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菊花叶,测定发酵物的活菌数、pH值、滴定酸度、抑菌活性和贮藏时间。结果表明,菊花叶经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发酵48 h后,汁液pH值为3.8,总酸度39.55°T,活菌数分别为16亿·mL-1和2.4亿·mL-1。发酵物与原始菊花叶相比,抑菌活性显著提高,通过破坏病菌细胞壁膜,致使胞内物质外泄,从而引起病菌死亡。发酵物28 ℃保存30 d后无异味,抑菌活性不变。可以利用该技术制备菊花叶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32.
33.
为了明确生防菌株B-3对辣椒枯萎病的防效及其分类地位,采用管碟法测定了生防菌株B-3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考察了其对辣椒枯萎病的防效,并采用表型特征培养观察法、生理生化测定法和16SrDNA序列分析法对菌株B-3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防菌株B-3的发酵液及其滤液对辣椒枯萎病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辣椒枯萎病的盆栽与大田试验的防效都比较好,分别为73.6%和64.8%,显著优于100mg/L多菌灵。菌株B-3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与枯草芽孢杆菌很接近,由16SrDNA序列分析的系统发育树发现,菌株B-3的序列与Bacillussubtilis菌株MO5单独构成一个分支,进化上的距离最近,由此可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相似文献
34.
芽胞杆菌Bacillus sp.SM905是本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一株活性细菌,为进一步明确其分类地位及其对铁皮石斛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菌活性,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和gyrB序列分析对SM905进行种属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插片法和琼脂平板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SM905发酵上清液对靶标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考察其防效。结果表明,SM905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不同稀释倍数的SM905发酵上清液对胶孢炭疽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5倍稀释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为97.89%,20倍稀释液的抑制率也达90%左右。处理组残留胶孢炭疽菌气生菌丝表现为畸形、空洞、色素积累等,基内菌丝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SM905发酵上清液不影响胶孢炭疽菌孢子的萌发率,但是导致萌发后的菌丝生长稀疏、膨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SM905粉剂100倍液间隔7 d喷施2次对铁皮石斛炭疽病的防效为80.74%,优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本研究表明,芽胞杆菌SM905可以作为铁皮石斛炭疽病生物防治用生防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36.
试论生物农药产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们对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的要求,生物农药取得了迅猛发展.我国已有四大生物农药支柱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生物农药新品种的研究已进入实用性开发阶段或处于产业化初期.笔者针对我国生物农药科研、生产及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对其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7.
微生物杀虫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微生物杀虫剂是目前生物农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分细菌杀虫剂、抗生素杀虫剂及转微生物杀虫基因抗虫植物 3个部分 ,综述该领域近年的研究开发概况 ,同时对其潜在问题和发展前景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38.
近代农业主要存在四大问题,即过分依赖于化学文明,产业结构不健全、生产模式单一,以及粮食使用不够科学,21世纪国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战略上应实行大转变;一是生产模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最终形成技术密集型生态农业;二是生产形态由陆地向水面转变,创建水陆并举新农业;三是产业结构由二元向三元转变。逐步形成由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和微生物发酵转化业的构筑而成的,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结构农业。 相似文献
39.
为探明浙江省某规模化黑斑蛙养殖场患病黑斑蛙的致病原,本研究利用传统病原菌分离方法,从濒死黑斑蛙的脑、肝脏、肺、眼、腹水中均分离到同一种细菌,编号为Y-13,进一步对其形态特征、理化特征、分子特征、致病性、耐药性和适用灭菌剂等进行研究。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菌株Y-13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毒力回归试验表明菌株Y-13对黑斑蛙具有较高的致病性,从人工感染黑斑蛙的脑脊液、眼、肠道中重新分离到菌株Y-13,其半致死浓度(LD50)为7.3×106 mL-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Y-13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脂类、硝基呋喃类和多肽类抗生素均有耐药性。次氯酸和超氧水等灭菌剂对菌株Y-13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12.5 mg·L-1。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蛙源寡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以期为黑斑蛙病害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