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穗数型杂交水稻C两优华占和重穗型杂交水稻渝香203为材料,于拔节期至抽穗期设置遮阴处理,比较两种类型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茎秆力学、节间长度及基部节间茎鞘充实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植株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较正常光照处理(CK),遮阴处理(S)显著降低渝香203产量,主要原因是其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C两优华占具有相同的趋势。与CK相比,遮阴显著降低了杂交水稻弯曲力矩,倒伏指数不降反升,主要原因是折断弯矩大幅降低。遮阴处理下,渝香203弯曲应力和断面模数分别降低5.1%,25.5%,C两优华占分别降低19.3%,12.6%。进一步分析发现,遮阴处理下,渝香203茎粗和壁厚分别降低9.1%、11.9%,与断面模数变化相吻合;C两优华占茎鞘充实度分别减少25.6%、14.4%,这与弯曲应力变化相吻合。表明遮阴处理减少了重穗型水稻基部节间折断弯矩,进而增加了植株倒伏风险,同时降低了产量水平。增加基部节间茎粗、壁厚,提高茎秆断面模数,是遮阴下增强水稻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2.
泸州和黔江稻区稻瘟病生理小种与品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2000年每年从泸州、黔江11个县区稻区9个品种上采集稻瘟病标样分离培养,然后对全国统一的7个鉴别杂交稻进行接种调查。结果表明,泸州、黔江稻区种群不同,重要生理小种存在差异;汕优63、冈优22、汕优多系1号3个品种监测种群,重要小种也存在差异,但优势种群相同(ZB),有30%生理小种相同,并且出现频率达74.43%。  相似文献   
43.
促芽肥施期对再生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稻因其具有生长周期短、投入少、成本低、米质优等特点,中稻一再生稻生产成为西南稻区的主栽模式。本研究针对优质高产杂交稻品种渝香203,特别探讨了促芽肥施期对再生稻的萌发、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齐穗期施促芽肥对提高再生稻再生力、增加叶面积、提高再生稻产量方面效果明显。这为优化再生稻栽培技术,推广渝香203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4.
<正>渝优7109是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自育不育系渝802A与自育恢复系渝恢7109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长江上游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1.渝优7109的选育。  相似文献   
45.
采用复性电泳技术对离子柬介导大豆DNA小麦变异株系苗期蛋白水解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叶1心期,两变异株系都检测到了差异酶带,分别为267和214kD;2叶1心期,变异株系的酶带型与对照没有差异,只是活性的变化;3叶1心期,变异株系间、变异株系与对照的酶带出现很大的差异,酶带表现的活性也不同,个别酶带存在的时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6.
研究结果表明,在旱作条件下,与不同的受体亲本水稻属间转育材料后代单株稻谷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单株有效穗数、穗长、二次枝梗数、每穗着粒数,这一结果为田间直接鉴定选择抗旱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7.
耐盐锻炼小麦幼苗的抗盐性及蛋白质和POD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小麦幼苗耐盐锻炼的最适浓度和抗高盐胁迫能力及高盐条件下相关蛋白质和POD的表达差异,对新麦9号小麦幼苗进行5种盐浓度耐盐锻炼处理,然后再进行3.75 g NaCl/kg沙的高盐胁迫,在高盐胁迫第7 d取样,采用SDS-PAGE技术和复性电泳技术分析高盐胁迫条件下蛋白质和POD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耐盐锻炼能够提高小麦幼苗抗高盐胁迫能力,以2.50 g NaCl/kg沙耐盐锻炼的小麦幼苗抗盐胁迫能力最强;(2)经2.50 g NaCl/kg沙耐盐锻炼的小麦幼苗,受到高盐胁迫时,被检测出225和233 kD两条新的蛋白带;(3)耐盐锻炼的小麦幼苗,受到高盐胁迫时,均比对照多检测到57、59和84 kD三条新POD酶带, 而缺失52、55和60 kD三条POD酶带.说明耐盐锻炼的小麦幼苗抗高盐胁迫能力增强;受高盐胁迫的小麦幼苗发现有新的蛋白带和POD酶带表达.  相似文献   
48.
为分析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获得的小麦高蛋白、低蛋白和雄性不育变异株系中性蛋白水解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变化,采用复性电泳技术对变异株系幼苗的根系、叶鞘和叶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在根中检测到的蛋白水解酶带型差异较大、酶活性强;高蛋白变异株系中检测到28、45、55和100 kD四条新带;在雄性不育变异株系中检测到113 kD一条新带;在叶鞘中,所有的变异株系都没有检测到100 kD的酶带.(2)过氧化物酶在根中检测的酶带数较多、酶活性强;在低蛋白变异株系的叶片中检到31 kD一条新带;在叶鞘中,对照和变异株系间酶活性也有一定的差异.(3)小麦幼苗期蛋白水解酶和过氧化物酶从叶片到根系酶带增多、活性增强.由此推测,外源大豆DNA导入受体后某些片段可能插入受体基因组,导致基因突变或受体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9.
水稻常规种与杂交种产量性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量性状改良一直是水稻育种的第一目标, 在杂交稻选配成功后的二十多年里所推出数量众多的杂交稻品种的单产潜力没有明显超过早期培育出来的水稻品种, 而常规育种由于新种质资源的不断拓展与应用, 其产量不断得到提高, 部分常规稻品种的产量水平超出杂交水稻。为明确常规稻与杂交稻品种的产量差异性, 重新评价和定位常规稻品种。以相同遗传背景的常规稻与杂交稻组合为比较对象,比较分析了 12个组合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研究结果显示, 12组常规稻与杂交稻的的对比试验中, 杂交种产量明显高于常规种的占总数的 41.7%, 常规种产量高于杂交种的占 16.6%, 二者产量差异不明显的占总数的 41.7%。部分常规品种在产量上与同类型杂交稻产量相当甚至高于杂交稻, 这为常规稻的遗传育种及其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0.
渝红优9341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渝优水稻团队用自育的优质香型三系不育系渝香813A和优质红米恢复系渝恢9341配组育成的迟熟优质香型红米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20年6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