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34篇
  70篇
综合类   258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42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21.
“泰栖一号”是一种纯天然有机制剂,本文以吡虫啉为对照药剂,分别在室内与田间测试了在常规使用和在高压静电喷雾条件下“泰相一号”对蔬菜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泰相一号”40X稀释液处理蚜虫48h后死亡率为3.36%,清水对照处理的死亡率为3.33%,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吡虫啉10mg/L处理24h蚜虫的死亡率为78.86%。“泰柘一号”与高压静电喷雾器配合使用则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效果,200×稀释液处理48h的蚜虫死亡率为62.22%,96h蚜虫死亡率为91.1%,这种纯天然有机物结合高压静电喷雾杀虫方法的发现,为蚜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22.
为了实现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创制优良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恢复系,以携有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的恢复系亲本5253、5383为供体,以西农Mp1、西农Mp2(化杀杂交小麦新品种西杂1号、西杂5号的父本)为受体,采用定向回交转育方法,结合根尖细胞学镜检、复合引物多重PCR等技术,进行了恢复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与检测,育成既携有Rfv1恢复基因,又具有西农Mp1、西农Mp2核基因背景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恢复系.本研究表明:(1)根尖体细胞随体鉴定和复合引物PCR分析,不仅能准确地鉴定出1BL/1RS纯合易位系,而且可以鉴定1BL/1RS·1BL/1BS R~(fv1)易位杂合体.其中复合引物PCR更适合于回交后代中大量目标种子的筛选;(2)恢复基因转育后代定株与不育系测交,依据测交恢复度可准确确定恢复基因在回交后代的延续,恢复基因定株定向转育与性状选择结合可大大提高转育后代的实际应用效果;(3)本研究提出的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定向转育体系,可有效地实现小麦由化控强优势组合向三系强优势组合的定向转化,即生理型不育途径向遗传型不育途径的定向转化,进而建拓一套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多途径利用新体系.  相似文献   
723.
杏棉间作对棉花害虫与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单作棉田、杏棉间作棉田(东西)和杏棉间作棉田(南北)棉花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方法]2008~2009年5月中旬~8月中旬定期系统调查各类棉田节肢动物数量,每7 d调查1次,调查全株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结果]杏棉间作棉田牧草盲蝽和棉叶螨发生量轻于单作棉田.棉蚜(Aphis gossypii G)中度发生时(2008年),单作棉田棉蚜发生量显著性高于杏棉间作棉田;棉蚜轻度发生时(2009年),三类田无差异.杏棉间作对棉蓟马(Thrips tabacci L.)发生量影响不大.棉蚜轻度发生年份(2009年),间作田和单作棉田棉蚜发生量无显著差异,但间作田瓢虫和食虫蝽较多;棉蚜中度发生年份(2008年),单作棉田由于棉蚜数量较多,瓢虫和食虫蝽也较多.2 a中间作田棉花上的蜘蛛数量均多于单作棉田.杏树走向对棉叶螨的发生有影响作用,棉间杏田(南北)棉叶螨量高于棉间杏田(东西),但对棉蚜、牧草盲蝽和棉蓟马发生量影响不大.[结论]杏棉间作不利于棉花上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和棉叶螨(Tetrangchus urticae K)的发生.棉田瓢虫和食虫蝽天敌受间作和棉蚜发生量的双重影响.间作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24.
基于ArcEngine的林火动态监测与精确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效的林火监测与定位是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的途径之一。文章以ArcEngine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C#)为开发平台,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Geodatabase为支撑,开发了一套林火动态监测与精确定位系统,可以实现监测点安装选址、林火单点定位、三维地形与数字云台联动、二维分析等功能。系统在内蒙古白狼林场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基本可以实现预期的功能。  相似文献   
725.
植物病害信息管理系统以Delphi7.0及Access 2000为开发工具,采用ADO数据访问技术,SQL语言查询和智能化技术,在植物病害的相关信息系统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实现各种植物病害查询及诊断.该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具有对数据库的管理功能,而且具有对普通用户的服务功能.该系统界面友好,可实现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相似文献   
726.
正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一场全面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也唤醒了芙蓉国里沉睡多年的高山。由此,从幕阜山麓到武陵山脉,从洞庭之滨到南岭山脉,湖南描绘出了国有林场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四十年沧海桑田,四十年辉煌巨变。1978年,全省有国营林场170个,森林面积70.7万公顷,蓄积量2248.8万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量每公顷49.5立方米。2018年,全省国有林场达216个,经营面积110.6万公顷,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8.49%,森林蓄积8201万立方米,占全省森林总蓄积量的15.52%,森林覆盖率90.1%,高出全省平  相似文献   
727.
植物化感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植物的化感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本研究对近年来植物化感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报道的化感植物、化感物质以及化感物质释放途径等进行了综述,并归纳了植物化感作用在农、林、牧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显示,在豆科、禾本科、菊科等多个科发现了具有化感潜势的植物并分别鉴定出了酚酸类、萜类、生物碱类等十几类化感物质,化感物质多以自然挥发、雨雾淋溶、根系分泌、残渣分解等方式进入周围环境并对受体发生化感作用,化感物质在不同浓度下对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等表现出不同的促进或者抑制效应;化感现象对作物的轮作和套作、混交林树种的选择搭配、合理放牧、除草剂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在综合已报道的化感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植物的化感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728.
为建立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m(Retz.)Jeswiet.]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以斑茅的成熟种子为材料,对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和根分化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及浓度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1)MS中添加0.1~0.2 mg/L的6-BA与1.0~3.0 mg/L的2,4-D愈伤诱导率最高;MS中添加0.5 mg/L的2,4-D时胚性愈伤诱导率达54.29%。(2)MS中添加0.5 mg/L的6-BA与1~2 mg/L的KT更易促进芽的分化,芽分化率71.11%。(3)1/2MS中添加20 g/L的蔗糖促进生根效果最好,根分化率96.97%。  相似文献   
729.
<正>一、土肥水管理1、土壤管理。大樱桃根系分布较浅,且再生能力较差。因此,进入结果期后,每年可结合秋施基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活力。灌水和雨后应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中耕深度要浅,应减小果园深翻面积,以免根系受伤造成树势衰弱。  相似文献   
730.
对佳木斯大学抗寒鉴定圃的杂交榛进行离体培养,分别以其茎段、叶片、子叶和胚为外植体进行初代培养,结果表明:(1)茎段初代培养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1mg/L;(2)叶片初代培养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1.0mg/L;(3)适宜诱导子叶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1mg/L+2,4-D0.1mg/L;(4)利于胚分化成苗的培养基为MS+KT3.0mg/L+NAA0.1mg/L+2,4-D0.1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