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6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与昆虫抗药性相关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导致许多害虫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害虫对这些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乙酰胆碱酯酶 (AChE)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AChE敏感度下降。简要概述了AChE基因发生突变的昆虫种类,介绍了AChE基因突变对其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变构AChE的特性、AChE基因突变对适合度的影响以及AChE突变不同组合对抗性的影响。这些突变可为设计新颖的反抗性化合物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Himetobi P病毒(HiPV)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差异、不同发育阶段的感染水平及不同器官组织的感染情况等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HiPV与褐飞虱的互作及HiPV的应用奠定基础.对采自亚洲各地的10个褐飞虱种群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发现所有检测的种群都携带有HiPV.根据HiPV衣壳蛋白编码序列进行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地理来源宿主的病毒聚类与采集的地理远近并不一致.该病毒对褐飞虱没有明显的致病作用,可能是一种共生病毒.FQ-PCR分析表明,褐飞虱体内HiPV的相对含量随褐飞虱龄期的增大而缓慢增加,在成虫期达到高峰,且成虫中雄虫的带毒量高于雌虫.以F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对宿主不同组织的病毒感染水平进行检测表明,HiPV在宿主的中肠后端部分感染水平最高,马氏管次之,而卵巢、精巢、唾液腺、脂肪体中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43.
构建亚非马蜂(Polisteshebraeus)溶血肽基因重组转移载体pBacHT-GFPTPhMT,转化含穿梭载体Bacmid的受体菌Escherichiacoli(DH10Bac)中,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GFPTPhM,再用Lipofectin介导其DNA转染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细胞系Tn。SDS-PAGE分析表明,感染Bacmid-GFPTPhM的Tn-5B1-4细胞的表达产物在约为34kD处出现特异性条带,表达量约占细胞总蛋白的3%。Westernblot显示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感染Bacmid-GFPTPhM的细胞表达时相动态分析进一步表明,与增强型绿色荧光基因融合的亚非马蜂溶血肽基因的重组病毒已在昆虫细胞中进行了成功地表达,感染后72h表达量可达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4.
克隆和测定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sNPV)全长5942bp的EcoRI-XhoI基因组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包含5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P24、Rr1、38.7K、Lef1和Ep-ld124。通过对上述5个基因与其它已知杆状病毒的同源基因的分析比较,以及对P24、Rr1和Lef1的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EupsNPV是一种与已知杆状病毒都有较大差异的病毒种类,属于NPVII组病毒。结果还表明EupsNPV与茶尺蠖(Ectropisobliqua)核多角体病毒(EcobSNPV)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本文报道的序列的EMBL登录号为AJ920288。  相似文献   
45.
中国农业昆虫基因组学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传溪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54-3462
昆虫种类繁多,变异惊人,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类群,其中不少种类是农业上的重要害虫或益虫。自从2000年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基因组发表以来,当代的昆虫学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从基因组和转录组所获得的信息。为了更好地理解昆虫生物学特性和增强应对那些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粮食供应和经济安全的各种卫生、农林害虫的能力,更好地利用那些在维持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昆虫以及那些为人类提供丝、蜂蜜和药品的昆虫,需要了解它们的基因组和转录组信息。目前世界上已经有50多种昆虫的基因组被报道,近10年来中国科学家也已经完成了家蚕(Bombyx mori)、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榕小蜂(Ceratosolen solmsi)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基因组测定和分析,还有一批重要农业昆虫的基因组正在分析中,这其中包括烟粉虱(Bemisia tabaci)、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和若干寄生蜂种类。自从2010年中国率先在国际上报道了2种昆虫(烟粉虱和褐飞虱)的转录组和表达谱以来,短短几年仅国内就已经有上百个昆虫转录组得到分析。同时,家蚕、东亚飞蝗和褐飞虱的功能基因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用40个品系重测序揭示了家蚕在驯化过程中相关的基因变化,通过信号通路分析解析了东亚飞蝗散居型和群居型转换的分子机制,以及发现了2个胰岛素受体是控制稻飞虱长、短翅型可塑性发育的“分子开关”。在基因组和转录组基础上,通过基因功能的研究和挖掘,结合应用新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和RNAi技术,将使害虫的防治和益虫的利用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6.
本文研究了角倍蚜性蚜的胚胎发生和性别决定。性蚜胚胎在其前2代即秋迁蚜的体内就已形成,性母卵巢管内雄蚜产生先于雌性蚜,雄蚜胚胎仅出现于卵巢管内最近基部的1个卵位,但位于该卵位的胚胎也可为雌性蚜;卵巢管第2、3卵位的胚胎均为雌性蚜。本文最后还就环境因子和激素对性蚜产生和性别决定的可能控制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