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2篇
  20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71.
为了解决双季稻氮、磷肥料施用过量、养分利用率偏低等问题,在典型双季稻区设置不同氮、磷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的产量效应和养分吸收进行分析,探讨合理的施肥量,为双季稻施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施肥显著影响水稻稻谷产量与秸秆生物量,水稻植株体氮、磷含量和积累总量随施肥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早稻氮(N,下同)、磷(P_2O_5,下同)施肥量分别在150和90 kg/hm~2,晚稻氮、磷施肥量分别在180和90 kg/hm~2范围内时,稻谷产量与秸秆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超过该施肥量,对稻谷产量水稻增产没有显著效果。(2)区域早稻理论最高产量对应的氮、磷量分别为158.5和100.2 kg/hm~2,晚稻理论最高产量对应的氮、磷量为190.1和77.5 kg/hm~2。(3)稻田生态系统每年接受环境中氮、磷养分达108.1和29.8 kg/hm~2。  相似文献   
372.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植物种植是历年来迫切需解决的难题,重盐碱区域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更具有双重挑战性。本文以利津县毛坨村生态农业园规划为例,基于对项目概况的介绍,分析了盐碱地改良措施的综合应用原理,重点提出植物群落的几种种植模式,说明包围式种植模式和草灌乔种植顺序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指出重盐碱地建设农业园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73.
新型土壤改良剂对水稻吸收累积Cd、Pb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商品名:农大夫-地保2号,又名土壤还原素)对两种污染土壤(潮泥田和红黄泥)水稻吸收累积Cd、Pb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显著提高潮泥田和红黄泥的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效态Cd、Pb及水稻糙米Cd、Pb含量.当土壤改良剂施用量达到8 g/kg时,两种土壤的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H-0).当土壤改良剂施用量达到4 g/kg时,潮泥田土壤有效态Cd含量低于对照30.8%(P<0.05);当其施用量增至8 g/kg时,土壤有效态Pb含量比对照降低21.9%(P<0.05),同时水稻糙米Cd、Pb含量比对照降低18.4%(P<0.05)和20.3%(P<0.05).当土壤改良剂施用量达到8 g/kg时,红黄泥土壤有效态Cd、Pb分别低于对照30.7%(P<0.05)和24.4%(P<0.05),而其水稻糙米Cd、Pb含量在土壤改良剂施用量为4 g/kg时降幅达22.8%(P<0.05)和24.2%(P<0.05).综合分析认为,施土壤改良剂能显著降低污染土壤上水稻糙米的Cd、Pb累积,其效果与土壤改良剂用量、土壤pH值及土壤Cd、Pb含量有关,可能对酸性土壤更有效.  相似文献   
374.
纳豆芽孢杆菌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饲用益生菌,由于有多种益生功能而用于畜禽生产并取得了较好的饲喂效果。作者对纳豆芽孢杆菌的特性、益生作用机理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纳豆芽孢杆菌作为饲用益生菌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75.
作者综述了2009年在ADSA-ASAS大会和CNKI、PubMed等数据库中外源添加剂(离子载体、酶制剂、植物提取物、饲用微生物)对瘤胃发酵调控的相关文献39篇。离子载体如莫能菌素主要通过促进瘤胃丙酸的产生,抑制生物氢化菌,促进长链脂肪酸在瘤胃内发生不完全氢化等瘤胃调控作用,从而缓解反刍动物的能量负平衡,减少甲烷排放,降低乳中脂肪含量。酶制剂(包括纤溶酶和淀粉酶等)在饲喂前加入日粮中能够免受瘤胃蛋白酶的降解,并保持酶活性,促进饲料的消化。植物提取物中皂角甙通过抑制原虫生长降低甲烷的排放,动物长期采食富含单宁的植物可产生单宁耐受菌,并且单宁的植物提取物可影响瘤胃的生物氢化作用,植物精油对瘤胃的调控作用包括减少淀粉和蛋白的降解,以及通过对某种瘤胃微生物的选择性作用抑制氨氮的降解。饲用微生物(主要有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等)能增加营养物质消化率,改变瘤胃发酵模式,增加瘤胃微生物菌群,但其益生效果与泌乳阶段、日粮类型、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376.
农田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而水旱轮作是显著影响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水旱轮作对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两种主要温室气体产排的影响,从水肥管理和不同轮作方式等方面论述其对水旱轮作系统中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并根据温室效应等因素,综合性地提出了推行稻季节水灌溉、规范作物施肥管理和优化轮作模式3种减排措施,以期为水旱轮作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7.
为掌握精准奶业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该研究调研了华北产区345个奶农对国际上水平较高的4种精准奶业技术的采用情况,结果表明自动脱杯、自动识别、产奶量自动记录和自动发情监测4种精准奶业技术的采用率分别为64.9%、57.7%、56.2%和37.7%。而未采用任何一种技术的88个奶农的调研结果显示,技术前期投资成本太高,无法承担费用(占比71.9%)是未采用这些技术的最重要的原因,但有26个奶农表示接下来打算使用。调研的11种因素中,有7种因素至少对1种技术的采用产生显著影响。其中3种因素即奶农受教育程度、养殖规模和日均产奶量对4种技术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其他4种因素至少对2种技术的采用产生显著正向影响。4种技术中,自动脱杯受养殖规模、政府补贴、技术培训的影响最小。自动识别受收入满意程度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作用最大。产奶量自动记录受日均产奶量、政府补贴的影响最大,不受技术培训的影响。自动发情监测受教育程度、日均产奶量的影响最低,受养殖规模和技术培训的影响最高,不受政府补贴的影响。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为政府和企业针对4种技术制定推广应用措施提供依据,如针对自动脱杯技术,由于养殖规模对其影响最小,应将推广重点放在小规模养殖场上。而自动发情监测技术的推广重点应放在大规模养殖场上,并利用技术培训提高奶农认知水平和数据管理技能。  相似文献   
378.
为了加强威宁绵羊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采取走访调研对威宁绵羊养殖现状和外貌特征、生产性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威宁绵羊存在品种整齐度差、生产性能偏低、饲养管理粗放、发展重视不够等问题开展分析,提出建立原种保护区、加大研发利用、品种选育、饲养管理、龙头企业带动等对策,供地方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79.
总结了高寒山区羊养殖技术,包括抓放养保膘力、抓适时配种保繁殖、抓防疫保体壮、抓科学保营养等内容,以期为高寒山区的羊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