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7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0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138篇 |
基础科学 | 4篇 |
52篇 | |
综合类 | 260篇 |
农作物 | 81篇 |
畜牧兽医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生育类型与施氮水平对粳稻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3种生育类型中有代表性的46个常规粳稻品种为试材,采用大田条件下的裂区试验,研究了4种施氮水平下稻米RVA谱特征值的差异及其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氮肥水平升高,峰值黏度、崩解值逐渐下降,消减值、糊化温度逐渐升高,而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复值变化无明显规律。(2)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峰值黏度、崩解值逐渐下降,回复值、消减值和糊化温度逐渐升高,热浆黏度和最终黏度均先升后降。(3)随着生育期的延长,氮肥水平对稻米RVA谱特性的影响分别由优化调控至调控钝感到调控失效。(4)相关分析表明,胶稠度和食味值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相关性均不显著,而与最终黏度、崩解值、回复值、消减值、糊化温度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食味值与崩解值、最终黏度、糊化温度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能较好地预测稻米食味值,使RVA对稻米食味的评价定量化。 相似文献
482.
水稻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低产氮低效型、高产氮中效型和高产氮高效型具有代表性的6个粳稻品种,在各自最适氮素水平下,研究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的差异及其与氮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较之低产类型品种,高产类型品种物质生产总量提高20.29%,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在够苗前、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分别提高15.05%、27.04%、24.75%和15.05%、28.38%、23.00%,够苗至拔节阶段则互有高低。同为高产类型品种,因氮利用率的差异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不同。较之高产氮中效型,高产氮高效型品种各生育时期的单位面积茎蘖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够苗、拔节、抽穗和成熟期平均分别降低5.76%、11.61%、7.01%和5.70%,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成穗率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够苗、拔节、抽穗和成熟期分别降低12.18%、10.54%、8.29%和5.01%,收获指数却显著提高。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率提高5.40%,群体生长率提高5.19%。说明抽穗前适当控制群体生长,抽穗后保持较高的群体生长水平及较高的收获指数是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重要物质生产特性。 相似文献
483.
甬优系列杂交稻品种的超高产群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11、甬优12、甬优13、甬优15、甬优17为试材, 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 形成超高产(产量≥12.0 t hm-2)和高产(10.5 t hm-2 ≤产量<12.0 t hm-2)群体。比较研究其特征表明, 与高产群体比,超高产群体的总颖花量极显著提高, 而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降低;平均每穗粒数极显著提高, 并且一、二次枝粳数以及粒数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拔节期的干物重略低, 但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重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其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的生长平稳, 无效分蘖发生少, 高峰苗低, 拔节期以后茎蘖数下降平缓, 成穗率、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等均较高;基部第1、第2、第3节间的茎秆粗度和茎壁厚度及基部第1、第2、第3节间的弯曲力矩、抗折力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 且倒伏指数减小。 相似文献
484.
籼粳交超级稻甬优538花后氮素积累模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甬优籼粳交超级稻甬优538为试材,常规粳稻镇稻1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为对照,研究甬优籼粳杂交稻花后氮素积累特征以及比较不同类型品种花后氮素积累特征差异。结果表明: (1)两年中,甬优538平均产量为12.5 t hm-2,显著高于对照。抽穗期、成熟期及抽穗-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均呈甬优538>镇稻18>中浙优1号。百千克籽粒吸氮量以镇稻18最高,甬优538最低;氮肥偏生产力则以甬优538最高,镇稻18最低。甬优538花后茎鞘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穗部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对照。(2)镇稻18和甬优538花后各时期氮素积累量均高于中浙优1号,且各品种花后氮素积累量与花后天数均以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均大于0.995)。分析特征参数,花后最大氮素积累速率、花后平均氮素积累速率及花后到达最大氮素积累速率的时间均呈镇稻18>中浙优1号>甬优538,花后氮素有效吸收时间则呈甬优538>镇稻18>中浙优1号。花后氮素积累渐增期、缓增期的持续天数、积累速率和积累量以镇稻18最高、甬优538最低,快增期的持续天数和积累量以甬优538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结果表明,甬优538花后较强的氮素积累优势集中在快增期,此期氮素积累量占其花后氮素积累总量的86.1%(两年平均值)。且甬优538在花后快增期较强的氮素积累能力主要在于其较长的快增期持续天数。 相似文献
485.
