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2篇
  8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宫树鼎同志对《古道西风》的批评,刘、吴二同志则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在此我发表一点看法。首先,我认为赵庆泉同志的《小桥流水人家》与《古道西风》不能混为一谈。赵作是借用马致远散曲《天净沙》的—句为题做成的水旱盆景,集中地反映出山野农家的风光,没有突出“西风”,更没有突出夕阳残照,沦落天涯的游子“肠断”的悲苦。在布局上,树木与山石穿插变化,水面与旱地互相交融,高低与  相似文献   
22.
根据近年来地面人工增雨抗旱减灾作业实践和临场工作经验,总结了高炮、火箭弹增雨作业的实战技术,介绍了作业时机把握、炮位定点、目标云体选择、催化部位控制、用弹量估算等现场作业技术.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市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6年冬小麦生育状况观测资料、2002~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及信阳市植保植检站小麦条锈病病情资料的统计分析,论述了小麦条锈病病原菌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病害循环与气象环境的关系,揭示了条锈病菌侵染过程与气象环境的关系,分析了条锈病的发病条件。对稻茬麦条锈病发生面积、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危害程度相关显著的气象因子进行独立性检验,筛选出相互独立的预报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条锈病发生面积、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危害程度等级的预报方程,建立了预报时效分别为70、40、10d的长、中、短期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气象预报模型,客观、实时地发布主要病虫害气象预报产品,并提出了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4.
我认为目前盆景界不少同志称之为“树桩盆景”的提法,很不恰切,特别是简称桩景或古桩更不妥。桩是树木的残余,从山野中挖来的树桩制作成盆景,当然可以称为树桩盆景,但不能概括其他。扬派盆景以前强调幼树培育和盆中培养,现在改进为幼树培养与山野挖取老桩并重,盆中培养与地上培养交替,以缩短培养的时间。显然,由幼树培育而成的称为树桩盆景  相似文献   
25.
泥鳅是我国最为常见的鱼类,生命力很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广,繁殖快,饲料粗杂易得,生产成本低,便于饲养管理.在水稻本田生态环境下投饲、施肥精养泥鳅,4个月内增重量可达2~4倍,泥鳅产量一般可以达到300kg/亩,稻谷单产通常可以增产20%左右,从而取得粮食种植和水产养殖的双丰收,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6.
关于信阳市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信阳市是豫南重要的农林生态大市,旱涝灾害频繁,多年来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在详细客观分析了信阳市人工影响天气发展事业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发展人影事业的思路.旨在做好人影工作,防灾减灾,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7.
在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柠条(Cnragana korshinkii)和狼牙刺(Sophoraviciifolia)径流小区产流产沙、侵蚀泥沙颗粒组成、比表面积(SSA)及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灌木群落均能显著减小坡面径流泥沙的流失.产流后流失泥沙黏粒、SSA与养分含量随降雨时间总体呈现降低趋势,其中有机质变化显著,全磷变化不显著.受植被盖度影响,泥沙中黏粒与养分含量均表现为柠条群落>狼牙刺群落>对照裸地.侵蚀泥沙具有富集黏粒和富集养分的特征,富集率随群落盖度增大而增大(柠条>狼牙刺>裸地).不同形态养分富集率不同,其中有机质均在2.5以上,全氮平均富集率为2.13,全磷为1.23.富集率随产流时间呈线性递减.流失泥沙养分含量与黏粒(粒径<0.002 mm)含量及SSA达到极显著的正相关.坡面土壤养分主要以黏粒为载体流失.SSA的变化不仅能体现土壤颗粒组成的变化,而且能够反映土壤养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位于豫南大别山北麓的长竹园、伏山、上石桥等3个蚕桑生产基地的蚕、桑气候资源考察,分析了桑树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揭示了桑蚕饲育与蚕室气象条件的关系,指出早春低温连阴雨、伏旱和盛夏高温高湿、秋季低温、冬季冻害是影响当地蚕桑生产的5种主要气象灾害,并提出相应的趋利避害措施,为发展蚕桑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气象条件对农药施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药施用的效 果与气温、空气湿 度、光照、风向、风速 和降水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气象条 件既影响农药的药效和对植物的药 害,也影响农药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状 况。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气象条件, 掌握正确的施药技术,才能省工、省 药、效果好,并可防止农药对植物药害 的发生。 温度条件的影响 高温容易促进药剂的分解和药物 有效成分的挥发。天气较热时,药剂的 化学活性变强,农药的毒性也相应变 大。农作物在炎热的天气下生命力旺  相似文献   
30.
黄土高原丘陵区人工槐林林分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高原丘陵区刺槐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了不同密度及立地条件的人工刺槐林径阶分布以及林分冠层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为2 800株/hm2的幼龄林径阶为正态分布;密度为700~900株/hm2的中龄林径阶都接近正态分布.在相同林龄及立地条件下,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叶面积指数增加,透光度降低,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