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1.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现状,阐述了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建和取得的成效,并对未来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如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三农"中的作用、建立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水平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三农"的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92.
利用浙江省仙居县大北地溪林场2006-2011年马尾松角胫象成虫的连续诱捕数据,分别计算该成虫种群的多项空间格局指标,然后分析各项指标与成虫密度间的相关性,从中选择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负二项分布K值来描述马尾松角胫象成虫空间格局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林间马尾松角胫象成虫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度随季节而变化,年度内的聚集总趋势为聚集—扩散—聚集.  相似文献   
93.
【目的】调查国内部分地区危害竹类植物的粉虱科害虫种类,为种类鉴定和虫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竹类植物上的粉虱伪蛹制作玻片标本,进行观察鉴定。【结果】记述了危害竹类植物的3种粉虱:长刺刺粉虱Aleurocanthus longispinus QuaintanceBaker,该种为中国新记录种;马氏粉虱Aleurolobus marlatti(Quaintance),系首次在竹类植物上发现;竹褶粉虱Crenidorsum multipapillus(Singh)。重新描述了3种粉虱伪蛹形态特征,提供了寄主植物、地理分布信息及伪蛹生态照和玻片标本照片。研究标本保存在浙江农林大学昆虫标本室。此外,通过查阅文献统计全世界危害竹类植物的粉虱种类,有11属21种,隶属于1亚科。【结论】我国华东华南地区有3种危害竹类植物的粉虱,今后应扩大调查范围,进一步掌握国内竹类植物上粉虱的种类、分布与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94.
试验旨在观察丁酸梭菌-龙眼多糖发酵液预防给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防治作用。3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发酵液组,10只/组。按10 mL/kg体重的剂量标准,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无菌去离子水,发酵液组灌胃丁酸梭菌-龙眼多糖发酵液,灌胃持续7 d。第8天开始,模型组和发酵液组连续7 d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诱导UC模型,空白组自由饮用无菌水。试验第14天,称量所有小鼠体重,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L)评分、临床评分,摘眼球采血后处死并解剖小鼠,取结肠肠段测量长度并进行组织学损伤评分,同时用甲醛固定后制作切片。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结果表明,UC模型造模成功,模型组发病症状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发酵液组小鼠体重下降程度显著降低(P<0.05),DAL评分、临床评分、结肠缩短程度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极显著下降(P<0.01)。发酵液组小鼠结肠组织表现出相对完整的上皮层结构及隐窝,仅有部分炎症细胞侵入上皮组织。ELISA检测结果显示,发酵液组IL-6和TNF-α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IL-10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说明丁酸梭菌-龙眼多糖发酵液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促炎因子IL-6和TNF-α含量、提升抗炎因子IL-10含量抑制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95.
2017年广东某猪场送检腹泻死亡仔猪小肠样本,经实验室检测、细胞分离及RT-PCR鉴定,确定分离到1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GDqy2017,克隆并测定其S基因与ORF3基因序列,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Vero细胞高度适应,第1代即出现细胞病变(CPE),第4代起1d内即出现CPE,且CPE时间和形态稳定。其S基因长4 158nt,与经典毒株CV777、中国疫苗株CV777及韩国疫苗株attenuated DR13核苷酸同源性为94.2%、94.1%、94.2%,氨基酸同源性为93.4%、92.7%、93.0%,存在2处插入、2处缺失及98处突变(与经典毒株CV777相比),属于不同进化群,与国内2010年后参考株(除CHXBC-01-2015、CH/GDQY/2011)在同一进化群,S蛋白的主要抗原表位存在突变,其中有1处新突变出现(640位F→S),其ORF3全长675nt,不存在疫苗株中的大片段缺失及表达截短现像,但存在突变,进化树分析显示与经典毒株CV777、疫苗株属于不同进化群,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为后续PEDV分子生物学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及研制更为有效的疫苗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6.
根据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原理,建立仙居县1983—2009年马尾松毛虫虫口密度、有虫面积和有虫株率的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虫口密度、有虫面积和有虫株率的非线性似乎不相关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拟合精度;用非线性似乎不相关模型预测未参与建模的2010—2011年4代马尾松毛虫的虫口密度、有虫面积和有虫株率,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8.25%,18.17%和14.35%。  相似文献   
97.
为探索气象因子对蛀干类害虫引诱剂林间诱捕马尾松蛀干类昆虫效果的影响,于2006—2008年蛀干类昆虫活动期,在浙江省仙居县官路镇大北地溪林场应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诱捕马尾松蛀干类昆虫,对诱捕到的昆虫总数及几种主要昆虫数量与15个气象因子分别进行通径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昆虫总数诱捕效果的气象因子为观察日前12d内的雨日、20:00的平均低云量、平均水汽压、平均气温、平均总云量、平均最低气温;影响松墨天牛诱捕效果的气象因子为观察日前12d内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压、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水汽压。可见,气温与平均水汽压对蛀干类害虫引诱剂林间诱捕蛀干类昆虫的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8.
玉米病毒病发病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病毒病是系统侵染性病害,是玉米上危害损失重而难以防治的病害。为了探明浙江西北部地区新近大面积发生的玉米病毒病病原和灾发流行规律,研究提出防治技术。于2008-2011年对该病的病原、传毒媒介、发病流行规律、致灾因子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调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临安等地发生的玉米病毒病为玉米矮缩病,又称玉米粗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引起,灰飞虱为传毒媒介;病害发生流行与介体灰飞虱发生量和带(传)毒率、气候条件、玉米品种抗病性、播栽期,以及水稻发病状况等具有密切关系;提出了病害防控对策和综合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发生危害,保障了玉米的丰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
基于HACCP体系的预防性管理控制特点和危害分析方法,对即食型豇豆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评估,进而确定关键控制点,并提出相应监测方法、纠偏措施。实现对即食型豇豆生产的有效监管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0.
杨梅是浙江省的优势特色农产品,近年来以柏牡蛎蚧为主的介壳虫已成为杨梅主要害虫种类,且其发生为害呈明显上升趋势。通过在浙江台州黄岩、临海等杨梅主产区监测调查,探明了杨梅上常见发生为害的介壳虫有16种,隶属1目5科。其中,柏牡蛎蚧为优势种。柏牡蛎蚧在浙江1年发生2代,种群数量消长呈双峰型,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为主害期,为害杨梅春梢和夏梢。初步分析了寄主植物、栽培管理、田间防治、自然天敌、气候条件与害虫发生消长关系,制定了预测预报方法。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45%松脂酸钠可溶粉剂100倍液、150倍液喷雾防治,校正防治效果达97.99%、97.51%,对害虫防治效果好,使用安全,已在杨梅上登记,可应用于生产。研究提出了防控对策和农业防治、天敌保护利用与安全高效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