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不同种子基盘配方造林的成活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西山林场种基盘造林成活率的种基盘配方及适宜树种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影响华北土石山区的种基盘造林技术。结果表明:在基盘配方中增加海藻复混肥,种基盘造林成活率会随之降低;粘合剂用量的多少对种基盘造林的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从树种选择的试验中看出,侧柏、元宝枫和刺槐对种基盘造林的适宜性更强。  相似文献   
32.
33.
陕南低山丘陵区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防护林体系是改善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的关键性措施。对陕南低山丘陵区防护林体系进行层次分析表明,本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应以发展经济林为突破口,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并重,各林种的相对权值分别为40.33%、23.52%、28.61%和7.54%。在树种选择上应首先考虑柑桔、桃、杏、马尾松、油松、华山杉、杉木、水杉、刺楸、樱桃、栎类、漆树、刺槐、杜仲、红椿  相似文献   
34.
山西葛铺煤矿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对岚县葛铺煤矿矿区堆土场和排渣场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人工模拟降雨时径流量和产沙量的研究,提出适合该区的堆土场与排渣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模式.该研究可为我国黄土高原同类矿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35.
施肥对杜仲叶含胶量与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9个不同N、P配比处理对杜仲叶含胶量与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杜仲叶片含胶量除N3P2、N3P3外,其它处理均比对照有所增加,以N1P2为最高;(2)杜仲施肥后,对照的地径生长有两个峰期,其它各处理先后自5月15日~6月15日开始加速生长,至9月15日开始加速生长,至9月15日总体形成一个峰期,8月生长最快,以N1P2和N1P3处理最大;(3)高生长对照有两个峰期,除N3P2出现两个峰  相似文献   
36.
考虑降水、支护结构变形以及基坑隆起3个因素引起的基坑周围土体的沉降,根据降水引起土体沉降的机理,运用修正的分层总和法单独计算出由降水引起的周围土体沉降。通过研究基坑开挖引起坑外土体沉降的规律,推导出由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外土体沉降理论公式。把降水引起的沉降及基坑开挖引起的沉降进行叠加,加入修正系数,最终以简化的理论公式合理地计算出基坑周围土体沉降。具体工程验证表明,推导的理论解析解与实测数据十分接近,能有效预估基坑周围土体沉降,为施工方案编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最大限度减少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持续棉杆还田对新疆棉田土壤可矿化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飞  黄金花  马芳霞  景峰  刘建国 《土壤》2017,49(2):295-301
依据新疆绿洲棉花长期连作的微区定位试验,研究了在秸秆还田和不还田处理下,棉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以及土壤有机碳释放随棉花秸秆还田年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增加了0~60 cm土层土壤的总有机碳(TOC)、可矿化碳(MC)的含量和矿化速率(MR),并且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加长呈上升趋势,但随土层的加深而下降.持续秸秆还田后棉田随着秸秆还田时间增加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排放量(CO2-C排放量)增加,但矿化强度呈降低趋势,而棉花连作但秸秆不还田的棉田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说明棉花秸秆还田措施增加了新疆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中有机碳虽然不断得到补充,但尚未达到饱和状态,随着秸秆还田时间延长棉田固碳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38.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不同连作年限(1、5、10、15、20、25、30年)和3个土层深度(0~20、20~40 cm和40~60 cm),研究了新疆绿洲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氮储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绿洲棉花长期连作过程中,土壤全氮储量均呈增加趋势,但是在不同的年限,增加的程度不同;棉花短期连作(5年和10年) 0~60 cm土壤全氮储量是一个明显的渐增过程,随后是一个缓慢增长的积累过程。从增长速率来看,0~60 cm土壤氮储量的增长速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土壤容重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从不同土层深度来看,各年限的土壤全氮储量随深度增加均有降低的趋势,表层土壤(0~20 cm)全氮储量均大于深层土壤(20~40 cm和40~60 cm),并且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0~60 cm剖面土壤全氮储量表聚性越来越明显。从不同连作年限来看,短期连作时期(5~10年)土壤全氮储量的增加体现在0~60 cm各个深度,而经过长期连作后(10~30年),土壤深层20~40 cm深度的氮储量会逐渐增加,但40~60 cm深度增加较缓慢。总之,新疆绿洲棉田土壤中的氮是“氮汇”,并且棉花连作增加了各土层的土壤氮储量,提高了新疆绿洲棉田的持续供氮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