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8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在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5.49%。2017年河北省玉米产量达到2035万吨,在全国排名第四。相对其他省份较高。因此,以玉米作为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的组织得到发展迅速,但其中不乏存在玉米产业竞争力不强、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不高、加工产品品种单一、深加工转化水平低、大型龙头企业少、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主要利用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吉林省玉米产业相比,分析河北省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为河北省玉米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2.
亲环素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生命体中,并存在于细胞液和各个细胞器中,具有分布广泛性及结构的高度保守性等特点,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球孢白僵菌是最常见的昆虫病原真菌之一,已成功应用于玉米螟和松毛虫等害虫的生物防治。本研究首次从玉米螟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中分离到一个亲环素蛋白基因BbCPLA,该基因片段长度为606 bp,基因序列与来源于小菜蛾虫生真菌白僵菌的亲环素白蛋白基因A对应编码序列(AF542516)同源性为99.8%;该基因的编码区为495 bp,编码了一个由16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与蛋白数据库中同源蛋白(AAN39296)的最高同源性为99.4%。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黑土区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及其颗粒有机碳含量和δ~(13) C值的分布特征,探讨黑土区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及其颗粒有机碳的分布和稳定性,为该地区黑土的合理利用及土壤的合理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黑土区不同有机碳含量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湿筛法和物理分组技术分离提取各级团聚体及其颗粒有机物,采用~(13) C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分析有机碳含量及其δ~(13) C值。结果表明,黑土区水稻土以2~0.25mm团聚体为主,土壤有机碳主要富集在0.25mm团聚体中,尤其是2~0.25mm团聚体中;团聚体有机碳的δ~(13) C值随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增大,2mm和2~0.25mm团聚体中有机碳的δ~(13) C值均小于土壤有机碳的δ~(13) C值,具有碳截获或碳固定能力,而0.25~0.053mm和0.053mm团聚体中有机碳的δ~(13) C值均大于土壤有机碳的δ~(13) C值,具有碳固持或稳定的能力;除B-2土样外,各土样均以2~0.25mm团聚体中的颗粒有机碳含量为最大,以0.25~0.053mm团聚体中的颗粒有机碳含量为最小,且该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17,P0.01),表明微团聚体闭蓄态的颗粒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土壤颗粒有机碳及各级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碳的δ~(13) C值均小于土壤有机碳及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δ~(13) C值,团聚体颗粒有机碳的δ~(13) C值也随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增大。因此,黑土区水稻土中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是有机碳的主要载体,团聚体颗粒有机碳作为活性碳库,较总有机碳更易反映黑土区水稻土有机碳的周转变化,其敏感性随团聚体粒级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64.
通过分析重庆市江津花椒主产区2013年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分布特征,并对126个定点监测椒园(2006-2013年)的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和肥力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期为重庆市花椒园土壤综合肥力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13年全区椒园土壤pH均值为6.0,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4.2 g/kg,在空间上分布较均匀,但处于缺乏水平;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85.8 mg/kg, 119.1 mg/kg,中等及以上样点占比分别为35.4%和55.3%,但南北差异较大;土壤速效磷平均质量分数为7.6 mg/kg,处于缺乏水平,极缺乏的样点占比22.0%,且集中在西南片区;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平均质量分数为1.9~107.7 mg/kg,均达到很丰富的水平,除有效锌、有效锰在空间上为均匀分布外,其余呈斑块状分布.此外,126个定点监测椒园的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土壤pH值平均下降0.5个单位,土壤酸化严重;较2006年,除有机质和有效钾基本不变外,2013年土壤碱解氮提高了34.2%,而速效磷降低了21.9%;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  相似文献   
65.
