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9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61.
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和不同浓度的NaN3对毛竹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研究2种诱变方式对毛竹种子发芽率以及萌发种子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开展毛竹诱变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0Gy剂量的γ射线辐照促进种子萌发,随着剂量的增加,对种子的发芽率抑制作用达极显著性水平,而NaN3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的抑制则达显著水平,说明137Csγ射线对毛竹种子产生的诱变效应较NaN3明显;不同剂量γ射线和不同浓度NaN3对萌发种子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在低剂量和高剂量时均出现明显的变化临界点,分析得出保护酶活性可以反映毛竹种子对γ射线和NaN3的敏感性。初步选择出137Csγ射线和NaN3对毛子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和浓度分别为95.5Gy和0.16mmol/L,可以将其作为毛竹种子适宜的诱变剂量。  相似文献   
162.
为探究诺沃霉素A在番茄灰霉病防治的应用,进行了离体和果实生测试验。诺沃霉素A离体条件下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具有强烈抑制作用,药剂浓度设置为2.5、1.25、0.625、0.312 5和0.156 25μg/m L求出毒力回归方程为Y=0.8037x+5.160 7,抑制中浓度0.631μg/m L,相关系数r为0.999 7。用1.25μg/m L诺沃霉素A处理菌丝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灰葡萄孢菌丝形态发生异常。在番茄果实条件下,诺沃霉素A对番茄灰霉病仍然具有良好防效。将番茄果实刺破后用50和100μg/m L浓度浸果10 min,结果表明防效分别达到68.29%和100%,与对照药剂多菌灵防效相当。在试验浓度下诺沃霉素A对番茄表皮没有产生药害。诺沃霉素A具有广泛的杀菌谱,对子囊菌核盘菌抑制率为86.11%,对半知菌多主棒孢、茄链格孢、胶孢炭疽菌和茶褐斑拟盘多毛孢抑制率分别为91.11%,82.78%,77.22%和86.46%,对担子菌立枯丝核菌抑菌率为85.56%。对卵菌纲辣椒疫霉和细菌劳尔氏菌无效。诺沃霉素A对番茄果实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控效果,对表皮无损害且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有望成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一种新型杀菌剂。  相似文献   
163.
为研究N-羟甲基蛋氨酸钙(N-hydroxymethyl methionine calcium,N-HMM-Ca)对荷斯坦奶牛血清含氮物和游离氨基酸的影响,试验选用胎次、产奶量和泌乳天数相近的3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5%、0.30%、0.75%和1.50% N-HMM-Ca,预试期14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①日粮中补充N-HMM-Ca对奶牛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第14天,1.5%组血清肌酐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2天,1.5%组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0.75%组尿酸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②第14天,0.15%组血清中谷氨酸、丝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及总游离氨基酸浓度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试验第42天,0.15%组血清中精氨酸、胱氨酸及总游离氨基酸浓度最高。0.30%组血清中谷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浓度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综上所述,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5%、0.30% N-HMM-Ca对泌乳期奶牛血清含氮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且添加0.15% N-HMM-Ca能够显著提高泌乳期奶牛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综合考虑,N-HMM-Ca的添加量以0.15%为宜。  相似文献   
164.
方伟  徐礼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0):92-93,124
概括了安徽省旌德县现状,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重点提出了森林火灾防御对策。该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夯实森林防火墙,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5.
166.
芽孢杆菌Bacillus代谢产生的脂肽类物质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但芽孢杆菌脂肽产量普遍较低。探索高产量的培养条件是开发利用的重点,而简单快速的产量评价方法则可大大提高条件探索的效率。以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K1为试验菌株,首先通过含发酵液培养基对病原菌的抑制实验确定最佳培养时间,然后设计初始pH值分别为5,6和7的培养基生产脂肽物质,通过测定发酵液酸沉降前后总有机碳的差值,推算脂肽类物质粗提物的产量(差减法),以传统的重量法为对照。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WK1菌株的最佳发酵时间为72 h。重量法与差减法所测得的不同处理脂肽物质产量差异规律相同,从高到低依次为pH 6,pH 7,pH 5,两者的相关性系数为0.563 2(n=9),但相同初始pH值条件下差减法所得的脂肽物质产量均高于重量法。初始pH值为5条件下脂肽物质合成效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最低,初始pH值为6与pH值为7条件下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同,为700 mg·kg-1,但初始pH值为6条件下产脂肽物质产量(1 228 mg·L-1)和脂肽物质合成效率(234 mg·kg-1)最高。可见,差减法是评价脂肽产量的简单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7.
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制备新资源食品显脉旋覆花油树脂,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对工艺条件进行系统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8.6,提取温度为40.8℃,提取时间为32.6 min,最终显脉旋覆花油树脂得率为1.32%,所得油树脂色泽呈棕红色,具有独特的显脉旋覆花挥发油芳香气味。为显脉旋覆花在调味品领域的商业化开发利用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8.
结合浙江余杭苦竹现代科技园区建设,开展了苦竹需水规律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苦竹年需水量为687.89 mm,月需水量为19.33~97.15 mm,当地苦竹各月的作物系数为0.91~3.84,苦竹生理需水与生态需水各占总需水量的96.86%和3.14%,苦竹需水量与水面蒸发的回归方程为E=142.47-4.74 ε 0.068ε2-0.000 3ε3,生产1 t新竹需耗水96.1 m3.本研究为苦竹生产合理灌溉提供了可靠依据,对苦竹稳产、高产、节水等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9.
浙南毛竹笋用林参与式技术发展的问题与技术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参与式技术发展方法对浙南毛竹笋用林经营技术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围绕着以冬笋为主的毛竹笋用林培育,其关键技术问题为:肥培管理,农户调查出现频率为75.3%、竹林结构调整(43.4%)、土壤管理(28.6%)、竹笋合理采收(15.0%)和水分管理(10.8%).根据问题树分析,制定了针对不同参与农户的技术方案进行参与式技术发展,评估表明,实施农民参与式技术发展是提高技术推广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0.
对6 属17 种丛生竹竹材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竹种的内部解剖构造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是维管束的形态及密度。供试竹种中竹杆维管束类型主要有紧腰型和断腰型两大类, 其中断腰型又可细分为花竹亚型、信宜石竹亚型、黄麻竹亚型和大琴丝竹亚型。通过对竹材内部解剖特征的分析比较, 发现不同用途竹种的内部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结合竹子分类, 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