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植酸及其代谢中间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禾谷科和油料作物的种子中积累了丰富的植酸.植酸既是一种抗营养因子,也是一种重要的健康因子.然而自植酸被发现至今,人们对于其在植物中的合成过程仍然知之甚少,对其生物学功能更是缺乏全面的了解.近年来,有关于植酸代谢及其功能分析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大豆(Glycine max)中,人们发展、分离了一系列的低植酸突变体,以期降低种子中的植酸含量,从而获得可用于生产的、能够增强动物磷和矿质营养利用效率并能降低环境污染的新品种.早期的研究发现,植物中植酸的合成途径有两条:依赖于磷脂酰的合成途径和不依赖于磷脂酰的合成途径.有证据表明,作物种子中植酸的积累主要是不依赖于磷脂酰途径的贡献.玉米是中国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关注玉米中植酸代谢和育种的相关研究将有利于动物营养强化以及人类和环境健康.本文综述了植酸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植酸代谢研究现状,分析并总结了植酸的代谢通路,评述了植酸在玉米中代谢的研究成果,为今后植酸代谢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西桉树蛀干害虫的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蛀干害虫在广西有19种,隶属3目9科.为全面掌握各种蛀干害虫的危险程度,为开展综合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蛀干害虫在广西的风险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削尾材小蠹Xyleborus mutilatus和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存在高度风险,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光肩星天牛A.glabripennis、桉蝙蝠蛾Phassus sp.、咖啡豹蠹蛾Zeuzera coffeae、桉干透翅蛾Sesia sp.等5种害虫存在中度风险,对广西桉树潜在威胁性极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桉树蛀干害虫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荆州魔芋软腐病及其病原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荆州魔芋软腐病发生始期在6月上旬,随后发病速度加快,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盛发期,9月上旬终止,病株死亡率达68.82%。经鉴定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wra pv.carotovara),该菌10~40℃内均能生长,适温范围20~35℃。  相似文献   
14.
杀虫剂啶虫脒在黄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研究了啶虫脒在黄瓜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 ,啶虫脒在黄瓜上的半衰期为 2 5d。 1 8%啶虫脒乳油按推荐浓度 2 0 0 0倍液和加倍浓度 1 0 0 0倍液施药 3~ 4次 ,施药间隔 7d ,距最后一次施药 1~ 4d采样 ,啶虫脒在黄瓜中的残留量小于 0 1mg/kg。  相似文献   
15.
有些机手在修理研磨气门与气门座时,特意将气门与气门座的密封带加宽。理由是:如果密封带出现少量麻点、蚀痕,其余部分还能起密封作用,其实是适得其反。多年的修理经验表明:密封带较窄的气门、气门座若出现少量的麻点、蚀痕,气门与气门座之间,仍有很好的密封性。如密封带较宽其效果恰相反。原因是:发动机燃烧室及活塞顶上的积炭,会因金属表面的热胀冷缩而松脱,之后随排气流一起排出,如密封带较  相似文献   
16.
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在大白菜上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大白菜中杀菌剂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对吡唑醚菌酯在河北、湖南两地大白菜中的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4 mg?kg-1,残留量在0.04~2.00 mg?kg-1范围内的添加回收率为70%~106%,变异系数为6.6%~10.0%。两地残留动态试验结果显示:吡唑醚菌酯在大白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2.97 d和3.34 d|按推荐剂量12.50 g?(667 m2)-1和1.5倍剂量18.75 g?(667 m2)-1施药3~4次,距最后1次施药7 d,吡唑醚菌酯在大白菜中的残留量为0.96~2.70 mg?kg-1。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行探索的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研究了除草剂丙酯草醚在河北、湖北两地油菜和油菜田土壤中的残留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丙酯草醚最低检出浓度为0.006 mg·kg-1,添加浓度在0.01~1.0 mg·kg-1范围内,回收率为81.0%~5.7%,变异系数为1.56%~5.19%.丙酯草醚在河北、湖北两地油菜中的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2.56e-0.0903T和C=2.56e-0.115T,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0.232e-0.0568T和C=2.01e-0.0639T在两地油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67 d和6.05 d,在两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2 d和10.9 d.10%丙酯草醚悬浮剂用于油菜田除草,施药剂量有效成分为45~60 g·hm-2,施药1次,收获期油菜籽及油菜植株中丙酯草醚残留量低于0.01 mg·kg-1,土壤中丙酯草醚残留量低于0.02 mg·kg-1.  相似文献   
18.
1.8%阿维菌素乳油在黄瓜上的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维菌素是一种从微生物发酵液中提取的杀虫、杀螨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属昆虫神经毒剂,主要干扰害虫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γ氨基丁酸,抑制神经传导,使其麻痹中毒而死。具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性,但有较强的渗透作用,且与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无交互抗性[1  相似文献   
19.
氟虫腈在水稻上的安全使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 ,研究了氟虫腈在水稻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研究表明 :氟虫腈在稻田水和水稻植株中降解较快 (半衰期约 3~ 4d) ,在土壤中的降解相对较慢 (半衰期约 1 3 8d) ;2 5 %氟虫腈悬浮种衣剂按推荐剂量以及加倍剂量拌种后播种 ,收获时糙米中氟虫腈亲体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总量低于 0 0 0 5mg/kg。  相似文献   
20.
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梨和土壤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螺虫乙酯-烯醇-糖苷 (S-glu)、螺虫乙酯-酮-羟基 (S-keto)、螺虫乙酯-烯醇 (S-enol) 和螺虫乙酯-单羟基 (S-mono) 的残留分析方法,以及明确螺虫乙酯在梨中的残留规律,采用体积分数为1%的乙酸乙腈为提取剂,以N-丙基乙二胺 (PSA) 和无水硫酸镁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 (SRM) 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螺虫乙酯在0.0005~0.1 mg/L范围内,S-glu在0.005~0.5 mg/L范围内,S-keto、S-enol和S-mono在0.0005~0.5 mg/L范围内各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与质谱峰面积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2 ≥ 0.999);在0.005~0.7 mg/kg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109%,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1.2%~3.3%;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6%~102%,RSD为1.1%~3.6%。最低检测浓度 (LOQ)为5 μg/kg。该方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梨和土壤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和确证。按推荐剂量进行田间施药,当梨果成熟采收时,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中的残留量之和在0.023~0.056 mg/kg之间,低于中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0.7 mg/kg);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在0~0.015 mg/kg之间。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为12.4 d和7.1 d。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螺虫乙酯用于梨树害虫防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