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4篇
  1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本研究旨在筛选F1代雄性不育犏牛与正常牦牛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家族(GPXs)差异表达基因(DEGs),探索在牦牛附睾精子成熟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基因和生物学功能。从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筛选并鉴定得到牦牛GPXs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PXs基因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关系、表达情况以及GPXs蛋白多序列比对、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结果显示:共鉴定了8个牦牛GPXs基因(GPX1~GPX8),分子量为22.60~56.31 ku,等电点为5.09~5.32,包含4~8个保守元件;GPXs蛋白具有共同保守氨基酸序列,在蛋白二、三级结构分析中显示都存在反向平行的β-折叠结构,并与ALOX5、GSS、GSTM3蛋白均存在相互作用;系统进化树显示,GPX基因家族在反刍动物的同源性最高;牦牛和犏牛附睾组织检测到GPX2、GPX3、GPX5、GPX8基因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牦牛GPXs基因家族结构高度保守,功能上可能参与调控牦牛附睾精子抗氧化等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机器视觉在设施育苗作物生长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视觉是利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对目标物做模式识别、测量与判断的一项综合技术,其在农业各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发展迅速。从作物育苗的特性、机器视觉在苗期管理的作用、苗期作物视觉信息采集设备及叶片提取方法的发展3个方面分析了设施育苗对基于机器视觉的苗期作物监测的需求;总结了苗期作物视觉信息的主流获取技术,即成像传感器的成像技术、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三维重建技术的特点;回顾了机器视觉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苗期作物中的应用情况,从苗期作物关键生长参数监测检测方面进行综述,分析、对比、总结苗期作物关键生长参数的提取方法,最后概述我国现阶段机器视觉技术在苗期作物的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电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变压器在整个电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主变油色谱分析试验中,经常会遇到油中产生烃类气体的现象。2018年3月26日对海门运维站35kV平山变1号主变进行例行油化验工作,根据分析判断主变高温过热故障,原因是10kVB相引线至套管连接处夹件松动导致接触不良引起内部高温故障,报告详细介绍了故障位置查找过程、故障处理方法及故障原因分析,并针对可能的故障原因,从出厂验收到运行维护检测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营养液配置及灌溉控制技术已成为无土栽培中的关键技术,然而目前营养液管理控制中存在配置流程繁琐、营养液配比不精准及灌溉策略单一等问题,阻碍了无土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马利奥特装置的营养液管理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营养液配制系统与营养液灌溉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通过EC(电导率)和pH值传感器实时获取营养液成分,建立配液系统,依据不同作物营养需求自动、快速配置目标营养液。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结合作物栽培区的气象参数和应用环境,制定了3种不同的灌溉策略:参比蒸散灌溉模式、光照辐射灌溉模式、定时灌溉模式。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营养液的管理控制,为作物的无土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自然光为对照(CK),采用不同颜色聚乙烯薄膜覆盖的棚架人工种植药用蔬菜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分析不同颜色棚膜下叶片光谱特性,并对紫苏的生长动态及矿物质的吸收与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有色膜覆盖下,400-700nm可见光的光谱占比均较自然光下显著提高(P<0.05),其中蓝膜、紫膜的提高幅度最大,而350-400nm紫外光以及700-900nm红外光波段的光谱占比均较自然光下有所降低;(2)除绿色膜之外,其它有色膜均显著提高单株紫苏的叶片总鲜重(P<0.05),以黄色膜下叶片鲜重最高,红色膜次之;(3)K、P、S、Cu元素在紫苏叶片中的含量以绿色膜下最高,Ca、Mg、Mn元素含量以蓝色膜下最高,各有色膜处理较自然光下均提高了K、Na、S元素在紫苏叶片中的含量而降低了Fe元素含量;(4)K、Cu元素在紫苏叶片中的累积量以红色膜处理最高,P、Ca、Mg累积量以黄色膜处理最高,各有色膜处理较自然光下均提高了K、P、Ca、Na、S、Zn、Cu等7种元素在紫苏叶片中的累积量而降低了Fe元素累积量;(5)自然光下紫苏叶片中的常量无机元素含量比值约为K:Ca:Mg:P:S:Na=107:93:27:15:7:1,微量无机元素含量比值约为Fe:Mn:Zn:Cu=524:21:7:1。