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棉黄萎病菌微菌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黄萎病菌微菌核研究进展*李雪玲张天宇王立新(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泰安271018)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孢Verticil-liumdahliaeKleb.)是威胁棉花生产的重要病害。此病由Carpenter1914年首先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陆地棉...  相似文献   
102.
链格孢属(Altermaria)中的A.soloni需要光照及其它条件的诱导才能产孢,许多研究者对此做了不少研究工作.尽管许多学者对A.soloni产孢和机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对适合于A.soloni分类的培养条件,即光质对产孢性能和诱发产孢方法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3.
在福建省顺昌县开展无患子播种育苗试验,重点研究了其苗期生长动态,掌握无患子在一年中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无患子实生苗的苗高生长高峰期在6月到9月,其中以7月到8月生长最快,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41.8%,进入9月后苗高生长放缓;地径增长旺盛时期在8月至9月,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20%左右。进入10月后,无患子实生苗的生长逐渐以增粗为主,11月后,苗高生长基本停止。复叶片数的变化趋势与苗高基本一致,即生长高峰期出现在7-8月间。11月后幼苗陆续落叶,进入休眠期,因此,复叶片数出现生长曲线出现回落现象。同时,单株最大小叶叶长和叶宽的增长高峰期也分别出现在7月和8月。无患子实生苗从8月上旬开始有单株萌发侧枝, 8-10月单株侧枝数增加较为迅速,11月后侧枝基本停止萌发。但侧枝基径和枝长的生长并未有明显放缓或停滞。说明,此时的地上部分物质积累主要用于侧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4.
土壤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概述了土壤真菌的类群,多样性检测,群落生态学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简要对分离和计数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5.
以次生种源翅荚木为研究对象,针对翅荚木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翅荚木愈伤组织诱导体系建立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MS+1mg/L6-BA+0.5mg/LIBA+3%蔗糖为基本培养基,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佳;黑暗培养20d后转到光下培养,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  相似文献   
106.
为探讨乙二醛(GO)和甲基乙二醛(MGO)对上皮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机制,分别以 MTT 法检测两种活性羰基化合物(RCS)对 ECV304细胞活力的影响,评价其细胞毒性;DCFH-DA 探针法检测氧化应激;用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形态变化。结果表明,GO 和 MGO 对 ECV304细胞的 IC50分别为3.6 mmol/L±0.1 mmol/L 和1.3 mmol/L±0.1 mmol/L;氧化应激水平小幅度增高,线粒体膜电位随发生改变;线粒体形态发生改变。GO 和 MGO 的细胞毒性与氧化应激水平增加相关性较低而与线粒体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07.
暗色砖格丝分孢子真菌(Dematiaceous dictyo-mitosporic fungi)是指分生孢子具有纵、横膈膜的暗色,以有丝分裂方式产生孢子的真菌,属丝孢纲(Hyphomycetes),是经济上非常重要的真菌类群之一.目前发现的这一类群真菌主要包括链格孢(Alternaria Nees)、埃里砖格孢(Embellisia E.G.Simmons)、顶茁格孢(Gibbage E.G.Simmons)、假格孢(Nimbya E.G.Simmons)、匍柄霉(Stemphylium Wallr.)、单格孢(Ulocladium Preuss)、附球霉(Epicoccum Link)、密格孢(Acrodictys M.B.Ellis)、Sirosporium Bubak&Serebrian、Pithomyces Berk.&Broome、Moncdictys Hughes、Berkleasrmium Zobel、Sclerographium Berk.等属,具有丝孢纲真菌的主要特征分生孢子不产生在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器内,分生孢子梗散生、束生或着生在分生孢子座上.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无患子春梢进行不同强度的修剪处理,结果表明:轻度修剪最有利于新梢的萌发,进行轻剪处理的标准枝,平均新梢数为5.67条,极显著高于中剪和重剪处理的标准枝,是不修剪处理组的2.73倍。进行中度修剪的标准枝上萌发的新梢,其基径和梢长的生长情况均明显高出不修剪或经过轻剪和重剪处理的标准枝;经轻剪处理的标准枝,其平均开花枝数和平均坐果枝数分别为3.75条和2.58条,较未做修剪处理的标准枝1.33条的开花枝数和0.83条的坐果枝数,分别高出了181.95%和210.84%;较中剪处理组高出了80.29%和63.29%,较重剪处理组则高出了220.51%和180.43%;各处理组标准枝的新梢开花枝率和结果枝率则是随着修剪强度的增强而呈递增趋势;修剪强度对各指标的关联序为:新梢平均梢长新梢平均基径平均结果枝数结果枝平均坐果数平均新梢数平均开花枝数。  相似文献   
109.
无患子优良单株的综合评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产业化利用的无患子优良单株,调查了9省区的122株优良单株,并对初步筛选的61株优良单株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优良单株的各种经济性状均存在明显差异,即便是在同一省域同一地区的不同优良单株,其主要经济性状也存在差异。果肉皂苷产出率和种仁含油率是无患子最为重要的经济性状,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通过对果肉皂苷产出率在平均水平之上的31株优良单株和种仁含油率在平均水平之上的29株优良单株进行聚类分析,复选出广西柳州108#等13株平均果肉皂苷产出率和种仁含油率分别较总体平均水平高出12.70%和10.08%的优良单株。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树龄、树高、胸径、冠幅面积以及优良单株所处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海拔高度等因素对无患子果肉皂苷产出率和种仁含油率的影响,发现优良单株所处地区的海拔高度、树龄、树高和年平均气温这4因素与果肉皂苷产出率联系较为紧密,而与种仁含油率关联较为紧密的因素则是优良单株的冠幅面积、所处地区的海拔高度、树高和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探究牧草对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的竞争影响,采用3种优质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与少花蒺藜草混播,测定混播模式下少花蒺藜草不同生长时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土壤pH、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3种牧草混播均显著提高少花蒺藜草根际土壤的酶活性;在紫花苜蓿与羊草混播,少花蒺藜草根际土土壤的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开花期最高,磷酸酶活性在苗期最高,而与草木樨混播,少花蒺藜草根际土的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全生长期内均有大幅提高,脲酶活性在开花期时显著提高,草木樨更能激发少花蒺藜草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少花蒺藜草的竞争最为激烈。混播模式激发少花蒺藜草的自我保护机制,明显提高少花蒺藜草根际土壤酶活性,增强其自身的竞争能力,避免竞争胁迫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