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一种可导致养牛业出现重大经济损失的常见病原体。该文以中国西部散养肉牛为研究对象,拟通过血清学方法和生物信息分析,评估BVDV在中国散养肉牛中的整体流行状况,探究国内流行的BVDV基因多样性,为制定针对BVDV的合理防控措施和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与素材。【方法】2014-2015年分别从云南、新疆、甘肃和内蒙古4省(区)采集散养肉牛的血清样本共1 332份,利用BVDV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统计不同地区散养肉牛BVDV抗体阳性率。将抗体阴性的血清样本进行BVDV抗原检测,抗原阳性或可疑血清接种MDBK细胞,连续盲传五代分离病毒。根据BVDV 5'-UTR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经RT-PCR扩增5'-UTR序列并测序。利用Sequencher4.2、BLAST、ClustalX、MEGA5.2等软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绘制流行毒株系统进化树,确定分离毒株的基因型。【结果】4省(区)散养肉牛BVDV整体抗体阳性率为33.93%。血清抗体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内蒙71.43%,新疆57.69%,甘肃第16.54%,云南10.0%。BVDV抗原整体阳性率为1.58%,新疆抗原阳性率最高。研究共分离13株BVDV流行毒株,分别命名为甘肃120、内蒙1369、伊犁霍清12953、伊犁霍清12960、伊犁霍清12981、博州精河13001、博州精河13023、博州精河13033、新疆奇台13041、新疆奇台13042、新疆奇台13191、新疆奇台13220、新疆奇台13251。进化树分析显示新疆地区散养肉牛中流行的主要是BVDV-1q和BVDV-1f,内蒙地区流行的主要是BVDV-1m,甘肃地区流行的是一种新的基因亚型BVDV-1u。【结论】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发现,虽然4个省(市、自治区)散养肉牛整体抗体阳性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但情况却不尽相同。内蒙古和新疆抗体高阳性率表明BVDV在这些地区散养肉牛中已经广泛流行,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将其危害性降到最低。从基于5'-UTR序列绘制的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不同地区散养肉牛感染的BVDV基因亚型有所不同。总体看来,BVDV在散养肉牛中的分布呈现多样性,跨物种、跨地域传播和高突变性等特点,这些都使疫苗免疫策略面临严峻的挑战。研究通过对各地区散养肉牛的随机大量采样、检测和分析,客观评价BVDV在散养肉牛中的流行情况,为更好的制定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犬猫皮肤癣菌病是小动物临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该病不仅影响犬猫的外观,且可导致犬猫的瘙痒,严重时可引起疼痛,并显著增加畜主感染皮肤癣菌的几率,严重危害着动物及人类的健康。由于犬猫皮肤癣菌病本身的鉴别难度大、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及相关地域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近年来该病普遍流行并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临床上可根据病史调查、临床检查、病原分离鉴定、皮肤病理组织活检等对该病进行诊断,并通过局部用药结合全身治疗,科学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综合防制犬猫皮肤癣菌病。  相似文献   
103.
<正>中国是世界生猪养殖大国,生猪年出栏量占到世界总量的48%。猪瘟在中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影响着养猪业生产安全,在其他很多国家也是动物疫病防控的重点。有效防控猪瘟疫病,既是保护国内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对世界养猪业发展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04.
为提高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检测口蹄疫灭活疫苗146S抗原含量的准确性、适用性和操作性,分别采用正戊醇、正丁醇和三氯甲烷对9批口蹄疫灭活疫苗进行破乳处理,对三种方法的破乳后水相得率和146S抗原含量的色谱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破乳后水相得率分别为:正戊醇38%~49%,正丁醇42%~44%,三氯甲烷50%;9批疫苗的色谱结果均检测到146S特征峰,146S含量在0.7~12.5μg/mL,3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最大值为4.0%,9批疫苗不同前处理方法的检测结果均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三氯甲烷组与正戊醇组数据一致性强,正丁醇组测定值偏低。使用三氯甲烷对疫苗进行破乳,不仅操作简便快速,而且破乳水相得率稳定,是最优的破乳方法。实验进一步优化了口蹄疫灭活疫苗146S抗原含量检测的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为该方法的科学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5.
