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39篇
  10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玉米生长后期倒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倒伏是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生产中玉米一般在生理成熟期收获,前人关于倒伏研究也多集中在生育前期茎秆发育过程或者是生理成熟前的某一阶段,而对生理成熟后倒伏研究较少。玉米机械粒收一般在生理成熟后2—4周进行,倒伏将会增加机械粒收过程中的产量损失,降低籽粒品质,使收获难度加大,收获效率以及玉米种植效益明显降低,成为制约玉米种植密度进一步提高和机械粒收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本文从玉米生育后期植株的衰老生理及其影响因素角度进行综述,提出增强玉米后期抗倒伏能力的措施与建议。分析表明,玉米生育后期植株自然衰老将导致叶片、茎秆和根系活力下降,使茎秆含水量、可溶性糖、半纤维素及总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降低,细胞壁变薄、细胞间缝隙变大;同时,茎秆和根系PAL、POD和PPO酶活性下降,抗病能力减弱;茎腐病病原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分解细胞壁中的纤维素,降解寄主细胞,孢子迅速萌发形成菌丝并进入表皮细胞、皮层和维管束组织,加速茎秆组织失水干缩过程,植株空心变软甚至腐烂,茎秆质量下降。而基于密植高产机械粒收技术需求的增密种植、田间站秆籽粒脱水会加速并延长玉米衰老进程,使茎秆质量和抗病能力进一步下降,导致生理成熟后的倒伏风险加大。为有效控制倒伏、加速我国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建议:(1)增强玉米生育后期茎秆衰老和倒伏的理论研究;(2)加强玉米抗倒种质创制,选育早熟、耐密植、籽粒脱水快、抗逆性强、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3)通过构建优质土壤耕层,集成宜机收品种、合理密植、肥水科学运筹、化学调控和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创制高质量健康群体,提高生育后期茎秆的抗倒伏能力;(4)根据各地气候、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制定降低玉米生育后期倒伏风险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规范种植杂交棉,为新疆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根据3年来杂交棉适宜种植密度、水肥运筹及化学调控技术等试验研究,制定了新疆杂交棉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棉花红叶形成后,叶片不同程度红叶部分的生理指标,揭示棉花叶片变红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变化机制.[方法]选用新疆北疆棉区种植的陆地棉品种新陆早33号,根据棉花叶片花青素积累的程度,把叶片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分为对照(CK)、轻度(1)、中度(2)和重度(3)四个区域,采集不同区域的叶片样品,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自发生红叶早衰到其加重过程中,叶片花青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大幅下降,光合放氧速率明显下降,叶片的Fv/Fm显著低于对照,(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和(△pH和叶黄素调节的热耗散比例)Y(NPQ)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荧光和不依赖光的基础热耗散比例)Y(NO)显著增高.随红叶早衰程度的加剧MDA含量逐渐增高,POD含量逐渐增加,SOD含量先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结论]棉花生育后期叶片变红早衰发生后,光合机构遭到严重破坏,光合能力降低,影响了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4.
膜下滴灌条件下根区水分对棉花根系生长及产量的调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用对土壤水分敏感性不同的棉花品种为试材,采用土柱栽培法,探讨膜下滴灌条件下根区水分对棉花根系生长与活性及产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滴水前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55%、滴水后可保持在70%~75%的根区水分环境下,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进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根系生物量降低,但提高了40~100cm土层根系分布的比例和根系活力,降低了根冠比,提高了经济系数,最终产量增加。不同品种对滴水量的反应差异较大,新陆早8号在常规滴灌和充分滴灌量下,子棉产量高于新陆早6号;在限量滴灌量下则显著低于新陆早6号。因此,依据不同品种对水分反应的差异,在滴水周期为7~8d、滴水定额为375~450m3.hm-2的条件下,结合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可控性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可实现膜下滴灌棉田节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55.
