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长6794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选用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引进的多穗优质丰产品系京农CR188做母本,用自育的节水、抗病、灌浆快、落黄好的大粒丰产品种长6452做父本进行杂交,后代在水、旱地两种条件下交叉选育于2011年稳定出圃,后经多年多点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试验选育而成的冬小麦优质节水新品种。其于2018年5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80071。2015年12月申请品种权保护,申请  相似文献   
42.
在介绍国际挑战计划项目(GCP)概况的基础上,综述了集成育种平台(IBP)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集成育种平台是国际挑战计划项目建立的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其初衷是无偿地为传统和现代育种活动提供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优质服务,加速作物新品种的选育进程,应对全球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集成育种平台提供完整的植物育种决策,如软件工具(育种管理系统)、网上论坛、超过10种作物的产品和信息(包括诊断标记和性状手册),其中育种管理系统(BMS)是集成育种平台的核心产品。育种管理系统是一套综合的相互兼容的应用软件,能帮助育种者和研究者管理科研项目,搜集、存储和分析研究数据。集成育种平台(IBP)的使用将成为突破传统育种瓶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3.
利用1996—2017年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长治试点的区试结果,通过对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研究其演变规律并分析目前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育种的难点,以期为山西省旱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2 a间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品种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遗传进展30.29 kg/hm~2,但年度间产量变幅较大;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是,有效穗数、穗粒数有所增加,千粒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株高有所降低,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有所提前,年平均进展分别为0.24%、0.16%、-0.04%、-0.39%、-0.11%、-0.078%和-0.105%。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小。为了适应山西省生产条件和气候的变化,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品种的选育应是在确保品种的丰产性同时提高品种抗旱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不同年型,通过选择灌浆期和成熟期长的品种提高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44.
在抗旱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63的选育中,选用北部和黄淮两大麦区的优异种质,使目标性状得到了有效的组合,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实现了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的有机结合,提高了选种质量和效率。利用该品种进行广泛组配,获得其遗传特点为抗旱性、丰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优,稳产适应性好,遗传传递力强,配组范围广,不良连锁基因易打破。利用其做亲本已选育出4个抗旱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其中有3个品种同时通过国家审定。同时还育成了一批苗头品系和优异种质。实践表明:晋麦63不仅是一个优良的种植品种,而且是一个优异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5.
麦茬复播架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麦茬复播蔬菜新的种植模式,通过对抗病、早熟、优质、高产架豆新品种的筛选,结合耕作措施、施肥方式与种植密度的三种技术措施的互作效应形成了麦茬复播架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小麦收获后免烧秸杆旋耕;底施150 kg/hm磷酸二铵、追施150 kg/hm尿素;采用每穴种植4-5粒,穴距为27 cm,行距为60 cm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46.
外引小麦种质材料的初步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国际挑战计划项目(GCP)提供的146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千粒质量、穗粒数、单株穗数、株高、籽粒饱满度及产量等性状的综合鉴定及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产量、穗粒数、单株穗数等方面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抽穗期和成熟期对穗粒数、产量和千粒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供试品种中筛选出大穗丰产品种8个,大粒丰产品种8个,矮秆丰产品种5个,综合农艺性状好、丰产性突出的优良品种25个。  相似文献   
47.
围绕优质节水高产广适这一育种目标,广泛收集具有特异性状的种质材料,利用DA7200品质测定仪对种质材料进行品质检测,确定丰产性好、品质突出、抗逆性好的材料作为中心亲本,依据亲本特点制定多种组配模式并进行广泛杂交,后代选育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出圃品系进行水、旱地同时鉴定等方法,育成了小麦新品种长6794。该品种优质专用、节水高产、抗病性好、穗大粒大、适应性好,是近年来北部冬麦区水地难得的优质强筋节水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48.
我国冬小麦主要品种(系)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我国北部和黄淮冬麦区主要品种和种质材料631份,对5个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冬小麦品种容重偏高;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也相对较高,达到弱筋标准的分别仅占供试品种(系)的2.53%和0.95%;吸水率和稳定时间以中等水平为主,达到强筋标准的分别占供试品种(系)的21.08%和22.19%,达到弱筋标准的分别占供试品种(系)的16.00%和19.49%。品种分类,我国冬小麦主要以中筋小麦为主,占供试品种(系)的85.11%;强筋小麦有一定发展,占供试品种(系)的14.10%;弱筋小麦发展较慢,仅占供试品种(系)的0.79%。  相似文献   
49.
旱地冬小麦覆盖黑色液膜对土壤微生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黑色液膜覆盖旱地冬小麦对土壤微生境及产量的影响。在枯水年型条件下,在5,10cm土层中,黑色液膜处理抽穗期的日平均温度分别较对照高2.9℃,0.4℃;黑色液膜处理在10~20cm的土壤容重和0~20cm的平均总孔隙度分别较对照降低3.1%和增加1.90%;黑色液膜处理在小麦拔节~成熟期0~100cm土层的耗水量占全生育期0~200cm土层总耗水量的47.9%,水分利用效率达到0.78kg/m^3,较对照提高22.26%;黑色液膜处理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使产量达2188.5kg/hm^2,较对照增产17.95%。该项研究为旱地小麦覆盖材料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