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42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吉林省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在 GIS平台支持下 ,分析了近 2 0年来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 ,阐明了耕地变化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 ,1 980 - 2 0 0 0年 ,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趋势为草地、林地、未利用地转化为耕地 ,其中草地向耕地的转化占总变化面积的 35 .0 1 % ,动态度最大。人文景观的影响程度有所增强。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差异明显 ,西部变化较为剧烈。草地和未利用地转为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 ,林地转耕地多分布在森林边缘地带 ,耕地向城镇用地转化主要分布在中部城市聚集区 ,西部地区部分草地退化导致其向未利用地转化。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是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2.
结合统计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分析其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通榆县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平均值仅为0.76%,变幅0.13%~3.72%.利用局部Moran's I指数检验法得到土壤样点中存在的14个异常值及其位置,剔除异常值后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块金效应小、决定系数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性因素(气候、母质、地形、土壤类型等)对其空间变异的贡献较大.通榆县土壤有机碳含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且呈近似南北向的条带状梯度变化,这与该区域地势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0.64).统计检验表明,通榆县内西部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低于东部.西部干旱少雨、土壤质地偏沙,且地势较高等环境因子是形成上述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三江平原过去50年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本文对三江平原建国以来耕地变化方式及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50多年里,三江平原耕地面积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建国初期的1954年,耕地面积为17133.81 km2,所占比重仅为15.91%;2005年耕地为55688.45 km2,面积比为51.17%,耕地面积净增加了38554.64 km2,年均耕地增加面积为755.97 km2。通过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分析表明,湿地开垦对耕地的增加贡献最大,其次为林地与草地。通过垦殖指数及其变化模型分析表明,三江平原不同历史时期耕地面积的变化速率存在很大的时空差异;区域本身人口急剧增加、国家有计划的农垦移民、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是导致本区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三江平原区域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势、地貌与土壤条件同样影响着三江平原耕地面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24.
近40年气候变化对松嫩平原玉米带单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对其作物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松嫩平原玉米带为典型区,进行过去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实证研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首先确立基准时段,进而建立气温影响系数,来表征气温对玉米单产的影响程度,从而分析过去气候变暖对松嫩平原玉米带玉米单产增加/减少的贡献率。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作物生育期气温条件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显著改变。如果以1961-1969年为基准时段,则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90年代的气候变暖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3.55%、5.86%和9.48%。如果以1970-1982年为基准时段,则20世纪90年代气候变暖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相对于70年代和80年代分别为17.98%和26.78%。  相似文献   
25.
玉米和大豆LAI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ASD FieldSpec光谱仪实测了不同生长季的大田玉米、大豆的冠层高光谱与作物的叶面积指数LAI。采用单变量线性与非线性拟合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式,建立了玉米、大豆LAI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并对模型的估算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绿光波段反射峰区、红光波段以及近红外区的单波段反射率与作物的LAI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其他波段的反射率与作物的LAI的相关性相对较弱;以高光谱的窄波段构造的NDVI和RVI与作物的LAI的相关程度高,回归模型的预测水平高;而以多波段逐步回归方式构造的统计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6.
高光谱反射率与大豆叶面积及地上鲜生物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以ASD FieldSpec光谱仪实测了不同生长季大豆的冠层高光谱,同期采集了对应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逐波段分析了冠层光谱反射率、导数光谱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的相关关系;采用单变量线性回归逐波段分析了冠层光谱反射率、导数光谱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确定性系数随波长的变化趋势;并建立了以近红外与可见光波段的冠层光谱反射率的比值植被指数RVI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冠层光谱反射率在350~680 nm、760~1050 nm波谱区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区域尺度作物生产力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王宗明  张柏 《中国农业气象》2005,26(2):112-115,118
作物生产力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因而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开发作物生产力的区域模型,与区域气候模式相耦合,有利于对作物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变量进行分析,为针对各地不同的气候、土壤、作物与耕作管理条件制定适应性对策奠定基础。本文综述了作物生产力对CO2 增加和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方法,指出应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与作物模拟技术、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变化模式相结合,研究区域尺度上的作物生产力及其气候变化响应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8.
土壤光学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壤是一个时空连续的变异体,传统土壤参数测定与监测方法难以揭示土壤的时空间异质性规律;土壤光学遥感可以实现土壤主要参数的快速、宏观测定。本文综合评述了土壤不同理化参数(有机质、土壤水分、矿物组成、土壤质地、土壤结皮)在光学波段的光谱特征与遥感反演,光学遥感在土壤分类与制图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土壤线的各种影响因素(外部因素及相关土壤理化参数),以及土壤线对植被指数定量监测植被状况的重要性;归纳了土壤光学遥感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9.
吉林省西部草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0年、1995年、2000年三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支持下,解译提取吉林省西部20年草地空间信息,分析该区草地时空动态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①20年来,草地面积减少40.70%。草地退化严重,主要转化为耕地和盐碱地,转移面积分别达到475799.43hm^2和303182.06hm^2;②20年来.草地总动态度为负,1980~1995年,高覆盖度草地对整体草地变化影响较大;1995-2000年.高、中覆益度草地对草地整体变化影响较大;③20年来,各类草地质心向东北方向偏移。不同阶段各类草地质心偏移表现出无规律性、多向性;④总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周长和优势度指数整体动态呈下降趋势,分维数变化较小且接近于1,各类草地破碎度指数整体动态呈增长趋势,破碎化程度加强,总体格局复杂化。自然因素对草地退化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从"引进探索、示范推广、快速扩张、创新提高"四个发展阶段阐述了武威市凉州区日光温室发展历程,并就凉州区日光温室未来发展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