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80篇
综合类   2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喀斯特山区退耕地水稳性团聚体演变特征及土壤养分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喀斯特山区不同年限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以中度石漠化样地和自然恢复松林为对照,采用时空替代法,分析探索了其水稳性团聚体演变特征及与土壤养分的协调效应关系.#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坡耕地退耕还林5~8 a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在土壤中的含量明显提高,最低含量已达60%以上,粒径多集中在5~2 mm,且有向大粒径明显转化的趋势.通过对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显示,>0.25 mm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及速效钾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7~0.97;与碱解氮、全磷相关性不显著.在喀斯特山区退耕还林过程中,适当考虑种植对土壤磷素返还作用明显的植物,避免人为干扰,将有利于退耕地林木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2.
以草海流域上游的石漠化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条件下土壤抗蚀能力的差异,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讨草海上游区石漠化过程中土壤抗蚀性变化规律,为当地石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提供参考。通过实地调研,采集不同石漠化程度区的土样并进行室内指标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了10个土壤理化指标对样地土壤抗蚀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所选10项理化指标可以较为全面地综合评价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抗蚀能力,土壤团聚状况、分散率、分散系数、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0.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构破坏率、0.05mm粉黏粒含量这7项可以作为评价的优选指标,有机质含量、0.001mm黏粒含量、土壤团聚度这3项指标次之。(2)无石漠化CK样地(2.19)轻度石漠化L样地(1.19)重度石漠化S1样地(0.85)中度石漠化M样地(-1.35)重度石漠化S2样地(-2.88),其中中度石漠化样地(M)和重度石漠化样地(S_2)为负值,其余均为正值,差异明显。在石漠化过程中土壤抗蚀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在石漠化发展后期,土壤抗蚀能力反而会有上升的可能。  相似文献   
23.
喀斯特地区土地的石漠化与地层岩性、河流切割、土壤侵蚀、坡度及人类活动等有关。主要从岩性方面来分析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并以贵州高原的清镇市为例,结合石漠化的相关数据,运用GIS工作平台及计算机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分析各岩层组中各岩性石漠化的分布及等级,从而得出石灰岩地区的石漠化面积最大,石漠化程度最高,而泥灰岩地区的石漠化面积最少。因此,喀斯特地区的地层岩性与石漠化的级别和分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4.
纸坊沟流域狼牙刺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于2002年5月份,在陕北黄土区纸坊沟流域选择狼牙刺典型样地,以柠条、撂荒地作为对照。对各地块0—20cm表层土的容重、饱和导水率、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分析表明:在0—20cm土层上,狼牙刺对>2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明显增加作用;对容重、孔隙度影响不明显;年水分动态监测表明,狼牙刺耗水作用强烈,生长期总耗水量可达790mm;耗水深度在2.5m左右。  相似文献   
25.
为了加强对人工林的经营、管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以黔南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层次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土壤养分指标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水稳性团聚体及各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龄林地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变化为近熟林地>幼龄林地>中龄林地>成熟林地.不同龄林地不同土壤层次的水稳性团聚体呈...  相似文献   
26.
可拓学是用形式化的工具,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本文运用实例分析探索了侵蚀环境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的可拓学方法.生态系统恢复具有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和共扼性的特点,结果表明,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的可拓工程方法是可行的,从而为拓展生态健康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08—2021年数据和CNKI数据库1936—2021年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土体干缩裂隙的发育过程、干缩裂隙对土壤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土体干缩开裂对土壤水分入渗和坡面产流的作用,以期为理解气候变化对土壤水分入渗、坡面产流及土壤侵蚀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以贵州省草海湿地典型集水区——沙河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开展其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Mn外,其他微量元素在本地区含量都较丰富。四种元素的等值线图反映,Fe含量极值出现在研究区的西北和东南部,Mn在研究区南部有范围很小的高值区,Cu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研究区东北部,而Zn的高值区出现在研究区的西南边缘部位。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以及有机质、pH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u与Mn、P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Mn与Cu、P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表现出显著正相关;Fe与N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表现出显著负相关;Zn与Mn、N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除成土母质外,元素之间的共生关系、有机质、地形地貌、土壤粘粒组成等是造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微量元素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水稳性团聚体演变特征及土壤养分效应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研究了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生态恢复过程中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迅速提高,在退耕撂荒的第一个10年,水稳性团聚体增大约253.45%。随着退耕撂荒年限的延长,其增大幅度趋缓,第10~50年,水稳性团聚体仅增大16.42%,之后增大幅度更加缓慢,接近一个稳定的水平。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侵蚀环境退耕地撂荒后土壤中〉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的有机碳、全氮、速磷、碳酸钙、微生物量(C,N,P)、CEC关系密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而与速钾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要保持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土壤良好的结构状况,必须坚持长期封禁,维持土壤有机碳变化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30.
地表覆盖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秸秆加膜覆盖对结瓜期日光温室嫁接和未嫁接黄瓜生长发育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可有效促进植株生长,有利于雌花分化、提高坐瓜率、降低畸形瓜比例、缩短成瓜时间以及增加单瓜重、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其中以秸秆加膜覆盖效果最明显,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次之,嫁接效果优于未嫁接。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秸秆加膜覆盖均可不同程度提高黄瓜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以秸秆加膜覆盖效果最好,嫁接优于未嫁接。秸秆覆盖与秸秆加膜覆盖均可显著增加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黄瓜根系活力,而地膜覆盖却使叶绿素含量低于对照,根系活力在结瓜后期低于秸秆覆盖与秸秆加膜覆盖处理,但仍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