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137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65篇
  63篇
综合类   621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289篇
园艺   142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牛肉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食类产品,在众多肉牛产品中,高档牛肉以其超高的品质和蕴含的营养价值与适中的价格最受欢迎.从长远来看,生产高档牛肉,提高肉牛生产水平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以及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肉牛的育肥与饲养研究开始逐步受到重视,与普通肉牛的饲养相比,高档肉牛的生产对饲养管理有着更加严格的要...  相似文献   
32.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气候模式BCC-T63与作物模式WOFOST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多年试验数据和模型适宜性验证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未来100 a(2000~2100年)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发育和产量变化趋势.主要的粮食作物选取东北区域的玉米、华北区域的冬小麦和南方区域的双季稻.东北区域为东经120°~135°,北纬40°~50°,主要以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区为研究对象;华北区域为东经111°~123°,北纬35°~41°,主要包括京、晋、冀和鲁等地;南方区域为东经109°~120°,北纬25°~30°,主要包括湖南、湖北以及江西等地.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会缩短,其中,中熟玉米平均缩短3.8 d,晚熟玉米平均缩短1.4 d,产量也会相应地下降,中热玉米平均减产3.3%,晚熟玉米平均减产2.7%;华北地区冬小麦的生育期平均缩短8.4 d;产量平均减产10.1%;南方早稻生育期平均缩短4.9 d,晚稻生育期平均缩短4.4 d,早稻的产量变化范围为1.9%~-9.5%,平均减产3.6%,晚稻的产量变化范围为2.2%~-7.3%,平均减产2.8%.  相似文献   
33.
小麦全蚀病拮抗微生物的分离及其拮抗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开封北郊的麦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1株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有拮抗作用的细菌,通过对它们进行生理生化检验,确定为4个种,即: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分别利用平板拮抗和小麦活体拮抗对分离到的11株拮抗菌株的拮抗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菌株的平板拮抗能力较强,在活体试验中,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病强度。  相似文献   
34.
以华北地区3个典型站点(山东省莒县站、河南省郑州和南阳站)为研究对象,分析计算玉米生长期间Angstrom-Prescott模型、Ogelman模型、Bahel模型、日照百分率和气温日较差综合模型(简称综合模型)和刘可群等太阳总辐射估算模型的相对误差,分别将该5个模型估算结果和太阳辐射实测值(依次命名为模拟方案1-5和模拟方案0)输入APSIM玉米模型,计算各模型驱动APSIM玉米模型模拟产量的相对误差,分析由于太阳辐射估算误差对模型产量模拟结果造成的误差传输。结果表明,5个日太阳辐射模型在生长期内的平均估算误差(εi)在莒县站以A-P模型最小,在郑州和南阳站点以综合模型最小;各辐射估算模型对APSIM模型的产量模拟结果均有明显影响,综合模型模拟结果最好,其驱动APSIM模拟的玉米产量误差最小;5个辐射模型估算误差对APSIM模型模拟玉米产量的误差均有放大效应,Angstrom-Prescott模型、Ogelman模型、Bahel模型、综合模型和刘可群等模型辐射误差分别以2.23、2.28、1.63、1.85、1.90倍传输到APSIM玉米模型模拟的产量误差,可见,一定要重视辐射模型的选取和辐射模型经验系数的确定;评价5个辐射模型的误差传输到产量的误差,要综合考虑辐射模型本身的误差和辐射误差传输到产量误差中放大的效应两方面的影响,综合模型传输到产量的误差最小。因此,在华北地区无太阳总辐射实测值的地区使用APSIM模型时,本研究推荐辐射方案4即综合模型为首选模型。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不同香辛料精油对熟制鸡胸肉中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的影响,该文以肉桂精油、艾草精油和茴香精油为研究对象,对C.perfringens标准株(ATCC13124)和分离株(C1)抑菌效果,筛选出抑制最佳浓度,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C.perfringens的生长/残存动力学模型,并以相关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价模型精度,以期快速预测不同精油浓度条件对C.perfringens影响。结果表明:经肉桂精油处理后的ATCC13124和C1浓度最低,抑制效果最强;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不同精油对熟制鸡胸肉中C.perfringens的预测模型,肉桂精油对ATCC13124和C1的R~2分别为0.963和0.976,RMSE分别为0.327和0.271CFU/g,预测效果最佳;利用验证集对模型鲁棒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R~2均在0.917以上,RMSE在0.200~0.640 CFU/g之间,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熟制鸡胸肉中产气夹膜梭菌的生长/残存情况;为肉类加工过程中控制C.perfringens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文章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总结了其以科技创新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地市级农科所以科技创新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如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偏低、科研成果与市场脱节、农业科研与科技推广不能有效衔接等,并从加大对基层科研单位的科研投入力度、发挥市场和政府等多元化主体作用、优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转变传统科技创新思路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7.
NaN_3处理条件下西瓜直接再生试验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瓜纯种自交系伊选为材料,研究了化学诱变剂NaN3对西瓜直接再生试验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叠氯化钠浓度的升高,显著的延迟了种子萌发、胚根发生、子叶开展、不定芽分化、伸长以及生根的时间,降低了芽分化频率和每个外植体分化的不定芽数.1.5 mmol/L的NaN3振荡处理1.5 h为最佳的诱变处理,使外植体再生频率降低到40.0%,不定芽数/外植体降低到4.3,符合抗冷突变体半致死剂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8.
一、材料与方法1.地点与池塘选择地点选择在柳条寨镇观音阁村,鱼塘面积10亩,水深3米,有深井一眼,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配备3千瓦增氧机2台,绞肉机1台。  相似文献   
39.
棉花叶枝数与种植密度对单株结铃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棉花叶枝数和密度对单株结铃的影响规律,试验设置5种留叶枝方式:不留叶枝(CK)、留1叶枝、留2叶枝、留3叶枝、留全部叶枝;5个种植密度(万株·hm-2):2.25,3.00,3.75,4.50,5.25。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密度条件下,随叶枝的增多,单株铃数增加;留1叶枝单株铃数较对照增加10%左右,留2、3叶枝单株铃数较对照增加15%左右,保留全部叶枝较对照增加25%左右。在同一叶枝处理下,随密度的增加,单株铃数减少;密度每增加7500株·hm-2,5种留叶枝方式的单株结铃分别减少2.60个、3.04个、3.06个、3.44个和3.71个。总铃数随叶枝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总成铃为88.24万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0.
以"火焰无核"葡萄为试材,在葡萄刚转色时摘叶,采用去除结果枝果穗下叶片全部摘除、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去叶不去叶柄等3种摘叶方式,以不摘叶为对照,测定果实品质的相关指标,研究不同摘叶方式对"火焰无核"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提高"火焰无核"葡萄果实品质的摘叶处理方式。结果表明:在"火焰无核"葡萄的成熟期采样,3种摘叶方式和对照的果穗质量、果实硬度、枝条成熟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没有明显的差异。从果实风味来看,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摘叶方式的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均高于其它摘叶方式,且其有机酸含量与其余摘叶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摘叶方式的糖酸比和固酸比最低。从色差指标看,所有摘叶方式色差的L值均比对照低;a值为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摘叶方式小于对照,但无差异;b值为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摘叶方式较对照偏黄程度低。经综合评价,在该试验中,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摘叶方式是一种适合提高"火焰无核"葡萄果实品质的摘叶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