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篇
  7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组建前裂长管茧蜂的实验种群生殖力生命表,结果表明,前裂长管茧蜂羽化后有1~3 d不等的产卵前期,生殖活动的高峰期出现在羽化后的4~10 d,单日寄生桔小实蝇幼虫量不超过20头,平均每头雌蜂约能繁育125个后代.种群中以雌性个体为主;雌雄比例接近2:1.世代净增殖力和内禀增长率分别为44.44和0.158 1.田间放蜂试验结果表明,当按1:1、1:5及1:10的蜂虫比释放时,15 d后的寄生率分别为36.01%、12.50%和5.18%,但随后寄生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32.
绿僵菌与8种红火蚁防控常用农药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茚虫威、多杀菌素、苯氧威、氟虫腈、硼酸、烯虫酯、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等防控红火蚁的常用农药在田间推荐剂量及亚致死剂量下对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 SM076和金龟子绿僵菌M. anisopliae M09萌发、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g/mL茚虫威、0.1 mg/mL多杀菌素和0.5 mg/mL烯虫酯浓度下,对黄绿绿僵菌SM076萌发、生长及产孢等没有影响。0.5 mg/mL茚虫威、0.1 mg/mL阿维菌素、0.01 mg/mL苯氧威、0.5 mg/mL烯虫酯和0.05 mg/mL氟虫腈对金龟子绿僵菌M09的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均无影响。因此在田间应用这两种虫生真菌时,可以考虑与上述农药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33.
单个蚁巢红火蚁对不同距离蚂蚁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定殖单个蚁巢红火蚁入侵荒草地后对距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陷阱法和诱饵诱集法调查距红火蚁蚁巢不同距离的蚂蚁类群种类及其数量变化,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群落多样性指数探讨新定殖红火蚁对距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数量动态变化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红火蚁入侵后与本地蚂蚁竞争激烈,红火蚁对距小蚁巢1 m、大蚁巢1和3 m处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在距红火蚁小蚁 巢1m处,红火蚁工蚁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在红火蚁占较大比例的6月(45.02%)及占较小比例的8月(16.01%),蚂蚁个体数和优势度指数增加,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在距红火蚁大蚁巢1、3 m处,红火蚁工蚁数量随时间推移呈现先降而后逐渐上升趋势,在红火蚁占较小比例的6月(48.36%,1 m)、7月(34.06%,3 m)和红火蚁占较大比例的9月(89.94%,1 m;59.52%,3 m),蚂蚁优势度指数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还揭示了引起荒草地单个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数量变动的主要蚂蚁种类及其变化情况。【结论】两种入侵荒草地的红火蚁种群对距其蚁巢较近距离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在小蚁巢和大蚁巢近距离处,红火蚁工蚁占比例较大,本地蚂蚁物种数、个体数、蚂蚁类群优势度指数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34.
有机稻田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及其天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组建有机稻田白背飞虱种群生态控制系统,系统调查了实施有机耕作一年后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并应用生命表技术评价了自然天敌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有机早稻田中白背飞虱发生2个世代,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中旬和6月上中旬,平均百丛虫量分别为435.4和216.4头,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3079和0.4044.水稻移栽后天敌回升迅速,移栽15天迁入稻田的蜘蛛为同期常规稻田蜘蛛的2.56倍;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数量在移栽42、38天分别为同期常规稻田的1.64与1.40倍.将天敌因子的作用相加,"捕食及其它"和"寄生"因子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强,其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值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相应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35.
新鲜荔枝果挥发性成分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新鲜荔枝果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HS-SPME)萃取新鲜荔枝果的挥发性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对其进行检测.[结果]从新鲜荔枝果挥发性成分中总共检测出25种成分,主要是由倍半萜烯和烷烃类组成.占总峰面积达3;以上的有8种,占总峰面积73.85;.其中主要是反式石竹烯(Trans-caryophyllene)(23.75;).[结论]检测出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1;以上的有16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36.
温度对底比斯釉姬小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温度对美洲斑潜蝇(Lirimyza sativae Blanchard)的寄生蜂底比斯釉姬小蜂(Chrysocharis pentheus Walker)主要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34℃的温度范围内,底比斯釉姬小蜂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最优法求得底比斯釉姬小蜂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06,10.29和8.56℃,有效积温为38.35,55.39和135.69日度,温度对寄生蜂蛹的体长,雌蜂的大小无明显影响,但高温和低温对各虫态的存活率影响较大,温度升高,寄生蜂成虫的寿命缩短。内禀增长率在30℃以下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超过30℃则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7.
对蔬菜绿叶通过组织匀浆,差速离心分离,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提取叶绿体。显微镜下观察所得叶绿体纯度、形态及结构,看到椭圆、球形叶绿体,并用数码照相机拍照。样品用SDS、蛋白酶K、核酸酶处理后,用酚、苯酚/氯仿及氯仿/异戎醇抽提、处理纯化。取得的叶绿体DNA(ct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浓度与纯度,1%琼脂糖电泳得到清晰、整齐的条带。  相似文献   
38.
鸡冠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刺桐姬小蜂在刺桐叶片上产卵危害及虫瘿分布特点,调查了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 L.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上虫瘿主要分布于近叶柄处主脉两侧中下部区域,单个和2个虫瘿团的形式出现频次高于50%,以1~15个虫瘿团形式出现的虫瘿数量是相近的;鸡冠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呈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较强,其分布形式符合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群大小随着虫瘿密度的变化呈幂方程形式增大,平均为10.9个;虫瘿聚集程度具有密度依赖性,即随着虫瘿密度增大,聚集强度也增大.虫瘿由均匀型格局向聚集型格局相互转化过程中聚集临界密度为每叶22.8个.  相似文献   
39.
携带红火蚁的盆栽花卉和象草的检疫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携带红火蚁盆栽花卉、象草的检疫及其检疫处理方法.结果表明,以火腿肠诱集法为主、目测法为辅的方法可对盆栽花卉进行检疫,而蜂蜜诱集法可用于象草的检疫;4.5%高效氯氰菊酯在15% V体积的药液量下处理携带红火蚁盆栽花卉8 h后能达到100%效果,而氮气24 h处理携带红火蚁的象草能达到100%效果.  相似文献   
40.
褐纹甘蔗象Rhabdoscelus lineaticollis(Heller)是近年入侵我国的棕榈植物重要害虫和潜在的重要甘蔗害虫.文章观察了该虫幼期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寿命、性比、产卵量,测定了幼虫对3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量,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该虫发育历期以取食甘蔗的较长,国王椰子和大王椰子的较短,完成1个世代所需时间分别为106.6,78.8,76.5 d;成虫寿命以取食大王椰子的最短,为90.82 d;产卵量则以取食甘蔗的最少,单雌为149粒.幼虫对甘蔗、大王椰子、国王椰子的取食量分别为2.05,1.86,1.04 g,建立了取食量和幼虫龄期间关系方程.实验种群趋势指数以大王椰子最大,为37.69,国王椰子次之,为6.21,甘蔗的最小,为3.66.因此,野外大王椰子、国王椰子上该虫种群暴发潜能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