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高产小麦花后植株氮素累积、转运和产量的水氮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灌溉和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在豫北高产麦田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小麦花后植株氮素吸收、累积和转运的影响。试验采取灌水与施氮量两因子裂区设计,其中灌水为主区,设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灌1水(W1)和拔节水+开花水灌2水(W2)3个水平;施氮量为副区,设置4个水平,即每公顷施纯氮量0kg(N0)、180kg(N1)、240kg(N2)和300kg(N3)。结果表明,W1和W2下小麦籽粒产量较W0分别提高16.6%和25.6%,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14.2%和19.2%。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提高与氮素积累和转运有关。灌水增加了茎鞘、叶片和颖轴的氮素累积量,提高了茎鞘氮素转运效率和贡献率,但减小了叶片氮素转运量、转运效率和贡献率。施氮可显著增加小麦花后植株氮素累积量及氮素转运量,进而提高小麦籽粒氮素累积量和蛋白质产量。与N0相比,成熟期N1、N2和N3籽粒氮素累积量分别增加44.9%、59.3%和60.2%,叶片贡献率分别增加60.2%、40.9%和61.5%,籽粒产量分别提高75.3%、73.5%和79.8%。水氮互作显著影响叶片氮素累积量和氮素转运效率,但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影响不显著。综合来看,在豫北高产条件下,不灌水或灌1水时小麦适宜施氮量为180~240kg·hm-2,灌2水时适宜施氮量为240kg·hm-2。  相似文献   
12.
烯效唑浸种对盐胁迫下糜子萌发和幼苗质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对盐胁迫下不同糜子品种萌发和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浸种(CK1)和蒸馏水浸种(CK2)相比,烯效唑浸种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粘丰5号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而对齐黍1号的作用不显著,且高浓度浸种起抑制作用;烯效唑浸种处理明显抑制了盐胁迫下两个供试品种糜子幼苗株高,并且抑制作用随浸种浓度的提高而加重;除粘丰5号的T5处理外,其它浸种处理均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了盐胁迫下两个供试品种幼苗侧根数和侧根总长;不同浓度浸种处理均对盐胁迫下粘丰5号主根长起抑制作用,而高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T4和T5)则对齐黍1号主根长起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对盐胁迫下粘丰5号叶和齐黍1号叶、根中SOD活性起抑制作用,而T1和T2对粘丰5号根中SOD活性起一定促进作用,而适当浓度烯效唑浸种(25~100 mg·L-1)可有效提高两个供试品种叶和根的APX活性。综合分析可知,T3处理(100 mg·L-1)虽对盐胁迫下两个供试糜子品种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是最显著,甚至起到抑制作用,但可明显促进幼苗重量、侧根发育、保护酶活性,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加大播种量的方法保证苗齐、苗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粱喷施不同剂量矮壮素、乙烯利溶液进行田间试验,旨在探明矮壮素、乙烯利溶液对高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实验采用两因素四水平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于拔节期喷施(2014 年7月5 日)。乙烯利、矮壮素各设6 个浓度梯度,乙烯利稀释倍数分别为100 倍、200 倍、400 倍、800 倍、1000倍及清水对照;矮壮素稀释倍数分别为100 倍、250 倍、400 倍、550 倍、700 倍及清水对照。结果表明,2 种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而控制植株的伸长生长,乙烯利(抽穗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29.32%、34.58%、21.80%、21.8%、2.18%;乙烯利(成熟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21.07%、22.16%、19.77%、18.63%、12.11%;矮壮素(抽穗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5.43%、13.18%、3.10%、3.88%、8.53%;矮壮素(成熟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9.94%、29.19%、13.64%、18.01%、14.91%。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矮壮素对高粱籽粒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乙烯利以稀释200 倍喷改善高粱籽粒品质效果最为明显,矮壮素以稀释250 倍效果明显。喷施乙烯利的矮化效果较喷施矮壮素显著,但是在改善高粱光合指标、叶绿素含量、产量方面差别不大。在生产上,通过拔节期喷施乙烯利、矮壮素可有效控制高粱株高,实现增密增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胺鲜酯(DTA-6)浸种对糜子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齐黍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10mg·L~(-1)、50 mg·L~(-1)、250 mg·L~(-1)等3个浓度,清水浸种作为对照,并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DTA-6浸种后糜子的农艺性状较对照有所改善,其中以50 mg·L~(-1)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相比,50 mg·L~(-1)处理齐黍1号的千粒重增加了0.4 g,单株粒数增加了94.2个,并且与对照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三种浓度DTA-6浸种处理齐黍1号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50 mg·L~(-1)增产效果最佳,较对照增加了16.24%。相关性分析指出产量与株高呈负相关,与主茎穗长、千粒重、单株粒数呈正相关,但不存在显著性。因此,对齐黍1号产量增加效果最适宜的DTA-6浸种浓度为50 mg·L~(-1)。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生理代谢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克新13为材料,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简称DTA-6)、缩节安(Mepiquat chloride,简称DPC)以及烯效唑(Uniconazole,简称S3307),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生理代谢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显著增加了单薯重、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其中,以DTA-6调控效果为最佳,单薯重、淀粉产量、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比CK分别增加了10.40%、40.26%、26.56%和11.32%,块茎还原糖含量比CK降低了20%。