干旱绿洲长期微咸地下水灌溉对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淡水资源的缺乏,利用微咸地下水灌溉是干旱绿洲普遍采用的一种灌溉措施。该文对北疆棉区长期利用微咸地下水灌溉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微咸地下水灌溉土壤的含盐量比渠水灌溉上升61.5%,显著增加了棉田耕层土壤盐分(P<0.05),土壤可交换性钠百分率(ESP)升高3.2倍,并造成土壤碱化。微咸地下水灌溉纤维素酶、脲酶等、转化酶及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1.3%、50.9%、50.0%和10.5%,但在微咸地下水灌溉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升高。微咸地下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有明显抑制作用,长期微咸水灌溉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分别降低24.4%和42.4%,但对微生物量磷影响不显著。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与棉田土壤肥力密切相关,长期微咸地下水灌溉导致有机质、全氮分别降低26.8%和28.0%。长期微咸地下水灌溉影响了土壤生物质量,不利于绿洲农田土壤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索滴灌量变化对化学打顶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田间自然条件下,以人工打顶作为对照,选用氟节胺复配型和缩节胺复配型两种打顶剂,分别设3种不同滴灌量,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棉花农艺性状、机采前脱叶效果及产量变化,分析不同滴灌量条件下棉花化学打顶株型变化及产量效应。【结果】打顶处理与滴灌量处理对棉花株高及果枝长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其中化学打顶×中滴灌量组合较化学打顶×高滴灌量组合株高平均降低6%,果枝长平均变短12%,产量差异不大;而较化学打顶×低滴灌量组合株高增加13%,果枝长平均增加14%,籽棉产量却增加7%。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之间脱叶率及杂叶率无显著差异,而较低的滴灌量可以加快化学打顶棉花的脱叶进程。与人工打顶相比,化学打顶虽显著降低了上部果枝铃重,但对衣分及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喷施打顶剂后的2次灌水控制在中滴灌量(32 m3·667 m~(-2)),不仅可以调节化学打顶棉花的株型和脱叶进程,还可以在不降低籽棉产量的同时减少滴灌量,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选取了枣庄、阜新、金昌、白银、克拉玛依和大庆6城市作为本文研究的案例比较城市,分别代表了我国煤炭、有色金属和石油三大主体资源型城市。分析了这三种类型的资源型城市实施经济转型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多角度的比较,提出了各自的经济转型重点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8.
北疆高产棉花(1800kg·hm-2)生长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植物生长分析法,研究了北疆高产(1800kg·hm-2)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指数、净同化率、相对生长率、群体生长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了北疆公顷产1800kg高产棉花物质生产的特点,提出了各生育时期有关于物质生产分配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分配的调节效应,揭示不同土壤水分对棉花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为干旱区发展节水高产高效农业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用对水分反应敏感性不同的新陆早10号和新陆早13号为试验材料。控制0~6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滴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55%、70%和85%,滴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采用气体交换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花铃期不同土壤水分对叶片光合速率、14C光合产物运转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滴水下限为55%处理土壤轻度水分亏缺,叶片光合速率低,地上部光合物质累积量少,14C光合产物输出较快、向蕾铃分配比例增加;滴水下限为70%和85%处理叶片光合速率高,地上部光合物质累积量大,但85%处理14C光合产物向营养器官分配的比例过大,最终籽棉产量以70%处理最高,85%处理次之,55%处理最低。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55%>70%>85%;不同品种对土壤水分的响应不同,新陆早10号在55%和70%条件下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新陆早13号,85%条件下显著高于新陆早13号。【结论】土壤水分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分配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花铃期滴水下限在70%~85%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在55%~70%范围内,棉株能通过适应性调节,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依据不同品种对土壤水分响应的差异,结合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可控性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对实现滴灌棉田节水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新疆北疆机采棉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继承新疆棉花传统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将适宜机采的株行距配置方式、脱叶催熟技术等各项栽培技术措施优化组装配套,提出了新疆北疆机采棉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规程。本规程规范了北疆机采棉种植的生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模式、田间管理、脱叶催熟、机械采收等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