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8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林业   577篇
农学   265篇
基础科学   263篇
  377篇
综合类   1711篇
农作物   337篇
水产渔业   166篇
畜牧兽医   1132篇
园艺   327篇
植物保护   2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13篇
  1959年   23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21.
<正> 露斯塔野鲮是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杂的淡水养殖鱼类。为了评价其养殖价值,探索其养殖方式,为生产单位提供一些数据,作者于1981—1982年进行了露斯塔野鲮与鲮鱼(为了方便叙述,露斯塔野鲮和鲮鱼,以下分别简称野鲮和土鲮)个体生长速度、群体生产力比较的初步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2.
中国对虾大鄂器官超微结构及保幼激素Ⅲ类似物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在照  任自力 《水产学报》1999,23(4):415-419
  相似文献   
123.
大口黑鲈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照  冼炽彬 《淡水渔业》1990,(1):15-16,29
<正>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原产于美洲的淡水河湖中,为肉食性温水鱼类。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且生长快,病害较少,容易饲养。在一般情况下,养殖一周年体重可达0.6~0.8公斤,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名贵鱼类。 1984年广东省引进该鱼进行试养。1987年3~4月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经过催产,自然受精与孵化,获得了一批鱼苗。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4.
125.
2004年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国家区域试验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热带、亚热带地区首次实施的春大豆国家区域试验,在海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的9个区试点进行,有来自5个育种单位的13个品种参加。本文分析了春大豆区试的概况,并对区试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参试的13个品种(系)产量在133.9-180.6kg/667m^2之间,“粤春03—4”在海南省农科院产量创造了253kg/667m^2记录。有7个参试品种比对照增产,其中“泉豆937”、“桂0120—1”、“粤春03—4”、“福豆234”、“粤春03—5”比对照显著增产。另外,一些参试品种具有较好的品质,“粤春03—4”、“粤春03—5”两个品系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1.08%和42.64%,油份含量分别为21.87%和21.53%,属于高油大豆。“福豆234”、“粤春03—1”、“粤春03—2”、“桂0118—1”、“桂0112—1”,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6.33%、46.56%、43.95%、45.12%、44.39%,属于高蛋白品种。  相似文献   
126.
华玉8号是由自交系巴两黄选-2与自交系粤农9号选-5配置育成的高产优质硬粒型高蛋白早熟玉米新品种。加大该品种推广力度.使华玉8号成为广东普通玉米主要推广品种,可以缓解我省对玉米需求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7.
为给小麦优质高效安全生产中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以弱筋小麦扬麦13、强筋小麦烟农19为材料,在开花末期分别喷施推荐、3倍、6倍剂量的阿维菌素、毒死蜱、吡虫啉、乐果4种杀虫剂,研究其对小麦旗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处理会改变小麦旗叶的SPAD值、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且剂量越高影响越明显;不同类型杀虫剂对小麦光合速率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较大的杀虫剂是吡虫啉和乐果,其次是毒死蜱,最后是阿维菌素;不同小麦品种对杀虫剂的耐受性不同,弱筋小麦扬麦13比强筋小麦烟农19的耐受性强.杀虫剂处理主要是通过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教(qP),引起单叶光合速率下降,最终导致小麦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8.
密度与肥料运筹对迟播小麦产量和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迟播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扬麦23为材料,通过三因素裂区试验,设置2个密度水平(210×104和270×104株·hm-2)、3个施氮水平(180、225和270 kg·hm-2)和2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4∶2∶1∶3和6∶0∶2∶2),研究了密度、氮肥用量及运筹比例对小麦产量、茎秆形态特性、化学成分以及抗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270×104株·hm-2)处理的平均产量高于低密度(210×104株·hm-2)处理,平均增产2.7%;低密度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上升,而高密度条件下则先增后降。增加播种密度会增加茎秆基部节间长度和株高,降低茎秆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以及木质素含量,从而影响小麦的抗倒性能。减少氮肥施用量、基肥施用量和控制拔节期施肥比例均能够有效降低株高及茎秆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秆基部节间充实度,增强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提高基部第二节间木质素的含量,从而提升小麦抗倒能力。因此迟播小麦采用270×104株·hm-2密度、225 kg·hm-2施氮量、4∶2∶1∶3氮运筹比例有利于控制倒伏,同时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9.
8个水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特征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利用强迫饲毒、集团接种、非嗜性测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研究与分析了8个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发现不同水稻抗性品种的抗性特征并不完全相同。IR36、Kasalath、窄叶青8号、道人桥、DV85既抗条纹病毒又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爱知97和Kenta Nakan抗条纹病毒,但不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品种对条纹病毒的抗性;而IR24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仅表现中等抗性。  相似文献   
130.
小麦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麦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的特征,以普通小麦品种秦麦11(粒重36.942 mg/粒,淀粉含量61.02%)和中优9507(粒重50.636 mg/粒,淀粉含量68.36%)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灌浆期籽粒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表达量与相应酶活性的相关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AGPase)、束缚态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I)、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淀粉分支酶基因(SBE)表达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花后3 d 内检测不到其表达,花后4~6 d 这些基因开始表达.AGPase和SSS在花后12 d左右表达量达到高峰,GBSSI和SBE在花后15 d左右的表达量最大.自花后18 d开始,各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中优9507在表达高峰期(即花后第12、15、18 d)的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秦麦1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整个灌浆期间中优9507的四种淀粉合成酶活性高于秦麦11,尤其在灌浆中期差异更显著.相关分析表明,AGPase、SSS、SBE基因在花后15 d的相对表达量与相应酶活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GBS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GBSS酶活性间相关不显著,暗示AGPase、SSS、SBE基因在籽粒淀粉合成过程中属于转录水平调控,而GBSSI基因属于转录后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