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7篇
  15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8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1三大硬件条件: 386以上的计算机,调制解调器,电话 计算机一般386以上的计算机就能够满足上网的需要,但由于上网必须考虑速度,所以最好是配置好一点的,有较大的内存(如 32 M, 64M),有 100M左右的剩余空间(以便安装有关程序),能够运行windows95的486或586以上的中高档计算机,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您的上网费用。 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Modem,俗称“猫”)是调制(Modulation)器和解调(Demodulation)器的合称,是一种能够使计算机通过电话线同其它计算机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322.
刘冰  杨娟妮  张海波  张英  张田  周波 《种子》2017,(9):100-103
近年来,种子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部分地区存在非法繁育转基因作物的现象.为了打击转基因玉米非法繁育的行为,更好地保障农业转基因安全,对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品种进行转基因成分的现场快速检测十分重要.本研究检索已知商业化转基因玉米的外源目的基因信息,构建了转基因玉米常用外源目的基因数据库,建立了玉米品种转基因成分快速检测的策略.研究发现,利用Cry 1 Ac/Ab、CP 4 EPSPS、Pat/Bar3个快速检测试纸组合可完成20个转基因玉米转化事件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23.
重金属Cd、Zn、Cu、Pb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通过野外土样采集及室内测定,研究了云南东川铜矿区土壤酶和微生物特征,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d、Zn、Cu、Pb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距离矿口越近,土壤有机质、有效N、P、K的含量、土壤pH值亦越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和N受到的抑制程度也增强,其中土壤酶中的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土壤微生物中的细菌对重金属污染较为敏感。盆栽试验中,Cd、Zn、Cu、Pb复合污染使白菜(Brassica rapapekinensis)生物量明显下降,且随复合污染程度的增加,白菜生物量下降幅度增加。Cd与Zn、Cu、Pb,Zn与Cd、Cu、Pb,Cu与Cd、Zn、Pb的复合效应机制为协同效应,而Pb与Cd、Zn、Cu的复合效应机制为拮抗效应。重金属Cu、Zn、Pb、Cd复合污染使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但低量的Cd、Zn、Cu、Pb复合污染刺激了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生物量C和N。重金属Cd、Zn、Cu、Pb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C和N的复合效应机制表现出协同和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324.
基于DSP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发展的趋势。并网逆变器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核心部件之一,基于TM S320LF2407 DSP芯片控制的并网系统。利用DSP丰富的外围电路和强大的功能实现并网系统的所有工作、控制和相应的保护功能等。并网逆变器采用前级DC/DC的boost升压结构电路,减少了系统体积和重量;后级DC/AC逆变器采用全桥逆变电路;且具有最大功率跟踪和反孤岛效应等功能。以DSP为控制核心的光伏并网系统具有可靠性强,工作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其加快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25.
二十一世纪水稻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水稻矮化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和理想株型育种。阐述了21世纪通过挖掘野生稻资源,扩大杂种优势利用的范围,拉大杂交亲本的遗传距离,通过基因工程、生物工程提高光合效率等手段,实现选育水稻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品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26.
采用PCR-SSCP法对白羽番鸭脂联素基因外显子1进行SNP检测,并分析SNP对肉质、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和2个等位基因(A和B),AA和A分别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等位基因,序列比对发现在外显子1存在1个SNP位点:A167G,为沉默突变,该位点在白羽番鸭群体中表现为中度多态,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AA基因型个体的肌内脂肪(IMF)和血清总胆固醇(TC)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而失水率则显著低于BB基因型个体(P<0.05)。结果揭示,A167G位点对脂肪沉积、失水率和胆固醇浓度可能有显著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327.
《全国主体功能区域》和“十二·五”规划确定“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本文以 “两屏三带”中发挥华南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南方丘陵山地带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和2010年三期土地覆被为主要数据源,采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其土地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十年来南方丘陵山地带的土地覆被景观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分别占南方丘陵山地带总面积的75%和20%;(2)土地覆被变化主要是林地和耕地互相转换,人类在开采自然资源的同时实施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3)自然景观斑块数量下降,形状更规则更简单,景观多样性指数上升,优势度稍稍下降,均匀度上升,景观异质性降低,景观格局趋于稳定,生态保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28.
为解决当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物单一、效率低下的问题,以猪粪和灵芝菌糠为原料,通过研究不同pH值对猪粪和菌糠厌氧共发酵过程的影响,探讨二者厌氧发酵产酸规律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设置7个处理[不调节pH值(对照,CK)、pH值为4.0、pH值为5.5、pH值为7.0、pH值为8.5、pH值为10.0、pH值为11.5],测定并分析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氮、总磷、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等指标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pH值为8.5处理,发酵第11天,VFA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为36 736.29 mg/L,是对照组的1.36倍;pH值调控对VFA组分的影响方面,乙酸和正戊酸受pH值影响较大,总体上乙酸占比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而正戊酸占比则呈相反趋势;不同pH值处理下,SCOD随发酵时间推移其变化趋势与VFA一致。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pH值为8.5处理为最优产酸组,其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最高;在酸积累最大日,所有处理细菌群落的优势菌门为Firmicutes(厚壁菌门);在最优产酸组中,随厌氧发酵时间的推移,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相对丰度上升,而F...  相似文献   
329.
采用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2种施药方式进行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30亿PIB/mL甘蓝夜蛾NPV 悬浮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施药方式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的校正防效均无显著差异,药后7 d防效在86.2%~97.0%。采用电动喷雾器施药,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的药后3 d校正防效为93.6%,显著大于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的防效,2种施药方式药后7、10 d的校正防效在81.4%~95.7%,两者差异不显著。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对30亿PIB/mL甘蓝夜蛾NPV 悬浮剂的药后3、7、10 d校正防效在51.7%~81.3%,均显著低于采用电动喷雾器施药的校正防效。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适宜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使其速效性受到影响,持效性影响不大;30亿PIB/mL甘蓝夜蛾NPV 悬浮剂应用植保无人机施药其防效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3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是调控炎症反应的关键物质之一,其通过减弱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Kinase,JNK)活性,降低炎症因子含量从而缓解炎症反应,另一方面PPARγ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互相抑制,共同维持动物正常机能。本文综述了PPARγ对动物炎症通路的调控作用,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