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2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4篇
  24篇
综合类   23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98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对西南地区常见的几种作物秸秆的营养成分及可饲性进行了介绍,从物理加工方法、化学加工方法、生物加工方法和复合加工方法等方面,综述作物秸秆饲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分析现有秸秆饲料加工方法存在的问题,展望秸秆饲料加工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2.
北方地区不同黄瓜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栽培黄瓜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为氮高效黄瓜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华北型黄瓜品种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氮素营养水平为主区,设低氮素(3.5 mmol·L-1)和高氮素(11.0 mmol·L-1)两个水平;以品种为副区,设32个水平,进行水培试验。测定含氮量、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并划分品种营养效率类型。【结果】供试黄瓜品种在两个氮素水平下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两氮素水平下的植株干物重(CV N3.5 21.49%和CV N11 18.51%)、氮素吸收效率(CV N3.5 19.90%和CV N11 19.94%)和氮素利用指数(CV N3.5 25.49%和CV N11 19.25%)均有较大的品种差异。干物重与茎叶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利用指数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N3.5 0.933**和rN11 0.925**,rN3.5 0.964**和rN11 0.941**。氮素吸收效率与茎叶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利用指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N3.5 0.986**和rN11 0.963**,rN3.5 0.809**和rN11 0.768**;氮素利用效率与茎叶含氮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N3.5 -0.909**和rN11 -0.886**。以两个氮素水平下的植株干物重平均值为标准,对黄瓜品种的氮素营养效率进行分类,干物重大于平均值的为高效型,小于平均值的为低效型,可将32个华北型黄瓜品种分成4种氮素营养类型,即双高效型、高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其中低氮高效型品种数量最少,占供试品种的15.6%。通径分析显示,氮素吸收效率在两氮素水平下对氮效率(植株干物重)的贡献率远大于利用效率,二者对氮效率的通径系数分别为qN3.5 1.069和qN11 0.931,qN3.5 0.347和qN11 0.361。【结论】黄瓜苗期的氮效率存在品种差异。植株干物重可作为同一供氮水平下苗期氮效率评价的首选指标,茎叶氮素累积量、茎叶含氮量和氮素利用指数可作为氮效率选择的次级指标。植株氮素吸收效率是品种苗期氮效率高的主要因素。水培试验可有效地反应不同黄瓜品种苗期氮素营养效率差异,为黄瓜品种苗期氮素营养效率的批量筛选和快速鉴别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3.
温带高油玉米自交系与热带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riffing Ⅵ 对6个国内温带高油系和4个热带系进行组配,将组配的45个杂交组合在云南省昆明、德宏两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下进行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热带系YML146、CML166、CML161、CML171是综合性状配合力表现较优良的种质材料,在高油玉米生产及育种上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是拓宽温带高油玉米种质遗传基础较好的种质资源;产量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为正值的组合多数为温带高油系×热带系和热带系×温带高油系,说明温带高油玉米种质与热带种质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该组合模式具有较大利用价值。主要农艺性状的加性方差均大于非加性方差,说明这些性状主要表现加性遗传效应,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4.
为提高黄连木枝接成活率,研究了不同接穗处理方法和嫁接时期对黄连木枝接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接穗失水率有极显著差异,封蜡处理接穗失水率最低,仅为5.56%,对照失水率最大,达25.72%;各处理嫁接成活率有极显著差异,接穗封蜡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3.7%,极显著高于接穗封膜和对照,对照嫁接成活率为0;不同接穗处理方法枝接成活后植株生长量无显著差异。嫁接时期以5月5日和5月15日的嫁接成活率居高,分别为85.5%和83.1%,极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嫁接成活后的新梢长度以5月25日嫁接期的极显著低于其它时期。  相似文献   
25.
IPTV涉IPTV机顶盒技术这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并对目前IPTV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6.
对早实核桃绿岭种仁充实期叶片与果实(种仁、青皮、硬壳)N,P,K,Ca,Mg,Fe,Zn,Mn等矿质元素含量和果实中不同组织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岭种仁充实期坚果与种仁质量以及脂肪和总蛋白总量分别增加了5.91g(51.39%)、5.53g(73.47%)、4.24g(80.99%)、1.02g(69.24%)。叶片N,K,Fe,Mn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Mg,Zn含量呈上升趋势,Ca含量先降低再升高。种仁中N,P,K,Ca,Mg,Fe,Zn,Mn含量均成降低趋势,种仁中N,P,K,Ca,Mg,Fe,Zn,Mn的总量均呈增加趋势。青皮中N,P,Fe,Mn含量呈下降趋势,K,Ca,Mg,Zn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硬壳中N,P,Zn含量都呈下降趋势,K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a,Mg含量逐渐上升,Fe,Mn含量变化不大。种仁内脂肪总量与种仁中N,P,Fe,Mn,Zn总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叶片中N,K,Mn,青皮中N,硬壳中P,Zn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青皮中P,Fe,Mn,硬壳中N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27.
黄连木果实生长动态及内含物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连木果实生长动态及内含物积累规律,以便制定合理栽培措施,提高黄连木种子产量和质量,以黄连木(Pistacia chinesis Bunge)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黄连木果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的生长动态及可溶性糖、淀粉、总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脂肪等内含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连木果实发育过程中千粒重呈"双S"...  相似文献   
28.
以2013年栽植的‘2001’富士苹果幼树为试材,研究了涂高效抽枝宝和刻芽对拉枝后1a生枝条萌芽和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涂高效抽枝宝、刻芽和自然生长的枝条萌芽率分别为89.95%、89.05%和69.13%;单株抽出新梢量分别为30.74个、18.41个和16.07个。涂高效抽枝宝与刻芽的萌芽物候期基本一致,均比自然生长的提前2d。自然生长枝条上的新梢生长量要显著高于涂高效抽枝宝和刻芽处理,涂高效抽枝宝处理的新梢生长量与刻芽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9.
该文从平欧杂种榛叶片营养诊断过程中的叶样采集、营养元素含量分析、营养诊断指标、营养状况及施肥诊断几个方面,阐述了平欧杂种榛叶片营养诊断方法,并介绍了依据叶片营养诊断结果,结合树体目标产量,如何确定树体施肥量。  相似文献   
30.
为探明地布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水热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2016年,在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苹果示范基地,以6年生"烟富3号"苹果(Malus pumila Mill.)树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采用了田间调查、室内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地布覆盖后,土壤水热环境的变化及其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布覆盖处理较不覆盖处理1年减少用工60%;用工成本减少222元/667 m~2,省工效果显著。地布覆盖处理起到了在高温时降温,低温时保温,温差变化不剧烈的作用,稳定了土壤热环境。地布覆盖处理的土壤质量含水量均极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显著改善了土壤水环境。地布覆盖和不覆盖处理的平均单果质量分别为287.54 g、256.08 g,果实单株产量分别为43.12 kg、40.95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5.53%、14.36%,地布覆盖处理的平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