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优质不育系粤丰A的引进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粤丰A是国内育成的第一个无垩白米的优质型野败不育系,引进后采用双亲品质等性状互补原理,与优质恢复系R6547配组,实现了双亲品质等性状基因的等位性,育成优质杂交灿稻组合丰优香占,其稻米品质9项指这到颁优质米一级标准,2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产量水平达600kg/亩,抗生强,对抗进国内稻米优质和优质稻种子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2.
丰优22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不育系粤丰A为母本,与恢复系R13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2006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国审稻2006044),适宜在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及河南(信阳)的一季中籼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23.
扬稻3号(原名262)系我所用扬稻2号×桂朝2号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中籼新品种。1985~1986年,扬稻3号先后参加江苏省中籼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988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北岸稻麦两熟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主要特征特性 扬稻3号一般5月5~10日播种,9月25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140天,与杂交稻汕优2号相同。扬稻3号株型挺拔,剑叶上举,基秆粗壮并富有弹性,叶片挺直,叶色浓  相似文献   
24.
在介绍优质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013的选育经过、区试结果和特征特性的基础上,对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为该品种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水稻旱育抛秧是将旱育技术与抛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新型稻作方式。近年来,笔者对该项技术的特点及其高产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以供读者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6.
针对农业科研院所种子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结合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组建种业公司的运作实践,探讨了促进农业科研院所种子产业再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7.
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丰优香占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优质不育系粤丰A为母本,优质恢复系R654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28.
高吸水种衣剂对烟草种子出苗和烟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产上应用的烟草种衣剂包衣种和裸种为对照,研究用高吸水种衣剂包衣烟草种子出苗及烟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吸水种衣剂能提高包衣种的抗压强度和裂解速度,包衣种不需明水,在湿润条件下播种就能安全出苗,且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高,烟苗素质明显优于生产上应用的烟草种衣剂包衣种和裸种,烟叶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9.
中国农业科研院所种子产业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农业科研院所种子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结合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组建种业公司的运作实践,分析了世界种子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农业科研院所种子产业再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了促进农业科研院所种子产业再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0.
高吸水种衣剂应用于杂交籼稻汕优63、常规粳稻武育粳3号,对25、30、35、40天秧龄的秧苗都具有显著的壮根壮苗效果,比未包衣对照单株总根数增加277%~394%,带蘖数增加333%~500%,带土重增加251~4.29倍。抛栽大田后,立苗速度快,各主要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提高,产量增加535%~1303%。不同秧龄间的效应,汕优63以35天秧龄、武育粳3号以30天秧龄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