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彭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97-10700
通过分析服务式GIS的定义和组成,从技术上说明服务式GIS应用于生物多样性领域信息共享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从空间的维度,挖掘生物多样性信息隐含的空间规律,为生物多样性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技术支持,提高了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2.
在介绍我国水生蔬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搞好我国水生蔬菜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议,并就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申报与保护方面存在的异名保护、地理标志与栽培品种同名、多途径申报与保护体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3.
为探究软荚红豆(Ormosia semicastrata)、花榈木(Ormosia henryi)、木荚红豆(Ormosia xylocarpa)和鄂西红豆(Ormosia hosiei)等4种红豆属植物在干旱胁迫与复水处理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机制和种间耐旱性差异,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法进行干旱胁迫试验。试验分别设置了对照组(CK)、轻度干旱组(LD)、中度干旱组(MD)和重度干旱组(SD)4个处理组,干旱胁迫28 d后进行复水处理,分别于第0、7、14、21、28、42天(复水后第14天)测定植物形态、生理和光合特性等指标的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4种植物的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D处理组4种红豆属植物均出现明显的旱害症状,木荚红豆旱害症状出现最早也最严重,鄂西红豆则表现最轻。4种植物生理指标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呈降低趋势,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则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SP)和叶绿素含量(CHL)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  相似文献   
34.
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中外文文献,阐述了植物多倍体育种的目标和现状,简要介绍多倍体的特征,诱导方法,及其对多倍体诱导的展望。重点介绍了多倍体诱导的方法,并指出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育种前景的展望。本文通过查阅大量中外文文献,简要介绍了多倍体育种的目标和现状,重点阐述了多倍体的特征及其诱导方法,并对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育种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5.
通过大面积踏田调查,分析了水稻不同苗质、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灭顶受淹后的主要性状及受淹时间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杂交籼稻还是常规粳稻,受淹后壮秧的耐淹性好于弱秧和中间素质的秧苗.常规梗稻比杂交籼稻耐水淹,其茎蘖存活数、绿叶数均多于杂交籼稻.粳稻中,中熟中粳与迟熟中粳耐淹程度相似.手插、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中,手插秧苗的存活茎蘖数和绿叶数较多,耐淹性较好.淹水后水稻生育进程推迟.3种种植方式中,水稻均随灭顶受淹时间的延长,茎蘖存活数、绿叶数显著减少.水稻减产程度与淹水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淹水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36.
试验旨在探究油菜秸秆最佳的预处理工艺及其发酵产酶的效果。在油菜秸秆粉末预处理中,以秸秆保留量、预处理秸秆酶解产糖量、初始秸秆比产糖量为预处理的评估指标,考察浸泡时间、处理液浓度、液料比、处理液、秸秆粉碎程度等5个因素对预处理后秸秆粉末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预处理工艺,以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处理液浓度作为考察因素。结果显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预处理的条件为以40~60目的油菜秸秆粉为原料,液料比10 mL/g,温度45℃,在1.1%的NaOH中浸泡36 h。在最优条件下,秸秆比产糖量达0.181 1 g/g。在固态产酶优化试验中考察碳源配比、氮源浓度、液料比、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6个因素对固态发酵产酶优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固态发酵产酶优化条件,以碳源配比、氮源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作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油菜秸秆粉和麸皮比为5∶4、硫酸铵浓度为2.5%、液料比1.5 mL/g、接种量5%、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5 d,产纤维素酶活提高至7.923 IU。研究表明,通过对油菜秸秆进行预处理及产酶发酵后,能够显著...  相似文献   
37.
在简要介绍睡莲科(Nymphaeaceae)睡莲属(Nymphaea Linn.)分类后,综合实地考察和相关文献资料,对泰国的睡莲栽培历史、原产睡莲种类、睡莲种质资源及育种成就、泰国睡莲栽培技术及泰国睡莲的利用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8.
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一开始,中国人是把茶当作草药来看待和使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进入农耕时代后,茶开始被当做饮品来饮用。大约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茶文化开始形成,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茶文化又深受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和价值理念的影响,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成熟。17世纪,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我国的茶被带到欧洲,受到了欧洲市场的广泛欢迎和青睐。虽然欧洲各国都盛行饮茶之风,但是唯有英国出现了与中国茶文化相对应的英国茶文化。由于在历史、人文、政治、习俗等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中英茶文化都有着不尽相同甚至是迥异的内涵。本文主要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对中英茶文化的内涵进行对比和研究。  相似文献   
39.
本文首先就查尔斯·狄更斯的生平、作品以及创作风格等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从多个方面对查尔斯·狄更斯小说中的茶文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对中英茶文化的差异对比和两国茶文化的交流合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0.
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为台湾省原生特有的保育类植物,是珍贵药材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唯一的天然宿主。开展牛樟扦插繁殖影响因子研究,既可对牛樟种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又可为珍贵药材牛樟芝产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本研究结果表明:扦插基质类型、插穗叶片数对扦插成活率有显著影响,预处理液对扦插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以黄心土∶水苔=2∶1为基质,半木质化枝条剪成带2个半叶至4个半叶的插穗用300 mg/L IBA+150 mg/L NAA浸泡预处理1 h,插后每7 d将0.1%浓度的预处理液浇淋直至生根,其扦插成活率可达8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