试验对鸡白痢沙门菌在鸡肠道内定植及其对鸡免疫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选取狼山鸡、罗斯鸡各40只,分为攻毒组、空白组,攻毒组口服灌注0.5mL鸡白痢沙门菌(107cfu/mL),观察攻毒鸡群的发病状况,并采集盲肠内容物和血液分别进行菌落数和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狼山鸡和罗斯鸡在肠道中的载菌量分别为4.94×107cfu/mL和5.18×107cfu/mL。免疫指标方面,狼山鸡中除IgM外,其余指标与空白组差异显著(P0.05),罗斯鸡中IgY、白细胞介素-1β与空白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这2个鸡种对鸡白痢沙门菌均易感,但狼山鸡免疫反应优于罗斯鸡。  相似文献   
106.
非洲猪瘟病毒(ASFV)、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危害养猪业的3种重要病毒,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可同时检测这3种病原的方法。为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病原的方法,本研究以ASFV的B646L基因、PRV的g E基因及PCV2的rep基因为靶基因,采用Prime 3 web软件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相应引物分别构建上述3种靶基因的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分别作为质粒标准品,并均稀释到1×105拷贝/μL后按照体积比1∶1∶1混匀后作为模板,采用方阵法对引物、探针、酶和各反应条件等的优化,初步建立ASFV、PRV和PCV2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标准曲线Ct值与相应质粒标准品浓度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利用该方法同时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口蹄疫病毒(FMDV)、猪细小病毒(PP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等病原,结果显示,本实验建立的该方法仅特异性扩增ASFV、PRV和PCV2,与其他病原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分别利用该方法与已公布...  相似文献   
107.
尼帕病毒(Nipah virus, NiV)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高致病性病毒,人感染NiV后,死亡率接近40%;猪作为中间宿主,感染NiV后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特点。近年来,NiV疫情在我国相邻的多个东南亚国家频繁出现,预示该病传入我国风险日益增高。本研究阐述了近年来NiV在血清学诊断和分子学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临床常用的传统技术,以及重组蛋白ELISA、Luminex、二代测序等新兴诊断方法,为临床样本中NiV的鉴定和监测方法更新换代提供参考,对监测NiV从国外的传入情况、防控猪群NiV疫情发生以及守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8.
为进一步摸清商丘市玉米收割机质量情况,商丘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鉴定站组成调查队,深入各县(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经销商等农机推广第一线,开展了2021年玉米收割机质量调查活动。一、调查方案确立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的平原地区,全市下辖8个县(区),常驻人口656万人,耕地面积865.5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花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和农机化大市,也是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之一。2021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647.82万亩,"三秋"期间全市共投入玉米联合收割机1.55万余台(含引进外地台数)。  相似文献   
109.
为筛选加工型猴头菇林下栽培品种,作者选取5个猴头菇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猴杰2号的菌丝生长速度快,满袋时间较短,菌丝生长浓密、洁白,杂菌污染率低,子实体的产量和多糖总含量最高,综合表现最好,可作加工型猴头菇林下栽培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究虫草素抗弓形虫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本研究将不同浓度的虫草素与弓形虫RH株共同作用48 h后,采用CCK8法筛选对细胞安全的虫草素浓度。结果显示,以1μg/mL~200μg/mL (以对细胞的抑制率均为0判定)的虫草素为细胞的安全浓度。将巨噬细胞接种弓形虫RH-GFP株,同时分别加入1μg/mL~100μg/m L虫草素,根据弓形虫的荧光强度,计算虫草素对弓形虫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显示,虫草素对弓形虫的IC50为31.24μg/mL,且其对弓形虫的抑制作用与虫草素的浓度呈正相关。将巨噬细胞接种弓形虫RH株,同时加入100μg/mL虫草素,2 h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并统计黏附与侵入细胞的弓形虫数量,分析虫草素对弓形虫黏附与侵入细胞的影响;24 h后采用吉姆萨染色后统计细胞感染率;收集上述各组细胞样品,一部分细胞采用q PCR检测细胞中弓形虫B1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虫草素对弓形虫增殖的影响;一部分细胞采用IFA检测并统计每孔细胞100个空泡(PV)中的弓形虫速殖子的数量,分析虫草素对弓形虫复制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