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0篇
农学   3篇
  7篇
综合类   29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研究了玉米根系与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的互作及玉米根系分泌物对烟草疫霉菌各个生育阶段的抑菌活性,并利用HPLC-MS分析了根系分泌物中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结果表明,玉米根系能吸引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其分泌物也能使孢子休止并裂解。进一步研究表明,玉米根系分泌物对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的释放、休止孢萌发及菌丝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在浓度0.90 mg/m L时抑制率分别为73.8%、87.2%和55.2%。HPLC-MS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中存在苯并嗪类化合物丁布及其降解产物门布,其中门布对烟草疫霉菌菌丝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浓度0.30 mg/m L时抑制率达90.94%。综上所述,玉米根系既能吸引游动孢子,又能分泌对烟草疫霉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苯并嗪类化合物。该结果对合理利用玉米与烤烟轮作控制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小地老虎是重要的地下害虫,严重为害烟草、玉米、棉花等作物。为促进昆虫病原线虫在小地老虎防治中的使用,以云南当地品系与商业品系为材料,调查了3种施用方式(悬液、悬液+覆盖刨花、虫尸剂)下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小地老虎保护烟苗的效果,并根据后续埋入的大蜡螟死亡情况评估昆虫病原线虫在土壤中的存活情况。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悬液7 d后,两个商业品系的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Sc All)和Heterorhabditis indica LN2(Hi LN2)保苗效果显著。各施用方式处理保苗效果由高到低为悬液>悬液+覆盖刨花>虫尸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7 d后,Sc All悬液处理效果优于所有品系的虫尸剂处理效果,烟苗死亡率与化学农药氯氰菊酯相当,直接施用Sc All悬液能较好地抑制小地老虎对烟苗的为害,而虫尸剂释放的昆虫病原线虫存活时间较长,可针对不同的防治窗口期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43.
生物炭对山坡地烟叶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坡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和保水保肥能力差是导致烤烟产量普遍低于山间平地的重要原因之一。生物炭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本试验研究其对烤烟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二因素两种地形(山坡地、山间平地)和6个生物炭施用量处理(0、4.5、9.0、13.5、18.0、22.5t/hm 2)的大田试验,评价生物炭对烟叶产量和产值、烟株农艺性状、氮肥利用效率和氮素表观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坡地烤烟产量和产值显著低于山间平地。同一生物炭施用量条件下,山坡地烟叶产量和产值相对增幅显著高于山间平地。当生物炭施用量介于0~13.5t/hm 2时,山坡地烟叶产量和产值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显著增加;而进一步提高生物炭施用量,烟叶产量和产值增加不显著。山间平地烟株氮素吸收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山坡地烟株。与不施生物炭的对照相比,山坡地烟株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相对增幅均显著高于山间平地烟株。随着生物炭施用量增加,氮素表观损失量显著降低。相对于山间平地而言,山坡地植烟区应用生物炭的增产增收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效果更加显著,其适宜生物炭施用量为13.5t/hm 2。  相似文献   
44.
烟蚜茧蜂是防治烟蚜的优良天敌昆虫。近20年,我国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技术日臻成熟,以其防控农作物蚜虫的生产应用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扩繁实践中发现连续饲养多代后,烟蚜茧蜂出现了种群退化现象,成为连续大规模扩繁烟蚜茧蜂生产瓶颈。为探索烟蚜茧蜂的种群衰退程度与饲养代数间的关系,分析归纳种群退化的特征规律,在室内续代饲养的条件下,测定了烟蚜茧蜂不同代数的单雌僵蚜量、羽化率、性比、成虫寿命、成虫胫节长度等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从F1代到F12代,烟蚜茧蜂单雌僵蚜量下降了67.22%,羽化率下降了31.91%,雌性比上升了33.32%,成蜂寿命下降了53.85%,雌蜂后足胫节长下降了17.67%,雄蜂后足胫节长下降了28.74%,在F7~F9代各项特征衰退显著。试验证实在室内扩繁烟蚜茧蜂到第7代种群出现明显的衰退,生产上需适时采取复壮措施。  相似文献   
45.
烟蚜茧蜂是防治烟蚜的优良天敌昆虫,近20年,我国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技术日臻成熟,以其防控农作物蚜虫的生产应用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扩繁实践中发现饲养多代后,烟蚜茧蜂的寄生力、生活力、体型、体质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降低了烟蚜茧蜂种群的生命力,成为连续大规模扩繁烟蚜茧蜂的生产瓶颈。在实验室前期的烟蚜茧蜂退化试验中,我们发现室内续代饲养的烟蚜茧蜂在第7代后种群出现了明显的衰退现象,生产上需适时采取复壮措施。为探索烟蚜茧蜂的复壮技术,对烟蚜茧蜂退化种群进行了饲喂清水、蔗糖、蜂蜜、葡萄糖的营养复壮和引入福建、云南、河北野生种群的杂交复壮,测定了烟蚜茧蜂复壮后的寄生力、羽化率、成虫寿命、体型等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营养复壮对烟蚜茧蜂的寿命、寄生力有一定的复壮效果,其中10%蜂蜜水的复壮效果最好,但是均大幅低于杂交复壮效果;杂交复壮对烟蚜茧蜂的寄生力、羽化率、成虫寿命、体型均有显著的复壮效果,其中引入野生种群的雌蜂比引入野生种群的雄蜂的复壮效果好,引入云南地区的野生种群比引入福建、河北的野生种群的复壮效果好,引入云南野生种群雌蜂连续杂交两代后,寄生力能恢复到退化种群F0代的88.21%,之后连续扩繁两代,寄生力均能够保持在复壮后水平。试验证实河北地区的烟蚜茧蜂在室内扩繁退化后,引入云南地区的野生雌蜂连续杂交两代,能够有效地对退化种群进行复壮。  相似文献   
46.
