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1篇
  14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 在人工控水条件下, 通过苗期及结荚期干旱试验, 对比分析花生品种苗期根系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花生苗期与结荚期抗旱性基本一致。利用产量抗旱系数可把12个花生品种的抗旱性划分为强、中、弱3级, 抗旱性强的品种为A596、山花11和如皋西洋生, 中度抗旱品种为花育20、农大818、海花1号、山花9号和79266, 抗旱性弱的品种有ICG6848、白沙1016、花17和蓬莱一窝猴。山花11可作为花生强抗旱性鉴定的标准品种, 79266可作为花生弱抗旱性鉴定的标准品种。山花9号、山花11、花育20的根系抗旱机制为较大的根量及根系吸收能力, 而A596、如皋西洋生、农大818、山花11为较强的根系抗氧化能力及膜稳定性。相关分析表明, 苗期重度干旱胁迫下的单株根系干重、体积、总吸收面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与品种抗旱系数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对照与重度干旱胁迫下的以上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 在花生出苗后10 d进行40%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干旱胁迫, 持续胁迫至出苗24 d的单株根系干重、体积、总吸收面积、根尖SOD活性和MDA含量可鉴定花生品种的根系抗旱能力, 正常水分下的性状值也能反映根系性状的抗旱级别。山花11可作为花生根系形态及生理优异抗旱性状鉴定的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22.
脂肪肝出血综合征主要发生于笼养蛋鸡、种鸡的一种代谢病.该病对于家禽业会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危害.发病时鸡冠和肉垂苍白,产蛋低或不产蛋,突然死亡.剖检可见肝呈土黄色,大而松脆,肝包膜下常有出血斑或出血凝块.  相似文献   
23.
氮肥运筹对红壤稻田移栽油菜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氮肥运筹的田间试验,研究氮肥对油菜生长发育、产量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与对照相比,各经济性状普遍要高;增施氮肥促进了油菜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和发育,控释氮肥在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成熟期的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在各处理中也相对较大,产量最高为1877.55 kg/hm2,比对照处理增产41.81%。  相似文献   
24.
西藏林芝中华红叶杨地膜覆盖扦插育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华红叶杨在西藏快速繁育的方法。[方法]研究不同覆膜厚度对中华红叶杨成活率、苗高、侧根的影响。[结果]应用地膜覆盖进行红叶杨扦插育苗提早展叶5 d,扦插成活率达87%,比不覆膜的苗高增长92%,地下部分平均侧根增长60%,侧根数增加80%。[结论]红叶杨在西藏林芝地区宜采用覆膜扦插。  相似文献   
25.
辽沈Ⅰ型日光温室地温日变化规律及其谐波模拟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天气状况下辽沈Ⅰ型日光温室内无作物区和作物区地温的日变化规律及其模拟模型,采用HOBO传感器测定晴天和阴天两种天气状况下辽沈Ⅰ型日光温室内无作物区和种植番茄区不同深度地温日变化,并采用谐波法构建模拟模型,同时进行了拟合性验证。结果表明,晴天日光温室内地温存在水平分布差异,其中,在无作物条件下,日光温室南部地温最高,中部次之,北部地温最低;而在有作物条件下,日光温室北部地温最高,中部次之,南部地温最低;而且无作物区南部和中部的最高地温、最低地温和平均温度均高于作物区,而无作物区北部的最高地温、最低地温和平均温度则低于作物区。阴天日光温室地温的日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晴天。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日变幅逐渐减小。日光温室内表层地温的这些日变化均可拟合为正弦函数,晴天无作物区和作物区的表层地温均可拟合为周期为π/72和π/36的2个谐波的正弦函数,阴天无作物区和作物区的表层地温可拟合为周期为π/72、π/36、π/24和5π/72的4个谐波的正弦函数,其模拟方程经实测值证实具有极显著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26.
张昆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7):123+127
概述了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典型症状、发生蔓延条件;详细介绍了果斑病综合防控技术以及推广综合防控技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明确耕作深度对红壤坡耕地季节性干旱期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  方法  依托2015年设置的红壤坡耕地耕作深度试验,选择免耕(NT)、耕翻10 cm(P10)、耕翻20 cm(P20)和耕翻30 cm(P30)共4个处理,研究了耕作深度对红壤坡耕地季节性干旱期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  结果  强降雨后红壤坡耕地0 ~ 60 cm土层对雨水的接蓄能力在P30处理达到了最大值,P20处理次之,P10、NT处理相对较差。耕作深度对0 ~ 30 cm土层雨水接蓄能力有显著影响( P < 0.05),而对30 ~ 60 cm土层雨水接蓄能力无显著影响(P > 0.05)。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耕作深度对季节性干旱期红壤坡耕地0 ~ 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 < 0.01),耕作深度、土层深度和持续天数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季节干旱期0 ~ 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也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 < 0.01)。从0 ~ 60 cm土壤储水量变化来看,P30处理造成季节性干旱期耕层和亚耕层土壤水分消耗过快,而NT和P10处理增加了季节性干旱期亚耕层土壤水分的消耗,P20处理土壤储水量变化最小,比其它处理低2.26% ~ 11.79%。  结论  耕翻20 cm有利于雨水接蓄且季节性干旱期水分消耗最少,最有利于红壤坡耕地季节性干旱期0 ~ 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的稳定,研究结果为红壤坡耕地季节性干旱期土壤水分调控耕作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北粳南籼”是我国水稻栽培分布的主要模式.该文以粳稻“甬优8号”为示范材料,探讨了“北粳南移”后甬优8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南方稻区种植粳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西藏东南部的茶园土壤进行调查分析,阐明了其土壤酸度、质地、有机质及养分状况 ,并提出了合理施肥和管理茶园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地形条件对高山松天然更新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尼洋河流域不同地形、不同坡向及坡位的高山松天然更新及生长状况的调查表明,高山松在半阴坡、坡下位长势良好。对生长于不同地形的高山松林,可采取不同的抚育采伐方式以促其速生和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