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5篇
  70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还田及配施石灰或生物炭等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镉(Cd)污染水稻土中Cd有效性及水稻吸收转运Cd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南方Cd污染稻田的修复和水稻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盆栽试验在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科研实验基地进行,供试土壤为重度污染的水稻土(总镉1.27 mg/kg、有效镉0.15 mg/kg)。以水稻收获后冬闲为对照(CT),设冬季种植并翻压等量紫云英3个处理:紫云英单独还田(GM)、紫云英还田+石灰(GL)、紫云英还田+生物炭(GB)。在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测定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有效Cd含量,测定水稻各器官吸收和富集Cd量,并于成熟期测定水稻产量。【结果】1) GM处理提高了水稻分蘖期土壤有效Cd含量和水稻根部Cd富集系数,但GM处理降低了分蘖期水稻茎叶Cd含量,对稻米中Cd含量没有显著影响;GM处理对水稻成熟期土壤pH无显著影响,但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MBC)的效果最好(P<0.05)。2) GL处理和GB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降低了土壤Cd活化率和有效Cd含量,两处理分别平均降低了分蘖期水稻...  相似文献   
92.
(接上期)据氟烷测验调查结果,杜洛克猪、大白猪和明尼苏打猪均为应激抵抗猪,约克夏猪和汉普夏猪应激发生率较低,长白猪的反应达40%~85%,皮特兰猪则高达94%。8.2加强饲养首先,注意饲料平衡。猪的生长发育与饲料平衡密切相关,因此特别要注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添加。其次,注意特殊需要,因猪受到应激刺激后,对营养需要量增大,特别是对硒和维生素E的需要量提高,故应在饲料中适量增添硒和维生素E。再者,注意不良环境影响,因猪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受影响,肌肉中高能磷酸化合物少,肌红蛋白下降,促进肌肉糖酵解…  相似文献   
93.
守望的孩子     
"奶奶说,这是妈妈回家的路,可是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小文雪望着村口那条弯弯的路天真地说.  相似文献   
94.
稻鱼系统中不同沟型边际弥补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田养鱼在中国由来已久,并已经发展出各种模式。在沟坑模式中,作为鱼群庇护所的沟和坑会占用一定面积的水田区域,致使水稻立植面积减少,但沟坑的设置同时导致水稻群体边际区域的增加。本试验就沟坑边际效应导致的水稻增产效应对因立植面积减少而引起的产量减少的弥补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测定计算,同时对环沟、十字沟、直沟3种沟型下水稻产量、田鱼产量及经济收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筛选出适合试验区域的稻鱼共生模式中的最佳沟坑模式。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沟际边1行单蔸粒重的边际效应值平均可达52.45%;沟坑边际效应弥补效果也较为显著,平均达80%左右。且不同沟型弥补效果不一:环沟弥补效果最佳,达95.89%,几乎可弥补沟坑占地损失;十字沟次之,为85.58%;直沟最差,仅可弥补58.02%。各类沟型的水稻稻谷产量及田鱼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而产出收益以十字沟表现最佳。研究认为十字沟为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最优沟型。  相似文献   
95.
湖南双季稻种植区不同生产力水稻土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非线性评价模型量化不同生产力水稻土的质量变化,为双季稻种植区水稻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为试验样区,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将土壤质量划分为抗物理退化、养分供应与贮藏、抗生物化学退化和保持作物生产力这4项土壤功能。运用专家小组打分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项功能和指标的权重,用非线性评分模型对不同生产力水稻土测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0和1之间)评分。【结果】结果表明,8个试验区高产水稻土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质量;中产水稻土的物理质量比较好,但生物化学质量较差;低产水稻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质量均较差,主要体现在有机质含量低,养分供应、贮藏能力差。【结论】高产水稻土的总体土壤质量高,对双季稻生长不构成障碍;影响中产水稻土质量的主要因子是养分供应不平衡,采用良好的管理措施可以使其土壤质量在短期内得以提高;低产水稻土的总体质量差,在这类水稻土上需要增加有机肥和无机养分的投入,改善其总体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96.
氮肥施用量对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氮肥用量在晚稻上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4、5、90、135、180、225、270 N kg/hm2对长沙县干杉乡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稻谷产量,稻谷和稻草的氮吸收量,但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其效果相应降低。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农学效应均随氮肥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综合考虑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推荐该地区晚稻的氮肥适宜用量为135~180 kg/hm2。  相似文献   
97.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红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能够显著提高红菜薹的产量、经济效益及商品品质,红菜薹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施氮平均增产41.8%,平均增收0.48万元/hm<'2>;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红菜薹中硝酸盐的含量.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施氮水平的红菜薹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均符合无公害蔬菜硝酸盐含量标准(叶菜类≤3 000 mg/kg);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红菜薹Vc含量,提高94.8%~171.1%;在本试验条件下,基于产量、经济效益和商品品质的红菜薹适宜氮素(N)用量范围为440-490 kg/hm<'2>.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研究秸秆不同形态学部位营养价值随成熟期而变化的情况。[方法]以湘玉超甜1号为供试验材料,研究了甜玉米秸不同形态学部位在不同成熟期的组成比例,评价了甜玉米秸不同形态部位在不同成熟期的营养价值。[结果]从乳熟期到完熟期,茎秆比例增加37%,而叶片和叶鞘分别下降42%和46%。叶茎比从乳熟期时的1.2∶1.0下降到完熟期时的0.5∶1.0。乳熟期秸秆的A值显著高于完熟期,乳熟期和蜡熟期秸秆的D值显著高于完熟期,蜡熟期秸秆的B值要显著高于乳熟期,但其E值要显著低于乳熟期和完熟期,完熟期秸秆的C值要显著高于乳熟期和蜡熟期。[结论]成熟期对甜玉米秸营养价值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其形态学部位的组成及各形态学部位营养价值的影响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0.
赤泥施用量对镉污染稻田水稻生长和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赤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及其形态和糙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赤泥施用量能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促进水稻生长,实现水稻增产,与不施赤泥处理相比,0.75%(W/W)赤泥处理(RM-3处理)的水稻株高、有效穗数和产量分别提高了5.02%、1.12%和6.93%。随着赤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值增加,土壤交换态Cd含量逐渐减少,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逐渐增加,但对有机结合态Cd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相比不施赤泥处理,1.25%(W/W)赤泥处理(RM-5处理)的土壤交换态Cd含量下降了31.6%(P<0.01),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分别增加了16.3%、22.5%和8.7%(P<0.01)。水稻糙米中Cd的含量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赤泥施用量达到或高于0.5%(W/W)时,糙米Cd含量达到国家粮食卫生标准,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土壤修复效应和糙米品质,本试验Cd污染程度的稻田土壤上赤泥的适宜施用量为0.75%(W/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