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介绍了MPS供料检测系统的组成,设计以西门子S7-200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对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的流程进行说明。然后结合SIMATIC网络进行OPCServer的设计,给出了通讯构架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对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方法:采用瑞氏染色法和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新疆北鲵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比例,并进一步与其他脊椎动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红细胞多呈椭圆形,其直径小于鱼类,大于爬行类。红细胞数为1.7×l04个/mm3,低于商城肥鲵和东北小鲵;白细胞多为圆形,白细胞数为4.9×103个/mm3,其中含嗜中性粒细胞(19.3%)、嗜酸性粒细胞(2.4%)、嗜碱性粒细胞(1.3%)、单核细胞(19.0%)和淋巴细胞(58.0%)。结论:新疆北鲵白细胞中以淋巴细胞数量最多,说明新疆北鲵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推测人工驯养的新疆北鲵能适应生存条件恶劣的野外环境,将人工繁育的新疆北鲵放归野外生存应该可行。  相似文献   
83.
为研究毛竹冬笋淀粉空间变化规律,通过平行试验,选择北亚热带气候区及中、南亚热带过渡气候区的毛竹冬笋及其连接的竹鞭为研究对象,观察毛竹冬笋不同部位的组织结构,比较毛竹冬笋及其竹鞭的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质量分数及其代谢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α、β淀粉酶)活性,研究毛竹冬笋生长发育过程淀粉在空间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竹冬笋的上部淀粉粒多于下部,主要分布在维管束周边的薄壁细胞,且淀粉粒形态以椭圆形为主.毛竹冬笋的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在竹笋中部最高,上部次之,基部最低,但均显著高于竹鞭.淀粉代谢关键酶活性在笋体内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但该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竹鞭内的酶活性.毛竹淀粉代谢在冬笋中以合成占主导地位,而在竹鞭中以水解占主导地位.毛竹冬笋及其竹鞭淀粉质量分数、淀粉代谢酶活性在2个地区存在差异,但其淀粉空间变化规律表现一致.供应毛竹笋春天打破休眠继续生长发育的淀粉主要贮存于冬笋体内.  相似文献   
84.
研究施用氮、磷、钾肥对花椰菜长胜90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州市龙湾地区,施肥能够促进花椰菜的生长,但施肥过量时,花椰菜株高和叶片的长势会受到抑制。施肥能极显著增加花椰菜产量。花椰菜对钾元素不敏感,增施钾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对氮、磷元素较为敏感,增施氮、磷肥可显著增加产量,但施用超过一定量时,产量会随之下降。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施肥经验,建议花椰菜长胜90天每667 m2推荐施肥量为氮肥18~22 kg,磷肥12~14 kg,不施钾肥,目标产量为1 400 kg左右。  相似文献   
85.
选取江西省贵溪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系统聚类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转移矩阵分析和拟合分析,运用GIS软件进行数据的叠加与处理,分析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结果的关系,得出两者的线性回归方程,实现成果的衔接和转换。结果表明:(1)耕地地力等级和农用地自然等别之间的"级""等"变化差异程度不同,水田区和旱地区同一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等级多数低于农用地自然等别;(2)水田区的"等""级"差异程度远低于旱地区;(3)建立了水田区和旱地区耕地地力评价综合指数与农用地自然等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水田区衔接模型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旱地区。利用衔接模型可以在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之间进行转换,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针对我国春玉米生产中存在的肥料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生态集约化养分管理对东北春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旨在指导氮肥科学施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损失。  【方法】  2009—2017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9年长期定位试验,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两种养分管理措施:生态集约化养分管理 (EI) 和农民习惯施肥 (FP);副区为3种施氮方式,不施氮肥处理 (N0)、3年中2年施氮肥处理 (N2/3) 和3年均施氮肥处理 (N3/3)。EI处理中P2O5 75 kg/hm2、K2O 90 kg/hm2、S 30 kg/hm2和Zn 5 kg/hm2全部基施,每年N用量 2009—2014年为180 kg/hm2,2015—2017年为200 kg/hm2,其中基施、玉米拔节期追施和抽雄期追施的比例分别为1/4、1/2和1/4;FP处理N 251 kg/hm2、P2O5 145 kg/hm2、K2O 100 kg/hm2均一次性基施。调查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累积吸收量以及土壤氮素平衡。  【结果】  在N0处理中,从2010年开始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呈现下降趋势。在N2/3处理中,不施氮年份的产量和氮素吸收量较低,而在随后一年施氮的情况下,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又增加到N3/3处理的水平。在EI养分管理措施下,N3/3处理9年平均产量为11505 kg/hm2,而FP管理措施下N3/3的平均产量明显低于EI处理,为10764 kg/hm2。与FP处理相比,EI处理下氮素农学效率 (AEN)、氮素回收率 (REN) 和氮素偏生产力 (PFPN)分别提高了47.4%、39.6%和43.8%;EI处理的氮素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分别降低了49.2%和63.9%  【结论】  9年长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配合采用优良的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生态集约管理能在减少氮素投入的前提下,保持作物产量,提高植株氮素吸收量和养分利用率,减少土壤氮素残留和氮素损失。持续适宜的氮肥投入对于保障东北玉米高产和稳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7.
摘要:为寻求龙湾区油菜最佳施肥方案,参照测土配方“3414”试验设计原理,对浙油50进行田间施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龙湾区油菜生长过程中增施氮肥、磷肥能够有效改善其生物性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油菜产量随着氮肥、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氮肥施用量过多时产量反而有降低的趋势。浙油50最佳施肥方案为纯N 23110 kg·hm-2,P2O5 6255 kg·hm-2,目标产量为1 40084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