综上,有色膜覆盖可以作为一种定向优化露地栽培紫苏生长或矿质品质的设施工程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8种野生葱属植物的叶形态特征,为其分类学研究和生态适应性机制分析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布于新疆不同生境的8种野生葱属植物齿丝山韭、实葶葱、新疆蒜、健蒜、多籽蒜、奇台蒜、喀纳斯蒜和乌鲁木齐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观测和树胶制片法,测定其叶片数量、长度、宽度等指标,观察其解剖结构异同;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叶片表皮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性状的分类学意义。【结果】8种葱属植物的叶形态和微形态存在差异,实葶葱和齿丝山韭叶直立,其余呈不同程度倒伏;实葶葱叶圆柱形,其余叶均为条形;实葶葱叶表面被蜡粉,其余均为光滑;实葶葱叶表皮细胞矩形,其余均为菱形;实葶葱垂周壁直线型,其余均为弧线形。8种植物叶片均为双面气孔型,气孔椭圆形,保卫细胞肾形,无副卫细胞,保卫细胞不同程度下陷。基于叶表皮结构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8种材料分为3类,齿丝山韭和实葶葱分别聚为一类,其余6种聚为一类。【结论】叶形态、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形状、表皮细胞密度和气孔指数大小可为种的界定提供重要的形态分类学依据,具有分类学意义。叶片上表皮细胞比下表皮细胞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微形态特征。新疆8种野生葱属植物的叶片形态和微形态结构均呈现一定的抗旱和抗寒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适应域值分割与力矩的棉花异性纤维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能够准确统计出棉花中所含异性纤维的重量和数目,提出一种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技术,对棉花异性纤维进行检测分类。在提取棉花异性纤维原始图像的基础上,采用灰度处理和滤波技术完成图像的预处理,采用自适应域值技术来完成棉花异性纤维图像分割,在分割出的二值化图像基础上,采用挖空内点法和邻域搜索法进行轮廓提取,提出以异性纤维轮廓的面积与周长平方之比作为力矩,对棉花异性纤维进行分类。通过对300个棉花异性纤维样本图像进行了试验,分类准确率可以达到96%。结果表明该技术和分类力矩可以准确的对棉花异性纤维进行初分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珠子参根茎的发育规律,探索根茎繁殖的方法。[方法]通过对珠子参种子萌发过程和栽培植株生长期内根茎切片的观察,研究其根茎发生发育的规律;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根茎切段,探索其根茎繁殖的方法。[结果]营养生长时根茎是单轴分枝的主杆,生殖生长时根茎成为合轴分枝式的侧枝。用50和100 mg/L的赤霉素(GA3)溶液、40和80 mg/L的6-苄胺腺嘌呤(6-BA)溶液均可使珠子参根茎的切段形成更新芽,但以40 mg/L 6-BA的处理为优,80 mg/L 6-BA的处理次之。[结论]该研究对珠子参规范化栽培措施的制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高校图书馆对社区服务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分类分析,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构想和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以高羊茅“火凤凰2号”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叶面喷施外源ABA对高羊茅耐盐性的影响,以期为盐碱地上草坪建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外源脱落酸能够促进高羊茅形态结构的建成,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也有提高作用,同时可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电解质渗透率。此外,在不同的盐胁迫条件下,喷施50μmol·L-1 ABA溶液对于上述指标影响相对其它浓度更好。因此,喷施50μmol·L-1 ABA是缓解NaCl胁迫效应、提高高羊茅耐盐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