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5篇
农学   44篇
  20篇
综合类   159篇
畜牧兽医   2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牛精液中药复方稀释液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种公牛精液商业稀释液的基础上,按6%、12%、24%和48%的4个水平向稀释液中分别添加4种中药复方提取液,制作0.25 ml细管冻精,解冻(40 ℃,10 s)后比较分析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性3个指标,以确定较优的中药稀释液配方.结果表明:添加了中药复方提取液的稀释液能更有效的冷冻保存牛精子细胞.其中,复方一和复方二的冷冻效果最佳.复方一在添加量为12%时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及质膜完整率分别为41.50%、40.14%和38.16%(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67%、3.92%和5.50%;复方二在添加量为6%时,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3项指标分别达到41.33%、41.59%和40.00%(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50%、5.37%和7.34%.  相似文献   
32.
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牛进行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体外培养,研究了不同血清、激素及EGF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单独添加ECS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卵裂率、桑囊率均最高,分别为81.39%5、6.05%、30.94%,且卵裂率、桑囊率与添加NBS组的差异显著。在培养液中添加EGF和激素能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卵裂的发生,其成熟率、卵裂率分别为82.50%、83.33%和61.43%、62.21%,均比未添加EGF组的高,差异显著,并且EGF与激素间有协同作用。[结论]单独添加10%ECS对卵母细胞的作用最理想,EGF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卵裂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3.
根据环核苷酸理化性质及乳的特点,采用酶法从乳汁中提取环核苷酸。研究表明,该方法条件温和、工艺合理、操作方便。经放射免疫测定提取浓缩液浓度为cAMP20μmol·L-1,cGMP0.2μmol·L-1.  相似文献   
34.
为了寻找影响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方法,对中国荷斯坦奶牛LOX-1基因3′非编码区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荷斯坦奶牛中检测的LOX-1基因3′UTR有AA型、BB型和AB型3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1374,0.3130和0.5496;不同基因型与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脂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O.05),但对乳蛋白率、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SCS)影响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初步认为LOX-1基因可能是控制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的一个候选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5.
研究结果表明,同羊春毛纤维类型数量比例较30年前有所改善.比秋毛弯曲明显整齐,弯曲率大,光泽好,摩擦效应大;17种氨基酸含量及总量也多于秋毛;伸度和强度的集中性及含硫量差于秋毛;表面结构也不及秋毛好,特别是含硫量还低于羊毛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36.
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作为"秦岭四宝"之一,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列为易危级物种。本文从秦岭羚牛的生态学、分类学地位、寄生虫病、瘤胃微生物区系、功能基因挖掘及人工圈养等方面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秦岭羚牛的保护和管理提供  参考。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目前陕西省陇县陇州奶牛的乳用性状、生长发育性状、次级性状、饲养管理费用、能量需要及饲料含能量等方面数据的分析,利用差额法计算了3类性状中7个育种单性状的边际效益,并通过对其标准化求得各性状的相对经济权重。结果表明,在3类性状中,生长发育性状、次级性状和乳用性状的相对经济权重比为54.22%∶23.9%∶21.88%,约为2∶1∶1;7个育种单性状中,日增重、乳脂量、配妊时间、生长能力、胴体品质、使用寿命、乳房炎发病率的相对经济权重分别为47.99%、21.88%、20.76%、4.14%、2.09%、1.78%和1.36%。研究结果认为,生长发育性状占总经济权重最高,其次为次级性状和乳用性状,说明陇州奶牛在向乳用方向选育的过程中,乳用性状和生长发育性状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秦川牛系中国黄牛的代表性品种,主产于陕西关中地区,被毛紫红、肉役兼用、肉质优良。各级政府和科技人员历来都比较重视秦川牛选育改良工作,其肉用选育改良经历了"役用-役肉兼用-肉役兼用-肉用"的过程。尤其是近30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保持秦川牛固有优点为基本出发点,以肉用为目标,长期坚持本品种选育,成功选育出秦川牛肉用新品系,其体型外貌和产肉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引入国外肉牛品种杂交改良秦川牛,其后代产肉性能较秦川牛得以大幅提高。同时秦川肉牛产业化开发也已初具规模,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介绍了秦川牛肉用选育改良过程、新品系特点和推广应用成效,讨论了中国黄牛选育改良应该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对指导我国地方黄牛肉用选育改良及产业化开发,促进我国肉牛种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要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人畜争粮矛盾日趋尖锐,从这一国情出发,大力发展秸秆畜牧业已刻不容缓,具有国宝之称的秦川牛,其产肉性能无论对挺坚发展的国家旅游业创汇失误之弥补、或是对提高国人体质以及现代膳食结构之改善.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市场潜能,建立和塑造现代新兴肉牛联合企业已是迫在眉睫的关系到“米袋子”“菜篮子”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40.
渭北旱塬杨家陇实验分区牧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结果,对引种栽培的20种牧草,从物候期、覆盖度、茎叶比、青干比、生长速度、鲜草产量及抗逆性等七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了适合渭北旱塬东部地区生态条件的优质高产草种,它们是豆科牧草中的红豆草、沙打旺和草原二号苜蓿等,以及禾本科牧草中的多花黑麦草、苇状羊茅和无芒雀麦等。从而为当地人工种草,强化农牧结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