内部空洞极少。半粳半糯型高粱淀粉粒粒径分布较广,多数分布楔形或星形空洞,少部分无空洞。【结论】UDPG、ADPG、SSS是调控淀粉合成的关键酶,GBSS、SBE、DBE是调控淀粉组分比例的关键酶,SBE、DBE活性高是糯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的主要原因,不同淀粉组分比例可能是影响淀粉粒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9.
风沙活动、土壤干旱和人为干扰是限制冀北沙荒地植被自然恢复的主要因子。该研究以冀北沙荒地封禁区、未封禁区为研究对象,自然保护区为对照,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种子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施予干旱、良好水分、水渍3类水分条件处理和埋深0.5cm和2.0cm的2种沙埋处理,分别研究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多样性,并探讨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关系。结果表明:封禁区、未封禁区均为良好水分条件下物种数最多,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大,而自然保护区在任何水分条件下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且物种数均明显高于封禁和未封禁区,说明水分是限制沙荒地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主要因子,封禁对自然保护区种子库种子萌发影响较小。封禁区和未封禁区不同沙埋处理物种数及物种组成完全相同,自然保护区沙埋0.5cm处理的物种数明显高于沙埋2.0cm的处理,并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双子叶植物居多,偶有乔灌木出现;封禁区、未封禁区未出现灌木和乔木,说明沙埋对封禁区、未封禁区土壤种子库多样性影响较小,对自然保护区影响较大。封禁区、自然保护区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Sorensen相似性指数表现为:良好水分干旱水渍,未封禁区表现为良好水分条件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最小,表明水分条件对封禁区、自然保护区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关系影响较大,对未封禁区影响不大;无论何种沙埋处理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指数均较低,说明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差异较大,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关系受沙埋厚度影响较大。在土壤水分条件良好时封禁条件下物种多样性高于未封禁条件,说明土壤水分条件适宜时,封禁措施能提高地上植被物种多样性;封禁区、未封禁区、自然保护区无论何种处理,Sorensen相似性指数均较低,表明封禁措施对土壤种子库物种数量与地上植被关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0.
本文是作者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主要论述了城市绿化的现状,阐述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树种,采用适宜的配置原则,建立既能与环境相适应,又能体现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并能产生综合生态效益的植物群落,真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