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3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在食用菌菌种保藏过程中,保持孢子和菌丝体原有性状不退化、不变异对科研和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孢子大多采用冷冻干燥保藏,此法有效,但需一套真空干燥装置,且手续较繁琐。菌丝体一般采用低温斜面法和矿物油保藏,前者由于连续传代易引起菌株变异或混杂,后者保藏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我所有大型液氮保藏罐设备,液氮保藏简便、有效,但液氮保藏所需的冷冻保护剂适宜与否对保藏菌种的活力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本试验选用了不同的冷冻保护剂进行保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面积栽培蘑菇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一直是一年种植一次,从秋季播种至第二年初夏结束,生产周期达9个月之久,年平均单产1斤/尺~2左右,其中春菇产量始终徘徊在0.2斤/尺~2左右。春菇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越冬春菇菌丝趋于衰老,培养料养分大量消耗,病虫杂菌危害加剧,以及培养料内菌丝体代谢物累积等不利影响。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菇房设备的利用率,增加蘑菇年产量,我们根据上海春季气候和  相似文献   
13.
柳松菇的遗传生活史及品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国现栽柳松菇菌种遗传特征及生活史的研究发现,该菇由菌丝生长的营养生长阶段进入原基分化发育的生殖生长阶段,可产生正常的子实体,电镜观察可见成熟的担子上着生双孢担孢子,单个担孢子隅适宜条件萌发形成有锁状联合的菌丝体,并自交可孕、基于柳松菇具有次级同宗结合菌的单孢可育特征,我们采用单孢分离方法进行品种选育,获得了出菇菇丛密,菇数多、产量高的单孢菌株。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的繁殖方式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繁殖,指的是某种生物具有其种的全部典型性征的新个体形成。繁殖包括有性、无性和准性三种方式。有性繁殖以性亲和的两个细胞核融合为特征;而无性繁殖则不包括细胞核、性细胞和性器官的结合;准性繁殖为发生核融合不经减数分裂而发生重组的一种繁殖。食用菌具有典型的有性繁  相似文献   
15.
16.
食用菌系子囊菌亚门及担子菌亚门的大型真菌,具片状、珊瑚状、匙状、耳状、伞状等繁简不一的子实体。子实层直接平铺在菌盖表面、内外侧或肉齿上,但较多着生于菌管内壁及片状菌褶两侧。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和担孢子。在自然界中,孢子借助风、雨和动物传播,有趣的是,大多数食  相似文献   
17.
张引芳 《食用菌》2003,25(6):39-39
应美国第45届食用菌工业大会组委会主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Daniel J.Royse教授的邀请,笔者于2003年7月5日至17日赴美国参加了第45届食用菌工业大会,并参观了Oakshire, Kennett Square Specialities 等几个大型的食用菌生产公司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 美国食用菌工业大会是美国食用菌产业界一年一次的盛  相似文献   
18.
大学毕业,我如愿地进入研究所从事食用菌研究工作。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所里安排我们去听外籍专家的学术报告,第一次见到了张树庭教授,聆听了他关于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技术的报告,知道了培养料制备PhasII的新概念、新技术。对于刚出校门从事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研究的我,受到的启发是那么地深刻。之后,我有了更多的机会聆听他的专题学术报告,每一次都是对我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4个特点和优势,从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进程,工厂化生产的品种、规模、技术水平,分析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提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发展思路及相关建议,包括项目系统风险的防范,科研系统的技术支撑,社会化分工与产品标准的建立,配套设备的开发,以及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20.
方法与目的:应用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白玉菇,测量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pH、含水量、观察物理性状变化,确定变化规律,为栽培瓶培养质量检测提供快捷、简单的检测方法;通过培养周期试验、搔菌时不同pH试验、环境条件试验三个方面,研究原基形成与子实体生长的内在和外在条件,解决应用液体菌种块出菇难的问题。结果:白玉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pH、含水量、培养料颜色、松软程度以及栽培瓶外壁、培养料表面的菌丝体变化等状况,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出菇的条件为,培养60~70d,培养料pH值5.2~5.6,含水量72%~74%,颜色淡黄、质地松软,搔菌后6~8d给予12h的间隙式光照刺激,促进扭结和原基形成。结论:根据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理化性质变化规律,能够快速地判断白玉菇的培养质量;培养时间与环境条件,决定能否扭结、形成原基;培养料的腐熟程度,决定子实体能否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