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RIG-I样受体(RLRs)是细胞质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LGP2是其重要的家族成员之一。LGP2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具有特殊功能,能够双向调控RIG-I、MDA5介导的I型干扰素(IFNs)信号通路。在不同病毒感染宿主的过程中,LGP2也表现出明显的功能差异。在双链DNA病毒中,LGP2在RIG-I介导的信号传导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在单链DNA病毒中,LGP2能够促进CARDs区失活的RIG-I与非典型泛素链结合,从而诱导I型IFNs产生;在双链RNA病毒中,正常表达可增强RIG-I、MDA5对dsRNA的识别能力;在正义单链RNA病毒中,LGP2参与对正义单链RNA病毒的识别过程;在负义单链RNA病毒中,LGP2有时可作为IFNs的诱导剂。另外,LGP2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通过不同途径调控T细胞存活与凋亡。目前在调控RIG-I、MDA5介导的信号通路与抗病毒免疫应答中,尚不清楚LGP2发挥的确切功能和其作用机制,未来可进一步加深LGP2在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本文就近年来LGP2在R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和抗病毒免疫应答中发挥的作用作综述,以期为LGP2的进一步研究和机体抵御病毒感染新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典型黑土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我国马铃薯生产中养分不平衡施用问题严重,过量施氮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养分专家系统 (Nutrient Expert,NE) 推荐施肥量基础上,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马铃薯推荐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7―2018年,分别在黑龙江克山县不同地块进行2个田间试验,在NE系统推荐施肥量 (N180) 的基础上,设减施推荐施氮量的50% (N90)、25% (N135) 和增施25% (N225)、50% (N270) 4个处理,并以不施氮肥的处理作对照 (N0)。测定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等指标。  【结果】  017和2018年马铃薯产量均以NE系统推荐的N180处理最高,较N0处理两年平均增产40.4%。N90和N135处理低施氮水平 (≤ 180 kg/hm2) 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也明显增加,当施氮量超过NE系统推荐的施肥量 (180 kg/hm2) 后,继续增施氮肥对产量增加无明显作用。与N0处理相比,两年N180处理的块茎、秸秆和全株氮素吸收量平均增幅分别为49.8%、58.2%和52.0%,磷素吸收量平均增幅为36.3%、52.2%和39.8%,钾素吸收量平均增幅为26.4%、46.8%和31.3%,生产1 t块茎 (鲜重) 所需要的氮、磷、钾养分分别为4.6、1.1和5.8 kg。N180处理的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为最高,氮素农学效率和回收率与N90和N135处理差异不显著。  【结论】  在不超过马铃薯氮素需求条件下,增加氮肥投入可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和氮素吸收量,NE系统能够指导马铃薯科学施肥,保障马铃薯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3.
 以‘凯特’杧果为材料,研究了栽培中果实套袋至采果时、采前除袋和除袋后喷钙3种处理对采后果皮着色、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的果实采后果皮的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总酚含量在青熟时显著低于对照,但完熟后显著高于对照;3种处理不仅加速果皮由绿色向黄色转变,显著提高果皮和果肉的钙含量,而且显著降低果实采后软化速率并抑制果实病情发展,其中除袋后喷钙处理效果最佳;3种处理果实在青熟时果肉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蔗糖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但完熟后果实蔗糖、还原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3种处理均有利于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并提高果实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24.
草酸处理对杧果采后果实AsA-GSH循环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栽培品种‘圣心’采前套袋果实采后经5 mmol · L-1草酸溶液浸泡10 min后常温(25 ℃)下贮藏,期间果实硬度系数、病情指数、腐烂率、黄化都显著低于对照;其中,处理果实果皮的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保持较高,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贮藏9 d后提高,同时,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说明草酸处理可通过提高果皮AsA-GSH循环系统中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水平来增强清除活性氧自由基(ROS)能力,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进而有利于延缓套袋杧果采后成熟衰老进程,提高果实的商品率。  相似文献   
25.
