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8篇
基础科学   4篇
  52篇
综合类   260篇
农作物   8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品种冬小麦超高产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轲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158-1160,1180
以温麦 6号 (多穗型 )、徐州 2 5 (中穗型 )及 93中 6(大穗型 ) 3种类型品种小麦为材料 ,在高产、超高产水平下进行了 3种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 :在施用 3 0 0kg/hm2 纯氮下 ,前中各半法与前重法、前重中轻法相比 ,在小麦产量形成上具有明显优势与特点 ,表现出前期干物质积累、高峰苗较低 ;中后期干物质积累、LAI、吸氮量、最终茎蘖成穗率、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较高 ;同时 ,抽穗前积累在营养器官中的氮素转移率高 ,单位施氮量生产力高。综合表明 ,前中各半法施肥是较适合超高产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452.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及其群体动态特征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4种类型20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为材料,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种植方式,设置各类型品种最适的高产栽培处理,系统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以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差异极显著。籼粳杂交稻群体产量最高的原因是在保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极显著增加每穗粒数,进而提高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与杂交粳稻、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群体相比,籼粳杂交稻群体茎蘖数于生育前期稳步增长,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及时够苗,够苗后增长平缓,高峰苗数量较少、下降平缓,成穗率中等(73.19%左右);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较缓,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7.93左右,此后平稳减少,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极显著增高,成熟期仍保持3.85以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少,拔节后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显著或极显著增高,且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比例高;群体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表现为"前小,中高,后强"。  相似文献   
453.
都市农业于 2 0世纪上半叶率先出现于欧洲及美、日等国家。它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过程中 ,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联系的一种农业现象 ,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 ,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不同于城郊型农业 ,它具有特殊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目前 ,中国的一些地区都市农业发展较快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很多 ,我们应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 ,以确保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农业得以良性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54.
甬优籼粳杂交稻花后干物质积累模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甬优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和甬优7176为试材,常规粳稻宁粳3号和武运粳24,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和两优培九为对照,研究甬优籼粳杂交稻花后干物质积累特征及比较不同类型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特征差异。结果表明: (1)两年中甬优籼粳杂交稻的平均产量为11.5 t hm-2 (11.3~11.7 t hm-2),较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高7.8%和10.4% (两年平均值)。甬优籼粳杂交稻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为8.9 t hm-2,较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高19.1%和26.9%(两年平均值)。(2)不同类型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花后天数(抽穗当天为0 d)均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R2均大于0.990);各品种花后干物重积累速率均呈先平缓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花后最大干物重积累速率和平均干物重积累速率呈杂交籼稻>常规粳稻>籼粳杂交稻,籼粳杂交稻达最大干物重积累速率的时间大致在花后42~44 d,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则在花后26~28 d;籼粳杂交稻在花后渐增期天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渐增期干物重积累速率以杂交籼稻最高。常规粳稻在花后快增期和花后缓增期天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籼粳杂交稻和杂交籼稻,快增期和缓增期干物重积累速率则以杂交籼稻最高。本研究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花后较强的干物质积累优势主要体现在花后渐增期,而花后渐增期较强的干物质积累能力主要在于其较长的渐增期持续天数。  相似文献   
455.
水稻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低产氮低效型、高产氮中效型和高产氮高效型具有代表性的6个粳稻品种,在各自最适氮素水平下,研究了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较之低产类型品种,高产类型品种在根干重、根体积、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根系α-NA氧化量及根系伤流强度等方面在各个生育时期均存在着明显的优势,说明生产力的提高伴随着根系形态特征的改善和生理活性的加强。同为高生产力类型品种,因氮利用率的差异根系形态生理特征表现不同。较之高产氮中效类型,高产氮高效型水稻的群体根干重、群体根体积、群体根系伤流强度和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均有所降低,而单茎根干重、单茎根体积、单茎根系伤流强度、活跃吸收表面积比及根系α-NA氧化量却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表明适当控制高生产力水稻的群体生长量,促进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抽穗后单茎根系质量,将是水稻高产和氮高效协调统一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456.
抛秧稻无株行距规格,因而秧苗在田间水平向上的分布明显有别于手插稻,这是两种稻作方式原初的、根本性的分异点之一.研究表明,抛秧稻秧苗水平向上的分布总体虽呈均匀随机型,但按Dirichlet棋盘形嵌图方法得到的具体各穴所占的凸多边形形状、面积各异,整体与局部呈分形特征,这种分布格局直接影响植株的空间分布,强化了个、群体  相似文献   
457.
温光对水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试验表明 ,播期影响水稻齐穗期和产量 ,产量取决于颖花量和籽粒充实度 ,在相同密度下 ,播期对籽粒充实度的影响显著大于对颖花量的影响。齐穗后有效积温与群体籽粒充实度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而齐穗后的光照累计值对群体籽粒充实度却有趋向显著的负相关。究其原因 ,是灌浆期出现温光错位 (MTI)造成的 ,发生 MTI的条件是 :候均日温降至 15 .5℃以下 ,温度降差 3℃以上 ,时滞 1d的候均日照升差达 4 h以上。进一步分析表明 ,籽粒充实度 (GFG)与抽穗后有效积温 (>10℃ ,ETS)间有下列关系 :GFG=(a+b ETS) ETS- 1。据此 ,可以确立水稻品种的最迟安全齐穗期 ,进而指导对水稻品种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58.
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   总被引:22,自引:14,他引:22  
为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生理生态特点,在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区选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代表性品种淮稻8号、甬尤8号、常优5号、皖稻68、镇稻11、武运粳24为材料,设置钵苗机插高产示范田和专题对比小区试验,并以常规盘育毯苗机插为对照(CK),就产量及其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各项指标进行系统比较。结果表明,与水稻毯状小苗机插相比,机插钵苗秧苗素质高,活棵发苗快,高峰苗数较小,成穗率高7个百分点;钵苗机插水稻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相对较高,其中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高出8.7%~15.1%。抽穗后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等光合物质生产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其中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8.7%;钵苗机插水稻抽穗后根系活力各项指标均较优,乳熟期颖花根活量提高14.2%,且抗倒伏能力较强,基部节间倒伏指数小7%~16.8%。钵苗机插水稻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比毯苗机插增产6.0%~12.6%,其产量形成优势的主要特征是"穗大粒多"。  相似文献   
459.
小麦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种机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的逐步推进,急需对现有小麦免耕播种机械进行优化创新。在总结国内外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就旋耕装置、防堵装置、排种装置和复式作业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更优的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60.
以江苏优质食味水稻代表性品种南粳5055和南粳46为材料,在总施纯氮量为300 kg hm–2条件下,设置9∶1、8∶2、7∶3、6∶4、5∶5、4∶6共6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运筹,探讨秸秆全量还田与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机插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全量还田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南粳5055、南粳46平均增产5.04%、4.64%;随基蘖氮肥占总施氮量比例下降,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粳稻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例为7∶3时,水稻产量最高。秸秆全量还田显著增加了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降低了垩白率和垩白度,对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有一定作用。秸秆全量还田还有利于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显著提高稻米的崩解值和食味值,显著降低稻米的消减值。提高穗肥占总施氮量的比例可以显著改善稻米的加工和营养品质,提高整精米率,但同时增加了稻米垩白,降低了稻米外观品质,且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