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4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国家农作物种质库编目的云南稻种资源为基础,将已收集的6100余份云南稻种资源50多个性状近30万个数据规范整理后输入计算机建立了云南稻种资源原始数据库,并研制成云南稻种资源地理分布图集。  相似文献   
112.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取样方案研究   总被引:64,自引:3,他引:64  
 以国家品种资源库编目入库的云南地方稻种资源 61 2 1份为材料 ,以 31个分类、形态及产量性状为基本数据研究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核心种质取样方案。取样方案包括分组原则、组内取样比例的确定和组内取样方法 ,分组原则为按丁颖分类体系、程王分类体系、云南稻作生态区、行政地区和单一性状分组及不分组的大随机 ;组内取样比例的确定有平方根法、对数法、遗传多样性法和简单比例法 ;组内取样采用随机法和聚类法。结果表明 ,遗传多样性指数、表型方差、表型频率方差、变异系数和表型保留比例等 5个参数可作为检验各取样方案所得的核心种质的指标 ,通过检验可知 ,以丁颖和程王两种分类体系为分组原则、以平方根或对数法确定组内取样比例采用聚类法在组内进行取样是比较好的取样方案  相似文献   
113.
在中国的丁颖和程侃声栽培稻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按俞履祈的变种分类方法对云南搜集保存的5285份地方稻种资源进行分类研究表明:(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变异中心.(2)云南地方稻分属58个变种,为中国栽培稻变种的总和,但品种数约占中国栽培稻的8.6%;其变种特点是以普通籼、红籼,红粳、普通粳、普通糯粳和红光壳粳为优势变种,粳稻变异大于籼稻,深色型、糯稻、光壳稻和有芒变种占有较高比例.(3)云南地方稻种分为籼粳2个亚种、6大生态群,其中热带粳群、光壳粳群和普通粳群的品种数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3.6%,18.1%,32.1%,分别为13,11和18个变种;早中籼群、冬籼群和晚籼群的品种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1.8%,0.5%,43.9%,分别为11,4和24个变种.(4)云南地方稻籼亚种26个变种和粳亚种32个变种.籼水稻和晚稻是籼亚种的基本型,籼陆稻和早中稻则是生态变异型.粳亚种中的水陆稻、粘糯稻、早中和晚稻之间均没有基本型与变异型之分,且与籼亚种中的有明显区别.这进一步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籼和粳为两个独立起源中心.(5)初步提出云南栽培稻分类体系为按"种-亚种-生态群-生态变种群-品种类型"的5级新型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14.
根据2011年冬季(2月)、春季(5月)、夏季(8月)与秋季(11月)进行的共4个航次的定置刺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浙江衢山岛南部近岸水域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季共捕获甲壳动物15种,它们隶属于1纲2目9科15属;所有种类中除2种不确定外,其余分别为广温广盐种10种、广温低盐种2种、高温广盐种1种;夏季的重量密度、尾数密度与其余三个季节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口虾蛄为各季节的共同优势种;丰富度指数(D)与平均表温呈二次曲线相关(P〈0.05),重量密度与平均表温呈幂函数曲线相关(P〈0.05)。总体而言,春季、夏季与秋季衢山岛南部近岸水域甲壳动物均以广温广盐种为主。  相似文献   
115.
浙江省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恢复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资源,2014年采取增殖放流的生态修复措施,人工增殖放流三疣梭子蟹苗种1 894×10~4尾,并在放流前后实施渔业资源调查和社会调查;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放流前后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资源密度和空间分布变化,并引入内禀增长率来表征自然群体在放流前后的种群扩繁能力,由此推算放流后放流群体所占比例;同时,根据三疣梭子蟹的体长频率分布情况,采用世代分析法估算当年补充群体所占比例,进而推算回捕率和放流经济效益,定量评估增殖放流效果。结果表明:洞头海域放流前后三疣梭子蟹资源密度分别为163和7 974尾/km~2,放流后呈现向周边海域扩散的趋势;三疣梭子蟹当年补充群体占总渔获的61.3%,放流群体占24.2%,放流回捕率为3.30%,当年可形成捕捞量39.6 t,回捕经济效益达158.4×10~4元。综上所述,增殖放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修复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资源、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效果。本研究认为,该海域三疣梭子蟹尚有一定的增殖空间,建议可继续开展该品种的增殖放流,以有效利用该海域的基础生产力,提高渔业捕捞产量。  相似文献   
116.
为研究本实验室分离的SD-2016分离株S基因序列特点,设计扩增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基因的2对引物,将扩增出的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连接后测序,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SD-2016毒株与CV777、LZC等GI群的毒株在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为93.8%~95.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在92.5%~94.1%。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SD-2016株与中国广东分离株GD12、湖南分离株HUN在一个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对S基因的中和表位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的氨基酸位点突变集中于抗原表位区COE区域(第499-638位氨基酸)和SS6(第764-771位氨基酸),分别有6个位点和2个位点的突变。通过对SD-2016分离株S基因的分析,为以后猪流行性腹泻病的基因工程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带鱼保护区春秋季鱼类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4年5月(春季)和11月(秋季)在带鱼保护区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分类回归树(CART)方法研究了带鱼保护区春、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和群落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该水域春季共捕获鱼类75种,隶属14目49科63属;秋季捕获鱼类78种,隶属15目50科64属。春、秋两季鱼类空间结构均可划分为2个组群,经单因子相似性(ANOSIM)分析,不同季节的2个组群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CA分析表明,影响春、秋季鱼类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温度、盐度、水深以及浮游动物。春季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65±0.60,丰富度指数为2.46±0.90,秋季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42±0.53,丰富度指数为1.89±0.60。CART分析表明,影响春季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主要因素有Chl.a、DO、水深、p H和浮游动物(磷虾类和浮游幼体);秋季多样性主要受温度、水深和盐度的影响,丰富度主要受水深和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8.
为了探讨灌胃不同浓度五味子与当归合剂(1∶1)对大鼠痛觉调节的影响,试验对大鼠分别灌胃5.2,10.4,20.8,41.6 mg/m L的五味子与当归合剂,并进行热板和压板测试,记录大鼠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HWL),以其作为测量痛觉的一个指标。结果表明:与灌胃生理盐水相比较,灌胃不同浓度五味子与当归合剂可明显延长HWL,表明该合剂可能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9.
本文报道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特征特性地理分布系统及图集的研制及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0.
环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TM影像植被指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和修正后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研究环青海湖地区三种草原类草地TM影像的植被指数特征.结果表明,紫花针茅草原、芨芨草草原、克氏针茅草原,消除土壤背景影响和适应草地植被密度变化能力更强的植被指数分别是NDVI、SAVI、MSAVI;同时在使用SAVI时,关键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土壤调节参数L,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土壤背景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了此三种草原类型的最佳L取值.从而为该区草地类型的TM遥感识别分类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