先从瓦氏黄颡鱼转录组EST序列筛选获得53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然后筛选出42对能在黄颡鱼和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中稳定扩增的微卫星引物,最终选用9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对3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试验结果显示,3个群体(黄颡鱼、瓦氏黄颡鱼、杂交黄颡鱼)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5300、3.7697、3.0640;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2970、0.7292、0.4492;3个群体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803、0.6746、0.5696。杂交黄颡鱼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一定的杂交优势和良种选育潜力。其中杂交子代与母本黄颡鱼、父本瓦氏黄颡鱼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9006和1.8195,表明杂交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对等,偏向母本一方,这与系统进化树的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6.
为系统性研究香樟CcCBFs(CcCBFa、CcCBFb、CcCBFc和CcCBFd)基因在增强抗寒性方面的功能,以香樟无性系EL_6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低温(4℃)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cCBFs均可持续且强烈地响应低温信号,且CcCBFa和CcCBFc对低温诱导的响应更加显著;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侵染法转化哥伦比亚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转CcCBFs基因拟南芥种子,并对野生型和T_2代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在4℃条件下的发芽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发芽率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拟南芥,可见过表达香樟CcCBFs能够增强拟南芥种子对低温的抵御能力;此外,对T_2代转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未胁迫处理前转基因与野生型拟南芥SOD活性以及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无显著差异,低温胁迫处理一定时间后转基因拟南芥SOD活性和总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显著低于野生型拟南芥,且在相同的胁迫条件下转CcCBFa、CcCBFc拟南芥的抗寒生理数据变化更为显著。结合基因表达分析、种子发芽率及抗寒生理指标可知,过表达香樟CcCBFs均能提高转基因拟南芥抗寒能力,其中CcCBFa和CcCBFc在香樟抵御低温胁迫时可能发挥更为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7.
为探讨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对不同枣品种进行抗寒性评价,本文选取灵武长枣、早脆王、金矮三号、清涧圆枣、京六零、六月鲜等6个枣品种,研究当年生枝条的渗透调节物质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6个枣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淀粉含量总体呈平缓上升的趋势。除此以外还利用Fuzzy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判法比较了六个不同枣品种的抗寒性,得出六种枣树的抗寒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早脆王>灵武长枣>六月鲜>清涧圆枣>京六零>金矮三号。该研究结果可为榆林地区选育抗性较好的红枣品种和大规模引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基于组合模型的庐山森林土壤有效铁光谱间接反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土壤有效铁含量对林地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利用土壤光谱预测技术获取土壤有效铁含量信息具有重要意义。而要通过土壤光谱直接预测土壤有效铁含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提出利用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效铁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间接估算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可行性。以庐山森林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适用性,并且通过构建有机质含量与有效铁含量的二项式线性模型,对土壤有效铁含量进行间接反演,探讨不同权重下的最优组合模型。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和RBF神经网络单个模型,并且熵值组合为最优组合模型,其中,土壤有机质的反演模型验证的决定系数(R~2)为0.81,均方根误差(RMSE_p)为11.54 g kg~(-1),测定值标准差与标准预测误差的比值(RPD)为2.18;有效铁的间接反演模型R~2为0.70,RMSE_p为21.60 mg kg~(-1),RPD为1.77。通过土壤有机质构建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光谱反演间接模型,在光谱反演模型中,组合模型能较大限度地利用各种预测样本信息,能有效减少单个预测模型中随机因素的影响,增强预测稳定性,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因此,组合模型可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光谱预测及土壤有效铁的间接预测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玉米叶片数量及叶夹角的大小影响玉米截光能力和光合利用率。在分析玉米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状况的基础上,从玉米叶片数与花期之间的相关性、玉米叶片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叶夹角研究进展等方面总结玉米株型相关性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0.
近30年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含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大量土壤样品为基础,以GIS为技术工具,对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年和2012年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在各设区市以及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均存在有较大的空间差异。1985年耕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的为萍乡市,最低的为九江市,空间变异最大为赣州市;2012年耕地土壤全氮含量较1985年整体提高了1个等级,全氮含量最高的为新余市,最低的为九江市,空间变异最大的为九江市。2012年水稻土全氮平均含量较1985年提高了7.24%;无论是在1985年还是2012年,水稻土全氮含量最高的为萍乡市,1985年水稻土全氮含量较低的三个设区市分别为吉安、赣州和九江,2012年则分别为九江、鹰潭和赣州。2012年旱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较1985年增加了43.88%,其中丰富级水平的土壤面积比例由1985年的7.38%提高至2012年的88.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