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5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摘要:为探讨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粒叶比、光合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在控制条件下对2个不同类型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50~80%范围内,水分胁迫可导致植株总绿色面积显著降低,其中叶器官降低幅度最大,穗器官降低幅度最小,当土壤水分达到70%以上无显著差异;水分胁迫可大幅度提高小麦的粒叶比,但并非越高越好,应稳定在27 mg?cm-2左右,绿源比稳定在11.5 mg?cm-2左右产量最高;胁迫使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适当水分胁迫虽然可提高经济系数和千粒重,但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仍然以80%的最高,胁迫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其次是粒重,对粒数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2.
叶面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叶面施肥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以不同品质类型的2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品种和叶面喷施不同营养元素(硼、锌、锰、铁、磷、钾、氮)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和追肥相同的条件下,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差异显著。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处理的千粒重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喷施营养元素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叶面喷施硼肥产量最高。叶面喷施营养元素对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面包评分有显著影响,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不同蛋白组分有显著影响。叶面喷施铁和锌分别提高了籽粒中铁和锌的含量,但喷锰并未增加籽粒中锰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主要春小麦不同区域高产创建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春小麦在我国播种面积180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黑龙江、宁夏、青海等地。总产约700万t,平均3 800kg/hm2左右。规范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对各地春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分别就东北春麦区、西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新疆冬春麦区和青藏春冬麦区的春小麦高产创建技术规范进行了介绍,供各春小麦种植区的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参考。  相似文献   
14.
灌水时期和比例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比例对强筋小麦济麦20和中筋小麦中麦8两个品种产量性状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比例为1∶3的处理(B1:春2叶灌300m3.hm-2+春5叶灌900m3.hm-2)和3∶1的处理(B4:春5叶灌900m3.hm-2+开花期灌300m3.hm-2)有利于减少旗叶中脯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土壤肥力和施氮方式与冬小麦对两种氮源吸收利用的关系,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中两种土壤肥力和不同施氮方式下小麦植株对两种氮源的吸收利用特点。结果表明,在八个试验处理中,以高肥土壤、氮肥基施深度20 cm、底追各50%处理的籽粒产量及构成三因素最高,是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最佳处理组合。越冬、拔节、开花、花后20 d和成熟期小麦吸收肥料氮的平均比例随生育进程逐步递减,吸收土壤氮的比例则随生育进程逐步递增。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各生育阶段氮素吸收总量,使成熟期肥料氮当季利用率提高10.51个百分点,肥料氮损失率降低4.6个百分点,但同时也降低了生育中后期对肥料氮的吸收及向籽粒的分配比例。施肥深度仅对拔节前氮素吸收积累和不同氮源比例影响显著,但深施可显著提高成熟期肥料氮的利用率并降低损失率。氮肥全部底施可提高越冬和拔节期的总吸氮量,并降低土壤氮的吸收比例;底追各50%施氮方式有利于生育后期氮素吸收积累,使成熟期肥料氮的当季利用率和损失率分别提高和降低2.72和13.5个百分点,但来自肥料氮和分配到籽粒中的比例却显著低于全部底施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行株距配置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类型品种超高产栽培的行株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多穗型济麦20和大穗型山农8355为材料,探讨5种行株距配置对产量构成及生育后期光合、衰老特性等指标的调控作用。【结果】均等行株距和窄行宽株距可显著提高孕穗至花后7d的叶面积系数和群体净光合速率。旗叶净光合速率随着行距扩大和株距的缩小而提高,且提高幅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不同行株距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与旗叶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与丙二醛含量相反。大穗型山农8355灌浆中后期抗衰特性和光合速率优于中多穗型济麦20。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不显著,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相关显著性因生育进程而呈现较大差异,群体与旗叶光合速率自开花14d开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行株距配置可有效调控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并最终影响籽粒产量;宽行窄株距可改善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延缓衰老;实现高产的最佳行株距配置依品种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淹水时间和播种深度对不同小麦品种出苗率及冬前幼苗健壮程度的影响,在控制条件下对四个不同类型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后淹水1-4天,可导致五种播深TN18的平均出苗率降低22.43%,越冬期单株干物重降低21.56%;JM20分别降低23.43%和18.46%;SN8355分别降低9.66%和19.86%;LM14分别降低6.21%和23.20;说明淹水对TN18 JM20两品种出苗率的影响显著低于SN8355和LM14。淹水可使3cm地温降低0.470C,5cm降低1.150C。在淹水时间相等条件下,随播种深度的增加,对出苗率和幼苗质量的影响逐渐增大;在播深相同时,淹水时间越长影响越大。在播深2cm~6cm范围内,播种越浅出苗率和越冬期单株干物重越高,淹水对其的影响也越小,浅播是降低渍涝地区渍涝灾害的有效措施;但由于浅播分蘖节基本处在2cm处,不利于抗寒和抗旱,因而该结果仅适于渍涝麦田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CMA(chromomycin A3,CMA)和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双荧光染色方法,分析了沙田柚实生苗根尖染色体的荧光带型和核型结构。结果表明:沙田柚实生苗染色体存在6种不同类型的CMA荧光带型,即染色体臂两端及近着丝粒部位均有荧光带(A型)、染色体臂一端及近着丝粒部位共有2处荧光带(B型)、染色体臂两端有荧光带(C型)、仅染色体臂一端有荧光带(D型)、染色体臂一端有较弱荧光带(E型)及染色体上无荧光带(F型)。大部分实生苗染色体的CMA带型公式是2n=18=3A+1B+2C+4D+8F,其他实生苗的染色体组成是2n=18=3A+1B+2C+4D+4E+4F、3A+1B+2C+4D+8E、2n=18=2A+2B+2C+4D+8F和2n=18=2A+2B+2C+4D+4E+4F。染色体的DAPI带型与CMA带型有相反带纹,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带。同时观察到体细胞染色体联会现象和2~4个染色体脆性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