本文通过分析两种不同交配型球孢白僵菌菌株(MAT1-1-1,I型;MAT1-2-1,II型)在玉米植株中的定殖效率和回收菌株交配型基因序列的变异,拟揭示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植株内生定殖过程中玉米对不同交配型菌株的选择规律、不同交配型菌株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试验分为4个接种组,接种菌株为I型交配型菌株(Bb OFDH1-5)(处理B5)、II型交配型菌株(Bb DPSD2)(处理B2)、两个菌株等量混合(处理B5+B2)、对照组(处理CK),处理组B5、B2、B5+B2接种孢子浓度均为108孢子/m L,对照组接种量为零。结果表明,处理B5、B2、B5+B2三组中均有球孢白僵菌在玉米叶片中定殖,其中,交配型II菌株处理组B2中内生定殖效率高,检测率为33.00%;混合处理组B5+B2中交配型II菌株比I型菌株回收比率高,回收比为12:10。交配型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交配型I菌株处理组B5和混合处理组B5+B2的回收菌株中I型交配型基因非编码区序列出现多个位点突变,编码区仅在3个位点出现突变;交配型II菌株处理组B2和混合处理组B5+B2中II型交配型基因序列均没有发生变异。以上结论说明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植株定殖过程中,交配型II菌株Bb DPSD2定殖率较I型菌株Bb OFDH1-5高;玉米植株更倾向于选择II型交配型菌株作为内生菌株;交配型基因MAT1-1-1比MAT1-2-1更易发生突变表明I型菌株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66.
白僵菌亲环素蛋白基因BbCPLA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环素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生命体中,并存在于细胞液和各个细胞器中,具有分布广泛性及结构的高度保守性等特点,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球孢白僵菌是最常见的昆虫病原真菌之一,已成功应用于玉米螟和松毛虫等害虫的生物防治。本研究首次从玉米螟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中分离到一个亲环素蛋白基因BbCPLA,该基因片段长度为606 bp,基因序列与来源于小菜蛾虫生真菌白僵菌的亲环素白蛋白基因A对应编码序列(AF542516)同源性为99.8%;该基因的编码区为495 bp,编码了一个由16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与蛋白数据库中同源蛋白(AAN39296)的最高同源性为99.4%。  相似文献   
67.
卢碧芸  王艳  徐文静  郑兰  吴炜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16-14818
[目的]为了寻求不同应用条件下适宜的PAM分子量。[方法]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在不同雨强、坡度情况下,施用高分子量PAM(PAM(H))和中分子量PAM(PAM(M))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施用PAM(M)使得侵蚀产沙量增大,PAM(H)和PAM(H)+PAM(M)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结论]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可以选择适宜的PAM分子量类型。  相似文献   
68.
以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率为指标,从19种助剂中筛选出6种助剂进行不同浓度的配伍,根据悬浮率、乳化时间以及粘度最终确定白僵菌悬乳剂1号和白僵菌悬乳剂2号两种配方。玉米螟幼虫生测结果显示,白僵菌悬乳剂1号、2号和白僵菌高孢粉的LC50分别为7.09×107个/mL、5.02×107个/mL和7.03×107个/mL,LT50分别为192.37 h、136.21 h和213.68 h。玉米生产防效顺序为白僵菌颗粒剂>白僵菌悬乳剂2号>白僵菌悬乳剂1号>克百威。两种白僵菌悬乳剂对玉米螟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可促进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69.
以常规粳稻连粳9号为供试品种,使用印刷播种技术分别印刷0.8cm×0.8cm、0.7cm×0.7cm、0.7cm×0.6cm、0.6cm×0.6cm的附种纸,考察其种子分布情况,并为其设置同等播种量的手工播种方式,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大田育苗和栽插比较。结果表明:1)印刷播种附种纸空缺率低于1.0%,双种率17%左右,种子分布均匀一致;2)4个印刷播种处理所育秧苗素质均高于手工播种对照;3)大田每穴栽插苗数均匀一致,栽插质量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0.
本文报道了禾本科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荻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花粉粒发育的观察结果,认为小花长度、花药长度及花药颜色可作为预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花粉粒发育阶段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