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描述了平背树螽属2新种,定名为双刺平背树螽(Isopsera bicuspidota Yang etKang)和广西平背树螽(I.guangziensis Yang et Kang)。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湖南省桃江县杜洛克公猪不同季节精液品质的变化.自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对桃江县种畜繁殖场3头杜洛克公猪的精液生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季节是影响湖南省桃江县公猪精液品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夏季杜洛克公猪精液的品质较差,精子活率较其它季节显著下降,顶体完整率较其它季节也有所降低;秋季杜洛克公猪精液...  相似文献   
3.
康乐 《四川畜牧兽医》2014,41(10):56-56
<正>1病原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霉形体山羊亚种引起的山羊特有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既能直接传染,也能间接传染,其有一定的潜伏期。病羊特征为高热,咳嗽,有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性肺炎和胸膜肺炎。2流行病学本病只发生于山羊,成年  相似文献   
4.
5.
为研究饲料维生素C(Vc)对急性降温后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免疫、抗氧化及抗应激的影响,以含有不同水平Vc (6.85、46.90、88.24、167.43、329.21和658.69 mg/kg)的饲料饲养花鲈56 d后,进行急性降温(从33℃水体转入27℃水体)处理24 h和48 h。结果显示,降温24 h和48 h时,各组血清补体3(C3)水平高于0 h,而补体4(C4)水平低于0 h。饲料Vc在6.85~167.43 mg/kg时,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随降温时间的增加,在24 h和48 h显著高于0 h (P<0.05);当饲料Vc含量高于167.43 mg/kg时,各时间点IgM差异不显著。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在降温48 h后显著低于降温前(P<0.05),而各Vc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在降温后显著高于降温前,但在降温后随着饲料Vc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随降温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各时间点,花鲈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都随着饲料Vc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饲料Vc为6.85 mg/kg时,肝脏血红素氧合酶(HO-1)活性在降温后显著高于降温前(P<0.05);当饲料Vc为88.24~167.43 mg/kg时,肝脏HO-1活性在降温后显著低于降温前(P<0.05)。花鲈血清热休克蛋白(HSP70)水平在降温后显著高于降温前(P<0.05),而当降温时间达到48 h时,各Vc添加组HSP70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适量的Vc (46.90~167.43 mg/kg)能提高花鲈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水平,缓解花鲈急性降温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水稻稻瘟病菌胁迫应答cDNA片段的表达及定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抗稻瘟病品系G205为材料,应用cDNA微阵列分别获得了一个受稻瘟病菌诱导的含NBS LRR的cDNA克隆(暂命名为RIM1, rice induced by Magnaporthe grisea)和一个受稻瘟病菌抑制的编码腈水解酶(Nitrilase)的cDNA克隆(暂命名为NIT),并通过Northern得到证实。RFLP分析将RIM1和NIT分别定位于水稻第2和第3染色体上,它们均位于控制水稻稻瘟病部分抗性QTL区间。  相似文献   
7.
目前甘薯中针对SNP位点的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的报道较少。为开发甘薯特异SNP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测序,筛选稳定的SNP位点,将其开发为基于HRM技术的分子标记,并在甘薯种质材料中进行验证。通过对23个甘薯种质材料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分析,共发现835 756个SNP多态性位点,筛选其中的3 650个含有SNP多态性位点的高质量测序片段,成功设计了134对引物;初步验证发现,22对(16.42%)引物没有扩增产物,15对(11.19%)引物扩增产物2个以上,36对(26.87%)引物的扩增产物没有差异。61对(45.52%)引物在8个样本中的扩增特异性好,而且样本之间有差异。最后筛选34对扩增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52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扫描,发现材料间多态性介于27.27%~90.91%之间,平均多态性达到59.35%。聚类分析表明,参试52份甘薯种质材料之间的差异较小,多数材料与骨干亲本南瑞苕、徐薯18之间关系较近,国外引进甘薯材料和地方品种差异较大。建议在今后甘薯育种中尽量选用地方品种和国外甘薯品种,从而更好地拓宽甘薯遗传背景。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简化基因组技术和HRM技术开发甘薯SNP分子标记的新思路,为今后甘薯SNP分子标记开发提供了参考。同时本研究开发的甘薯分子标记,丰富了甘薯分子标记类型,为甘薯研究者开展快速的分子标记研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8.
水稻产量性状的QTL定位与上位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应用 16 8个DNA标记 ,对水稻中 15 6 (高产 )×谷梅 2号 (低产 )的重组自交系 (RIL)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 ,构建了全长为 14 4 7.9cM、覆盖水稻基因组 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于 2 0 0 1年分单季和连作晚季两季 ,在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以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种植该群体的 30 4个株系及双亲 ,考查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 6个产量构成性状。采用QTLMapper1.0 1统计软件进行QTL定位、上位性分析及其与环境 (季别 )的互作效应分析 ,共检测到产量构成性状的 30个加性主效应QTL ,分别位于除第 5、9染色体以外的 10条染色体上 ,另有 2个QTL与环境之间存在显著互作 ;还检测到 31对影响产量构成性状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QTL。在所有的上位性互作效应中 ,多数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贡献率及效应均较小 ,没有检测到上位性互作效应与环境的显著互作  相似文献   
9.
目前获得水稻早熟性的方法有二种,一是利用早熟亲本进行有性杂交,二是应用辐射处理诱变早熟突变体。随着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的发展,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鸡粪以及鸡粪与尿素配施对薄皮甜瓜果实糖积累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以薄皮甜瓜DX108为试验材料,以尿素为氮源的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鸡粪与尿素配施(A)以及鸡粪(B)对甜瓜果实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的影响,分析了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蔗糖合成与分解方向)、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的活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B、A明显促进了果实中果糖、蔗糖及葡萄糖积累,尤其是显著增加了成熟果实中这3种糖的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CK的甜瓜果实蔗糖积累与AI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糖与SPS和SS(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A和B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积累(除B中葡萄糖积累)与SPS、NI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SS分解方向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而A果实中葡萄糖积累与SPS和NI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A和B提高了果实中SPS、NI活性,降低了SS分解方向酶活性,进而促进了糖的积累。本研究结果为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在甜瓜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