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19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在水产养殖中对水域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本文主要对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和污染防治策略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对高蛋白水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也由传统的粗放式养殖向集约化和高密度方向发展,养殖规模不  相似文献   
42.
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合理的秧苗调控方式,以华优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烯效唑喷施浓度(C0,0 mL/L,喷施等量清水;C1,25 mL/L;C2,50 mL/L;C3,100 mL/L)和喷施时期(T0,播种时;T1,5 d秧龄;T2,10 d秧龄),研究了不同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长度、根系数量、根系活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显著降低了秧苗株高,喷施浓度越高,控苗效果越佳,喷施时间推迟控苗效果减弱;烯效唑浓度过高会降低秧苗叶绿素含量;喷施烯效唑可显著增加秧苗根长和数量,并增强秧苗根系活力,但浓度过高则抑制根系的生长。综合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长、根数及根系活力等指标,播种后5 d喷施50 mL/L稀效唑(T1C2)对秧苗素质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3.
土人参营养器官解剖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土人参的根、茎、叶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根具有次生生长,产生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次生木质部存在大量薄壁细胞.茎的皮层较厚,无次生生长,皮层和髓由具发达液泡的薄壁细胞组成,并在茎的横切面中占较大比例.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分布着密度相近的平列型气孔器.此外在根和叶中存有簇晶,根和茎中具有较多淀粉粒.土人参根具次生生长,茎皮层较厚等特征与其抗旱性有关.  相似文献   
44.
养分专家系统在双季稻中的应用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合理评估养分专家(NE)系统在双季稻区的化肥减施效果,本研究于2014~2016年在江西省进贤县开展了3年6季的田间试验,并分析了NE系统与农民习惯(FP)处理、当地农技部门的测土配方推荐施肥(ST)处理下水稻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化肥施用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变化。结果表明:1)NE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早、晚稻的籽粒产量和养分吸收量(除了2014年)。2015和2016年,NE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分别比FP处理增加了15.17%~32.74%和14.33%~19.25%;早、晚稻氮素吸收量分别比FP处理增加了25.16%~33.21%和22.09%~26.82%,磷素吸收量增加了27.45%~29.57%和27.02%~38.60%,钾素吸收量增加了16.59%~22.34%和14.24%~16.21%。2)与FP处理相比,3年间NE处理的早、晚稻季氮肥用量分别降低了24.86%~29.15%和28.15%~34.43%,磷肥的降幅分别为15.97%~37.05%和31.72%~44.75%,钾肥的降幅分别为60.35%~66.22%和72.29%~74.02%。3)与FP处理相比,3年间NE处理的早、晚稻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53.26%~83.41%和48.77%~81.86%,磷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57.97%~76.31%和66.24%~115.83%,钾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113.25%~156.13%和160.88%~206.00%。因此,NE系统可以在双季稻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45.
双季玉米种植下长期施肥改变红壤氮磷活化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系统研究南方丘陵区红壤氮磷养分活化程度对长期施肥和玉米连作模式的响应规律,研究选取江西进贤红壤旱地双季玉米长期试验的不施肥(CK)、氮肥(N)、磷肥(P)、氮磷配施(NP)、氮磷钾配施(NPK)、2倍氮磷钾配施(H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等处理,分析其27a内(1986—2013年)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氮磷活化度的时间序列变化,并研究了土壤氮磷的增加速率以及土壤有机碳与氮磷活化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氮磷活化度的提升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试验27a间,施氮处理对氮活化度的提升效果在60.25%~105.35%之间,以NPK处理为最高,HNPK和NPKOM次之;施磷处理对磷活化度的提升效果在2.29~15.40倍之间,以NPKOM处理为最高,HNPK和P处理次之。NPKOM处理对碱解氮和速效磷的提升作用在所有处理中均为最高。施肥处理提升氮磷活化度的主要原因是提升了碱解氮和有效磷。与试验前相比,连续27a施肥后,NPKOM处理的土壤全氮和全磷仅增加了25.02%和145.16%,而碱解氮和全磷则分别增加了131.46%和38.39倍,导致氮磷活化度分别增加了85.14%和15.40倍。土壤氮活化度与土壤有机碳不存在线性关系,而磷活化度则表现出随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磷素活化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264 1,P0.05)。因此,在红壤旱地双季玉米种植模式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升土壤氮磷养分含量和氮磷活化度的重要措施,磷的活化程度明显高于氮,但速效氮磷养分的大幅增加也可能导致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46.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旱地剖面养分分布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红壤旱地的培肥效果、养分迁移特征以及环境风险,对制定红壤旱地合理的养分管理和培肥技术,促进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依托始于1986年的红壤旱地肥料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 (CK)、氮磷钾肥配施 (NPK)、2倍氮磷钾肥配施 (2NPK)、有机肥 (OM) 和有机肥和氮磷钾肥配施 (NPKM) 5个处理,采集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土壤样品,分析了pH值、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含量。 【结果】 连续施肥28年后,红壤旱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逐步降低。与对照相比,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壤的pH值,其余处理pH有所下降。长期施用化肥后,红壤旱地土壤有效磷、全磷、碱解氮和全氮在0—20 cm耕层累积,土壤速效钾的累积则达到40 cm深;与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0—40 cm土壤的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和全磷的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下移累积达到40 cm,而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下移累积则达到了60 cm。红壤旱地长期施用猪粪等有机肥主要增加了0—40 cm耕层土壤的磷素累积,而在剖面80 cm以下未表现出明显累积现象。 【结论】 长期施用化肥 (28年)处理养分主要在0—20 cm红壤旱地耕层土壤累积,而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还可以明显提高20—40 cm土壤养分含量,养分下移累积作用明显。此外,红壤旱地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缓解耕层土壤的酸化、提高耕层土壤肥力水平,是增加培肥深度的有效措施,但是长期施用猪粪导致的氮磷下渗深度增加可能引起的环境风险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7.
生长在西帕米尔沙棘类型的生物化学和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Г.  ЕМ 徐小林 《沙棘》1991,(4):19-21
  相似文献   
4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针对水禽养殖技术和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水禽养殖由于缺乏生态、环保等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大多采用散养形势,没有形成生态、立体、循环、绿色的模式,对周围环境破坏大,饲养效益低,疾病发生率高等缺陷逐渐暴露。水禽生态养殖技术从生态环境、养殖场所、疫病防治、科学饲养等各个环节发力,整个养殖流程更加安全、绿色、无公害;肉、蛋等水禽养殖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水禽养殖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9.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绿玉树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以探讨其营养器官结构上的抗旱性特征。结果表明:绿玉树根和茎具有次生生长,产生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根皮层,茎皮层和髓以及叶肉中具有体积较大的储水细胞。根、茎、叶含有被染为红褐色或深灰色物质的异细胞,茎、叶的部分细胞中存在簇晶。根次生木质部中管孔较大,轴向木薄壁细胞较多。茎表面具密集小乳突,薄壁组织细胞中存在较多淀粉粒。叶片肉质较厚,等面叶,气孔器平列型,表面有较厚角质层。绿玉树根的导管较粗和木薄壁组织发达,根、茎和叶中具有较多储水细胞等特征与抗旱性有关。  相似文献   
50.
为全氧发菌(纳米供氧膜菌种袋)技术在平菇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平菇中低温三级菌种全氧发菌技术与传统发菌(普通菌种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全氧发菌的菌丝生长速度、3潮菇总产量分别为7.41毫米/天和704.35克/袋,与传统发菌比,全氧发菌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分别提高59.35%和31.94%。全氧发菌有利于提高平菇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