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4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云南稻种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以5285份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以<云南稻种资源目录>中记录的31个数量和质量性状为基本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大,稻种类型多,优异资源丰富.云南稻种资源主要分布于思茅、临沧、文山等滇西南和滇东南地区,占总数的80%;全部稻种资源中粳稻占54%,基本表现籼粳各半;滇西南和滇东南的遗传多样性最大,粳稻  相似文献   
92.
以马铃薯品种兴佳2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兴佳2号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马铃薯株高升高,茎粗变细,主茎数减少,植株由于群体效应而徒长,纤细;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每667m~2种植6000株时产量最低,为2686.02kg;8000株时产量达到峰值,为4173.56kg,随后产量又降低。密度8000株与7000株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其他密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得出兴佳2号适宜种植密度为8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93.
试用配合力进行粳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的划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9个生态类型55份粳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进行双列杂交,研究供试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生态型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以此分析粳稻的优势生态型。结果表明:各生态型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显著水平,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配合力分析表明西北粳、台湾粳和非洲ITA粳在多个性状上具有较高的一  相似文献   
94.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摘要:以来自云南地方稻(Oryza sativa L.)种资源核心种质中的113份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36对微卫星引物,研究了籼(indica )粳( japonica )两个亚种间和云南5个稻作生态区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布趋势,并筛选了籼粳亚种、水陆生态型和不同生态区的特异指纹标记。结果表明,粳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籼稻,遗传分化水平较低;而5个生态区中滇西南水陆稻区遗传多样性最大,遗传分化水平较低;滇东北高原粳稻区的遗传多样性最小。这种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趋势与前人在形态和同工酶水平上对云南稻种资源多样性的考察,以及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在形态和同工酶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另外,在所出现的416个指纹标记中,分别发现籼粳特异指纹标记6个,水陆特异指纹标记15个,不同生态区特异指纹标记3个。初步认为,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代表了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DNA水平上看,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在云南省的西南部,粳稻的分化水平低于籼稻。微卫星标记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检测、分类和生态型确认以及核心种质研究中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95.
文章介绍了常用角规的种类,杆式角规在森林调查中的角规点数的确定、断面系数的确定、角规控制检尺等应用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6.
对同时含有mtlD和BADH基因的旱稻,只含mtlD基因或只含BADH基因的旱稻,非转基因旱稻三者在盐胁迫下的表型,生长速率,相对电导率以及K+/ Na+ 含量的比较,发现它们的耐盐性的关系是同时含有mtlD和BADH基因旱稻>只含mtlD基因或只含BADH旱稻>非转基因旱稻,从而推断出mtlD基因和BADH基因在旱稻的耐盐性方面具有协同(或累加)效应.通过试验比较,还发现只含有mtlD基因和只含有BADH基因的旱稻的耐盐性没有明显差别,从而推断出mtlD基因和BADH基因对植物的耐盐性的贡献差异不显著.此外,已经得到的转基因材料也可以继续作为进一步转化的材料,这为我们进行多基因转化改良植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
针对目前国内金枪鱼延绳钓船普遍使用的钓机投绳系统中的投绳机及收绳机主滚筒旁通截止阀(止动阀)存在的不足,采用双压轮投绳技术与遥控/手动止动技术,分别取代原来的单压轮投绳技术与手动止动技术,从而使该系统得到了优化。投绳机主线打滑与跳线现象消失,收绳机主滚筒止动时间平均每次减少44.44%,其总体效率可提高9.31%以上,同时钓线投放的计数准确性与作业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8.
以1037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为研究,在新平(550m)的早、中季稻和元江(400m)晚季稻上进行抽穗期鉴定研究:(1)提出了云南稻种早中晚的划分标准。(2)云南稻种核心种质中早,中、晚稻分别为0.5%,30.5%和69.0%,其中育成品种以中粳(66.4%)和晚籼(17.8%)为主。  相似文献   
99.
云南地方稻种不同分类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的丁颖和程侃声栽培稻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按俞履祈的变种分类方法对云南搜集保存的5285份地方稻种资源进行分类研究表明:(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变异中心。(2)云南地方稻分属58个变种,为中国栽培稻变种的总和,但品种数约占中国栽培稻的8.6%;其变种特点是以普通籼、红籼,红粳、普通粳、普通糯粳和红光壳粳为优势变种,粳稻变异大于籼稻,深色型、糯稻、光壳稻和有芒变种占有较高比较。(3)云南地方稻种分为籼粳2个亚种、6大生态群,其中热带粳群、光壳粳群和普通粳群的品种数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3.6%,18.1%,32.1%,分别为13,11和18个变种;早中籼群、冬籼群和晚籼群的品种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1.8%,0.5%,43.9%,分别为11,4和24个变种。(4)云南地方稻籼亚种26个变种和粳亚种32个变种。籼水稻和晚稻是籼亚种的基本型,籼陆稻和早中稻则是生态变异型。粳亚种中的水陆稻、粘糯稻、早中和晚稻之间均没有基本型与变异型之分,且与籼亚种中的有明显区别。这进一步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籼和粳为两个独立起源中心。(5)初步提出云南栽培稻分类体系为按“种-亚种-生态群-生态变种群-品种类型”的5级新型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00.
分别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颗粒剂分别与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混和拌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70%甲基托布津100 g+72%农用硫酸链霉素6 g+滑石粉6 kg处理种薯100 kg的节本增收效果最好,每667 m2产量为2 276.52 kg,防效为24.17%,产出/投入为20.8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