采用田间试验方式研究了玉米、油菜和水稻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变化、烟株生长和烟叶产量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和油菜秸秆覆盖处理在烤烟生长前期土壤温度低于不覆盖处理;玉米秸秆覆盖对烤烟前期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油菜秸秆覆盖对烤烟后期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秸秆覆盖能够提高烟叶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油菜秸秆覆盖对烟叶产值的提高效果最明显;玉米秸秆和油菜秸秆覆盖能够降低烟叶中烟碱和总氮含量,提高烟叶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生物炭对烤烟几种常用农药残留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土壤中添加外源生物炭对烟叶及土壤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3种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10 d,施炭处理烟叶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含量较相应对照分别降低25.63%、57.10%和39.84%,其中,甲霜灵已降至最大残留限量以下;施药后40 d,施炭处理烟叶中顺式氯氰菊酯和砜嘧磺隆也降至最大残留限量以下。施药后10d,施炭处理土壤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含量较相应对照分别增加176.23%、115.05%和23.28%。可见,施用生物炭可以显著降低烟叶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3种农药残留量,缩短供试3种农药的施药安全间隔期,增加土壤农药残留量。结果为应用生物炭调控作物农药残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云南玉溪烟田害虫及天敌资源调查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玉溪烟田害虫及天敌昆虫的多样性及动态特征,为开发烤烟害虫的天敌昆虫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在云南玉溪烟田烤烟大田生长期间采用马氏网法和网捕法采集烟田昆虫,并在实验室进行鉴定、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利用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分析表明,从烟田共收集到害虫1567头,经鉴定共有6目,17科,29种,其中11种是危害烟草的主要害虫,是烟草害虫防治的重要目标。烟田天敌昆虫种类丰富,收集到天敌昆虫5885头,经鉴定共有5目,10科,27种。寄生性天敌以茧蜂和姬蜂为主,主要寄主为夜蛾类害虫和蚜虫,捕食性天敌以食蚜蝇为主。中红侧沟茧蜂、螟蛉绒茧蜂、斜纹夜蛾侧沟茧蜂、棉铃虫齿唇姬蜂、斑痣悬茧蜂、七星瓢虫、丽草蛉等多种天敌昆虫可作为生物防治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本地烟田的害虫防治以及天敌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测定3种丝孢类虫生真菌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成虫的毒力,为筛选出对西花蓟马成虫高毒力的虫生真菌及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3种丝孢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黄绿绿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共14株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侵染致死率;从3种丝孢虫生真菌中选取对西花蓟马成虫相对致病力较好的高毒力菌株各1株,测定其在不同浓度(浓度梯度分别为1.0×104、1.0×105、1.0×106、1.0×107和1.0×108孢子/mL)下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毒力.[结果]用1.0×107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菌株(WSWM81832、WSWL21831、WSWM1018315、WSWH21833和WSWL21836)、黄绿绿僵菌菌株(HLT17103、NGS21751、YKZ51712和WSWL51721)和玫烟色棒束孢菌株(WSWH31836、WSWL51831、WTS101822、NGS118310和WSWL21837)接种西花蓟马成虫10 d后,西花蓟马成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8.45%~75.60%、67.35%~82.65%和61.45%~70.67%.球孢白僵菌WSWL21836、黄绿绿僵菌WSWL51721和玫烟色棒束孢WSWL21837菌株以1.0×104~1.0×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西花蓟马成虫后,第10 d时西花蓟马成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6.67%~82.33%、56.67%~89.67%和48.33%~76.67%;各菌株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3.2543+0.3332X(r=0.9167)、Y=3.5878+0.2874X(r=0.9656)和Y=3.8188+0.2082X(r=0.9925),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63×104、4.17×104和7.85×105孢子/mL,在1.0×108孢子/mL浓度下对西花蓟马成虫侵染致病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5.67、4.91和6.12 d.[结论]黄绿绿僵菌菌株WSWL51721和球孢白僵菌菌株WSWL21836对西花蓟马成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可作为西花蓟马生防制剂开发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50.
云南省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技术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降低桃蚜的为害,推广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17年来,云南省烟草系统相关单位致力于研究烟蚜茧蜂的繁殖与释放。本文阐述了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及规模化繁殖与释放烟蚜茧蜂的技术要点,介绍了该项技术应用的效果评价,包括对桃蚜的防治效果、杀虫剂的使用成本、放蜂的成本、农民认可程度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桃蚜的防治效果明显,对生态环境改善及农产品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文中还探讨了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技术的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