都市农业于 2 0世纪上半叶率先出现于欧洲及美、日等国家。它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过程中 ,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联系的一种农业现象 ,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 ,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不同于城郊型农业 ,它具有特殊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目前 ,中国的一些地区都市农业发展较快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很多 ,我们应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 ,以确保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农业得以良性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86.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4个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系)中,根据不同产量水平和氮素农学利用率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3种类型(高产氮高效、高产氮中效、中产氮中效),系统比较各类型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以探究高产氮高效型籼粳杂交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高产氮高效型产量显著高于高产氮中效型和中产氮中效型,分别高4.04%~4.38%和13.37%~13.41%,其高产原因在于群体颖花量大,能达到5.87×108~6.20×108 hm–2。与高产氮中效型和中产氮中效型相比,高产氮高效型成穗率高,能保持在68.83%~70.05%;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高,且生育后期衰减平缓,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在3.85以上;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大,达7.91~7.99thm–2,全生育期干物质量可达21.15~21.46thm–2。在氮素吸收利用方面,高产氮高效型总吸氮量显著高于高产氮中效型和中产氮中效型,分别高5.07%~5.14%和4.50%~5.96%;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氮素吸收速率表现为高产氮高效型>高产氮中效型&... 相似文献
487.
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探明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的影响,试验选用粳型超级稻武运粳24和籼粳交水稻甬优2640为材料,系统研究播期对机插稻茎蘖动态、穗部性状和籽粒灌浆动态特性的影响,阐明不同播期条件下机插稻产量及其构成特征。研究表明,播期推迟,机插稻茎蘖数拔节期显著升高、成熟期下降,成穗率明显降低,早播与晚播变化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机插稻穗长、着粒密度、单穗粒质量、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二次枝梗数比例、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单次枝梗着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均随播期推迟而呈下降趋势,而一次二次枝梗总粒数比呈上升趋势,且籼粳交水稻受播期影响较大。除一次二次枝梗数比例、一次二次枝梗总粒数比和一次枝梗着粒数差异较小外,穗部构成特征其余指标均于早播、晚播间差异显著(P0.05)。随机插稻播期推迟,强、弱势粒米粒终极生长量变小,单粒质量降低,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下降,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延迟,活跃灌浆期和有效灌浆时间均延长;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差异较小,晚播较低,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推迟,活跃灌浆期缩短,有效灌浆时间延长。适宜早播机插水稻,群体茎蘖升降平稳,有效穗数增多,穗粒充足,穗部结构优化,结实率高,灌浆持续时间长,灌浆速率稳而高,弱势粒灌浆更充实,易实现稳产、高产。因此,苏中地区机插水稻提前至5月26日播种,抢时早栽,可实现单产突破。 相似文献
488.
以南粳44和两优培九两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水稻冠层光谱特征及植株各器官镉含量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两水稻品种整株、茎、叶和穗各器官镉含量均随着镉胁迫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加大,且茎中含量最高;不同浓度镉污染胁迫下的水稻冠层反射光谱曲线在可见光红光波段也存在差异,随着镉处理浓度增大,光谱曲线反射值降低,去除包络线后归一化深度加大,红边位置在两个品种中有不同程度的红移。通过构建植被指数NDVI(x)与水稻器官中镉含量的多种关系模型,比较了模型预测的显著性,分别构建了适用于两个水稻品种各器官的镉胁迫遥感监测的预测模型,南粳44分别为y整珠=86.207x2-56.633x+9.7361,y茎=157.65x2-101.89x+17.317,y叶=21.619x2-14.192x+2.5283以及y穗_4.701lzz_1.4549x+0.1628;两优培九分别为y茎=41.495x2-29.34x+5.1829,y茎=53.364x2-36.778x+6.3612,y叶=22.981x^2-15.768x+2.7588,y茎=36.347x^2-25.477x+4.4473。进而说明,地面高光谱遥感对水稻重金属镉污染及其胁迫水平有较好的响应,可通过水稻冠层光谱的差异性分析,实现水稻镉污染的快速、无损伤探测。 相似文献
489.
为探明粳稻品种在黔中地区的生态适应性,以杂交籼稻品种冈优527为对照,选用具有高产潜力的12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各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株高、干物质积累量等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杂交粳稻品种较适宜在本地区种植,表现为生育进程与对照品种同步,全生育期158d,株高97~108cm,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介于701.5~721.8kg/667m2,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左右,有效穗数为13.3万~15.6万穗/667m2,穗粒数为198.6~236.7粒,结实率为78.8%~83.6%,千粒重约27g,最终产量为628.3~723.0kg/667m2。常规粳稻品种产量为414.0~606.9kg/667m2,平均产量515.6kg/667m2,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抽穗后干物质积累受阻,穗型较小,库容充实度较差。 相似文献
490.
不同粳稻品种倒伏指数及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17个粳稻品种为对象,研究了水稻倒伏指数与各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粳稻品种(系)间倒伏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F=2.139,P<0.01)。粳稻品种在演进、改良进程中,稻株茎秆抗倒伏能力明显提高,抗倒性与高产性能够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协调。在与倒伏有关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中,挫折重与倒伏指数相关性最大(r=-0.7883)。单茎干物重与倒伏指数亦呈显著负相关(r=-0.4852),株高则与倒伏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553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