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1.
相思根瘤菌和解磷菌培养基优化及解磷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绘制了相思根瘤菌MZ菌株和解磷菌217菌株在4种培养基中的OD值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它们都能在BSE培养基中较好的生长;对MZ根瘤菌和217解磷菌的常规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了它们的优化培养基,进一步绘制的生长曲线证明了优化培养基更利于菌株的生长,且活菌数更多。217解磷能力的研究也表明:菌体数量与pH值、解磷强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的分离、培养和回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福建、广东、海南岛的木麻黄根瘤中分离到16株内生菌,它们都具有Frankia菌的典型形态特征。回接鉴定表明,除4株不侵染原寄主植物外,其余12株均具有侵染能力,但各菌株的侵染能力不同,这些菌株在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有一定的差异,实验菌株在BAP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Jan B10m,Qmold等培养基上生长较差。  相似文献   
13.
以植物促生菌(PGPB)SZ7-1菌株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及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SZ7-1的培养条件,并在5 L自动发酵罐中进行培养;其次,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该菌对桉树幼苗的接种效应。结果表明:(1)以菌体浓度(OD值)为目标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综合考虑3因素对SZ7-1生长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培养条件为:pH6.02、接菌量2.41%和装液量10%。由5 L自动发酵罐中培养可知,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更利于菌株的生长,16 h后活菌数达到1.31×1010 CFU/mL,是优化前的1.62倍;(2)接种后植株有较好的生长表现,在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以及全氮含量等方面较对照有明显地增加。研究结果可为该类促生菌的大量培养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工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人工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幼林进行施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地提高木麻黄幼林的生长,施肥处理的树高和胸径分别比不施肥的增加0.8%~57.1%和10.1%~55.3%;年均材积平均每公顷增长0.880 14~2.817 04m^3。最佳施肥处理(配方)是N100P250K37.5。在人工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幼林三要素施肥中,第1、2年以P肥为主要影响因素,第3、4年以N肥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南岭保护区粉蝶共35个种,隶属于16个属,资源十分丰富.南岭保护区粉蝶和海南粉蝶相似百分率高达72%,二者之间有着共同起源的密切关系.2008年1-2月的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再次对南岭保护区粉蝶进行调查,发现南岭保护区粉蝶的种类明显减少,有20个种的粉蝶没有被发现,占南岭保护区粉蝶总数的57.14%.可见,雨雪冰冻灾害对南岭保护区的粉蝶多样性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粗枝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粗枝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对提高其生长量效果显著。接种不同弗兰克氏菌菌株的粗枝木麻黄苗木的生物量。根瘤重量和数量及叶片N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以88052、87066和87287菌株接种效果最好。在接菌与施肥的试验中,接菌不施肥处理的苗木叶片N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用接合转移的方法把质粒pMC73A转入相思根瘤菌MZ,接合转移的频率为8.0×10-8.实验表明:pMC73A能在接合子中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8.
林木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植物土传病害,我国南方多种树种被其侵染发病。本文介绍了我国林木青枯病的发生情况,概括了青枯病检测与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固氮菌提高尾叶桉抗青枯病的机制,采用苗期接种固氮菌与青枯病菌的方法,测定固氮菌对桉树的促生效果,分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相关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桉树苗接种联合固氮菌Kol 2个月后,接菌苗高平均达20.53 cm,比对照苗高增加了25.72%,接种固氮菌能够提高桉树苗木成活率7.34%.接种固氮菌的桉树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以维持在一定水平,抗病相关的防御酶SOD酶、POD酶和PPO酶活性升高,酶比活力均高于接种青枯病菌和不接种对照桉树叶片酶活力.固氮菌对桉树苗有诱导抗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华南红树林溶磷菌16S rDNA PCR-RFLP分析及其溶磷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树林是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的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通常生长在港湾河口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Lin,1999),具有独特的生态地位,是宝贵的生物资源.磷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由于红树林周期性生长在海水中,间隙水富含Mg2+,Ca2+,Fe2+等阳离子,磷酸盐通常沉淀在底泥中,导致大量的磷元素不能被红树植物所利用(Bashan,et al.,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