此外,调节剂处理均提高了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细胞间隙CO_2浓度,加快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各指标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处理的叶片淀粉和蔗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淀粉酶活性呈降低的变化趋势,调节剂对叶片蔗糖转化酶活性的调控效果呈不同规律的变化。总体而言,调节剂均提高了马铃薯产量,改善了块茎品质,其中DTA-6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郑州市浅层地下水质量。[方法]以郑州市区为研究范围,对其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利用中原城市群地下水污染调查所取得的大量实测数据,采用检出法和超标法对郑州市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初步评价,并运用改进的权重集对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郑州市浅层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好,大部分采样点水质达Ⅲ级,近污染源的2个采样点水质达Ⅳ级,不符合饮用水标准;改进的集对分析方法简单实用,结果合理,能够较好地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论]该研究对郑州市市辖区供需水以及城镇用水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郑单958和谷神玉66为研究对象,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施氮量[225 kg/hm2(HN)、180 kg/hm2(MN)、90 kg/hm2(LN)]和4个喷锌时期[不喷锌(Zn0)、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4.5 kg/hm2(Zn1)、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4.5 kg/hm2(Zn2)、大口期喷锌4.5 kg/hm2(Zn3)],分析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灌浆期籽粒氮、锌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为生产上氮、锌肥的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夏玉米籽粒中氮、锌含量总体上明显下降。成熟期,以MNZn2处理谷神玉66籽粒氮含量最高,为14.64 g/kg,氮累积量则以MNZn2处理郑单958最高;MNZn3处理谷神玉66的籽粒锌含量和累积量较高。MN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50.42 kg/hm2和44.20%,且锌转运量最高,为61.68 g/hm2;Zn2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和锌...  相似文献   
18.
以脱水速率不同的2个夏玉米品种迪卡517(DK 517,脱水速率较快)和郑单1002(ZD 1002,脱水速率较慢)为材料,研究施氮量[0 kg/hm2(N0)、180 kg/hm2(N1)、300 kg/hm2(N2)]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脱水速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黄淮海夏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DK 517和ZD 1002籽粒干质量总体上均逐渐增加,行粒数和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籽粒粗蛋白含量增加,粗淀粉含量降低。N1处理总体上籽粒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和最大灌浆速率最高,活跃灌浆期最长,行粒数最多,进而产量最高,分别为9 694.60 kg/hm2和11 204.56 kg/hm2,且籽粒粗蛋白含量较高。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不同脱水类型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影响不同。授粉后15~24 d,不同处理夏玉米籽粒含水量之间差异显著,授粉后58 d,DK 517籽粒含水量表现为N2>N1>N0,ZD 1002籽粒含水量表现为N1&g...  相似文献   
19.
以"小明绿"绿豆为材料,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鼓粒期叶施不同质量浓度激动素对绿豆各器官糖分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激动素处理可以提高喷药后12d绿豆叶片叶绿素含量,30、15和7.5mg/L激动素喷施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5.74%、7.01%和16.40%;2)激动素处理组能够减缓喷药后第22~27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含量的下降,有效增加喷药后第22天叶片淀粉含量;喷药后第27天,30mg/L激动素的处理茎秆和根系可溶性糖输出量、茎秆和根系蔗糖含量、茎秆淀粉含量均高于其他质量浓度激动素和对照;在喷药后第22天茎秆中的淀粉含量以及喷药后第27天根系淀粉含量均以15mg/L激动素处理为最大;3)激动素处理组能够有效增加绿豆单株粒数,2年试验30、15和7.5mg/L激动素处理绿豆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平均提高18.23%、10.08%和5.67%。综合分析表明,鼓粒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激动素能够有效调控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鼓粒后期叶片、茎秆和根系糖分积累,最终提高绿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0.
防治糜子丝黑穗病的杀菌剂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糜子丝黑穗病的高效药剂,采用琼脂平板孢子萌芽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糜子丝黑穗病菌的室内毒力,并通过两年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杀菌剂对糜子丝黑穗病的药效及糜子植株生长的影响。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丝黑穗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1127 μg/mL,其次为烯唑醇、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EC50值分别为1.0634,6.1775,12.4969和54.4021 μg/mL,福美双的毒力最弱,EC50值为1169.6448 μg/mL。药剂处理与对照相比,发芽率均有显著降低,随浓度的增高,种子活力下降,其中烯唑醇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大,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一致,戊唑醇防效最好,其次为烯唑醇、甲基硫菌灵、多菌灵,苯醚甲环唑仅在浓度高时防效较好,福美双防治效果最差。植株生长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多菌灵显著降低主茎倒二叶面积、主茎倒三叶面积、叶干重和分蘖数。与对照相比,各药剂处理下的单株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产量均增加,其中戊唑醇处理下的产量两年均最高,而福美双在2014年没有显著增产效果。因此,在6种供试药剂中,戊唑醇能以最低浓度获得最好的防治效果,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