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Minitab软件优化阿维菌素产生菌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nitab软件中的响应面设计法,对1株产高纯度阿维菌素B组分的阿维链霉菌菌株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研究原始培养基各成分对响应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玉米淀粉、黄豆饼粉、CoCl2.6H2O三因素对阿维菌素B1a组分产量影响显著,进一步利用Box-Behnken分析方法确定了其最佳质量浓度。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g/L):玉米淀粉92.19,花生饼粉10,黄豆饼粉9.70,酵母粉5,酵母浸膏2.8,玉米浆2.2,CoCl2.6H2O 0.04。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其发酵液阿维菌素B1a产量达到525μg/mL,比优化前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82.
牦牛金属硫蛋白-Ⅲ(MT-Ⅲ)cDNA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基因特异引物YMT-ⅢSP1和YMT-ⅢSP2,通过RT-PCR从牦牛大脑组织中克隆出了牦牛MT-Ⅲ基因编码区全长.将牦牛MT-ⅢcDNA序列在CBI上进行同源性搜索发现牦牛MT-Ⅲ编码区序列与羊、猪、人、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5%、92%、89%、86%,该序列在不同哺乳动物中相当保守,并通过牦牛MTs(Ⅰ、Ⅱ、Ⅲ)编码区序列之间的分析表明,MT-Ⅰ与MT-Ⅱ编码的蛋白质性质、功能之间差异较小,而MT-Ⅲ与MT-Ⅰ/Ⅱ编码的蛋白质性质、功能之间差异相对较大.牦牛MT-Ⅲ基因编码的MT-Ⅲ蛋白由68个氨基酸组成,其中19个半胱氨酸,具有MTs保守的短肽结构如:C-X-C、C-C-X-C-C、C-X-X-C、KKS以及MT-Ⅲ特异的MDPE、CPCP等结构,在分子进化上很保守.分析表明了牦牛MT-Ⅲ蛋白质是一个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不含芳香族氨基酸,也无二硫键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83.
多杀菌素产生菌株航天育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多杀菌素诱变育种的有效途径。[方法]对多杀菌素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后的菌株进行稀释涂布分离并对分离后的菌株进行筛选和发酵测定,计算多杀菌素总效价。[结果]搭载后的刺糖多孢菌SP1,经大量筛选得到2株高产且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菌株HY463和HY466,多杀菌素总效价分别达到147.51μg/ml和95.33μg/ml,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SP1提高288%和151%。对搭载后的菌株进行稀释涂布分离发现,菌落形态各异,有草帽状、中间凹状、放射线状和宝塔状,并且以草帽状的菌落居多,且不同形态的突变菌株发酵水平也参差不齐。[结论]与UV6、0Co等其他诱变方法相比,空间搭载诱变更能使刺糖多孢菌的产素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是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4.
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MT-ⅢSP1和MT-ⅢSP2,采用RT-PCR方法分别从奶山羊和绒山羊脑组织中克隆出金属硫蛋白-Ⅲ(MT-Ⅲ)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山羊MT-Ⅲ的分子特性.结果表明:奶山羊和绒山羊MT-Ⅲ基因编码区全长均为207bp,编码68个氨基酸,其中含19个半胱氨酸,不含芳香族氨基酸和组氨酸;BLAST搜索结果表明,MT-Ⅲ编码氨基酸序列在物种间高度保守,含有MT-Ⅲ特有的MDPET、C-X-C、C-C-X-C-C、C-X-X-C、KKS(X为非Cys外的其它氨基酸)等保守的短肽结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山羊MT-Ⅲ无明显疏水结构和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是一种细胞质蛋白.山羊MT-Ⅲ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为不规则卷曲,仅在第40-50位氨基酸残基间有明显的螺旋结构;三级结构预测表明,山羊MT-Ⅲ的三级结构由α和β2个结构域组成,通过KKS连接,且MT-Ⅲ氨基酸序列中第30位保守的半胱氨酸在反刍动物中均突变成丝氨酸,位于β-结构域.  相似文献   
85.
为探索绵羊PGR基因第4外显子的多态性,采用PCR-SSCP技术,对‘德克塞尔羊’、‘无角陶赛特羊’、‘小尾寒羊’、‘蒙古羊’、‘德国美利奴羊’、‘滩羊’和‘藏羊’7个绵羊品种共计414个个体的PGR基因第4外显子进行了遗传多态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绵羊PGR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多态性,发现了AA、BB和AB 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PCR产物测序结果显示,该多态的产生是由于PGR基因第4外显子扩增序列的第227bp处发生了C→T的碱基突变.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统计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同时存在AA、BB和AB 3种基因型,‘无角陶赛特羊’和‘德国美利奴羊’只存在AA基因型,而其他品种存在AA和AB 2种基因型;在所检测的品种中,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等位基因均为优势等位基因.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7个绵羊品种在该基因座位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在7个绵羊品种间分布的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在该位点,‘无角陶赛特羊’与‘藏羊’之间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无角陶赛特羊’与‘蒙古羊’和‘滩羊’之间,‘德国美利奴羊’与‘滩羊’和‘藏羊’之间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无角陶赛特羊’与‘德国美利奴羊’只发现同一种基因型,不存在差异;其他绵羊品种之间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羊’和‘德国美利奴羊’在该位点没有多态,其他属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86.
从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和菊三七(Gynura japonica)2种药用植物根部共分离得到47株内生放线菌,其中分离自麦冬的有24株,分离自菊三七的有23株.对47菌株进行了分泌胞外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从以上2种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内生放线菌中具有产胞外淀粉...  相似文献   
87.
阿维链霉菌aveD基因的定点突变(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aveD基因定点突变株,为阿维菌素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对aveD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并通过体外酶切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操作,构建了aveD基因的定点突变载体pDC3(pKC1139∷aveD、),导入阿维菌素(Avermectin)产生菌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76-9的aveD基因缺失突变株489中。[结果]经过同源重组,获得aveD基因定点缺失突变株536。测序结果表明突变株536,aveD基因编码区中第69位碱基C突变为T,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第23位由Thr突变为Ile。[结论]该研究为研制生产阿维菌素B的基因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肉羊体脂脂肪酸与肉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肉羊体脂脂肪酸是影响肉品风味和膻味的重要因素,研究选择了100日龄、1岁和5岁3个年龄组的肉羊,比较了不同年龄阶段肉羊体脂短链脂肪酸和硬脂酸的变化趋势,从分析的结果中总结出优质羊肉生产的最佳年龄阶段和最经济的屠宰年龄应为1岁左右。肌肉中脂肪和皮下脂肪中的短链脂肪酸和硬脂酸从100日龄、1岁到5岁有显著的增加。肌肉脂肪中短链脂肪酸的相对含量100日龄时的含量为0.14%, 而在1岁时已增加到0.34%, 5岁时其含量达到0.41%,3个年龄组之间表现显著性的差异(P<0.05),增加的趋势非常明显。C18:0脂肪酸也显示同样的变化特性,在100日龄的羔羊中含量仅为15.11%, 1 岁时增加到27.34%, 5岁时达到35.88%,3个年龄组之间表现显著差异(P<0.05),增加的幅度也很显著。皮下脂肪中短链脂肪酸在100日龄时最底,为0.1%,1岁是增加到0.19%,五岁时为0.2%,一岁100日龄与1岁、5岁时的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而1岁羊和5岁羊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硬脂酸含量的增加也很显著,100日龄时其含量为13.59%, 1岁时增加到21.4%,5岁时达到31.39%,3个年龄组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9.
笔者通过冻干过程中产品的温度、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论述了制定冻干曲线时主要确定的参数,探讨了在制定曲线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0.
[目的]选育B1a组分较高的阿维菌素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紫外线-氯化锂(LiCl)和紫外线-亚硝基胍(NTG)对阿维链霉菌N-5-6进行了复合诱变处理。[结果]以1.00 mol/L的LiCl和60s的紫外线照射时间以及以45 s的UV照射时间和0.8 mg/ml的NTG浓度分别对出发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处理,通过筛选得到13株总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0%以上的突变株,经HPLC检测,其中7株B1a组分含量较高,均在45%以上。菌株H02180的B1a含量达到了51.35%,比出发菌株N-5-6的B1a含量提高了65.1%;菌株H02108的B1a含量达到了51.26%,比出发菌株N-5-6的含量提高了64.8%。[结论]采用紫外线和氯化锂、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这2种复合诱变方法对于阿维链霉菌的高产菌株的选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