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2篇 |
基础科学 | 9篇 |
77篇 | |
综合类 | 146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4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稻壳/大豆蛋白基黏合剂成型育苗钵性能评价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稻壳为原材料, 采用大豆蛋白基黏合剂捏合成型制备育苗钵, 研究了稻壳育苗钵的耐水特性;通过育苗试验研究了育苗钵对黄瓜的生物学效应, 并分析了育苗钵育苗周期与拉伸强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育苗钵最大平衡吸水率及厚度膨胀率分别为26.78%和10.73%,具有较好的耐水特性;育苗钵经干湿热循环处理后拉伸强度最大降幅约50%(P<0.05).生物学效应试验表明, 育苗钵高浓度浸提液对黄瓜发芽率影响显着, 低浓度浸提液对种子发芽率有一定的促进效应;育苗效果试验验证育苗钵对黄瓜生长长势有促进作用。以干湿热循环处理后拉伸强度为自变量, 育苗钵育苗周期为因变量, 建立了相关模型y=-0.35X2+9.43X-5.85(R2=0.947 3).该育苗钵具有适宜的耐水性和强度, 育苗效果良好, 是一种理想的育苗器具, 可应用于作物的育苗。 相似文献
62.
菜粕生物熏蒸防控辣椒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菜粕生物熏蒸(biofumigation)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保护地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blight of chilli pepper)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室内平板培养和模拟土壤熏蒸的方法,研究2种产地不同的菜粕(RSM1和RSM2)分解产物对辣椒疫霉菌丝和游动孢子的生长抑制效果;通过菜粕对土壤进行生物熏蒸,研究其对辣椒疫病的盆栽和田间防控效果。【结果】RSM1和RSM2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分解产物对辣椒疫霉菌丝和游动孢子都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RSM2的菜粕抑制效果好于RSM1。2种菜粕挥发性分解产物对孢子抑制强于对菌丝的抑制,而非挥发性分解产物对菌丝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孢子的抑制。同一种菜粕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分解产物对辣椒疫霉菌丝的抑制作用差别不大,但对辣椒疫霉孢子的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别。室内模拟土壤熏蒸试验表明RSM2用量为0.2%(W/W)时,其挥发性分解产物可以完全杀死辣椒疫霉菌丝。盆栽试验中,采用定量PCR技术测定辣椒疫霉的数量,RSM2用量为0.2%时,虽然没有完全杀灭病原菌,但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到100%,取得与化学熏蒸相同的效果;生物熏蒸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并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总体数量和多样性。连续两茬田间试验表明,生物熏蒸对辣椒疫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为82%,并使辣椒增产16.4%,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化学熏蒸处理。【结论】RSM2菜粕对辣椒疫霉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效果,以菜粕为生物熏蒸材料进行土壤处理可以有效防控辣椒疫病并增加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63.
发酵床垫料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因垫料性质、饲养与管理方式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较短的为数月.最长可达5年以上,一般来说.农作物秸秆类等易降解的材料使用寿命较短,草炭、果壳、树皮和木屑等难降解的材料使用寿命较长。养殖密度大、发酵床负荷重.物料使用寿命短.反之使用寿命长. 相似文献
64.
蓝藻堆肥中养分及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和优化开放环境中脱水藻泥堆肥化处理工艺,以滇池打捞的蓝藻藻泥为原料,采用室外堆肥方法,研究米糠、麦麸、酒糟作为填充剂对蓝藻堆体的养分含量、发芽指数和微囊藻毒素(MCs)含量的影响,并对这些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堆肥结束后,碳素损失率为23.2%~36.2%,氮素损失率为40.7%~56.9%,总磷、总钾和灰分含量均增加;堆肥结束后,各处理的总养分含量(N+P2O5+K2O)均能满足有机肥料标准,堆肥50 d后各处理发芽指数都超过80%,MC-RR低于检测底限10μg/kg,MC-LR的降解率也达到90%以上。综合各类指标,麦麸作为填充剂的效果最好。堆肥过程中MC-RR含量和MC-LR含量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微囊藻毒素含量与堆体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总磷、总钾、总养分含量以及灰分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5.
畜禽粪便堆肥前期理化及微生物性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以鸡粪、猪粪、牛粪为原料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三种畜禽粪便堆肥启动期和高温期理化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脱氢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等指标变化规律,为筛选合适的微生物菌剂维持堆肥高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将新鲜的鸡粪、猪粪、牛粪含水量调节到55%左右,堆肥温度在2 d内均可升至50 ℃以上, 并维持此温度的时间均超过5 d,达到堆肥无害化的卫生标准.堆肥前期,三种堆肥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表现为嗜温性微生物数量先升高再降低;嗜热菌数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牛粪堆肥中真菌、嗜热放线菌及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显著高于鸡粪和猪粪(P≤0.05).三种堆肥的脱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蛋白酶活性随堆肥温度的升高而上升;猪粪和牛粪堆肥纤维素酶活性呈波动上升趋势,鸡粪堆肥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三种堆肥的温度与嗜热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6.
采用室内平板培养、气候箱内土壤处理及盆栽和大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以腐熟中药渣堆肥为原料制备的液体肥料在强化了拮抗微生物前后对草莓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普通液肥和两种强化液肥对两种草莓病原真菌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三种液肥经辐照灭菌后均丧失了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两种强化液肥处理土壤10~15d后能显著抑制土壤中草莓枯萎病菌的生长繁殖而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盆栽试验表明:普通液肥辅照灭菌后对草莓枯萎病仍有一定的防效,但显著低于没灭菌的液肥;两种强化液肥对草莓的盆栽防效显著高于普通液肥。大棚小区试验显示:施用有机液肥的三个处理的草莓产量显著高于常规对照,而发病率显著低于常规对照;分别强化了两种拮抗菌的液肥对病害的防效均好于未强化的液肥;施用液肥对根际土壤酸化和盐分积累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使小区草莓增产达93~110%,畸形果率降低23.5%,并对草莓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强化了拮抗菌的有机液肥对草莓连作障碍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7.
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设置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发育影响试验,明确小麦秸秆对水稻的化感效应.水稻种子萌发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法,水稻生长发育试验采用砂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均显著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水稻植株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p<0.05),同时显著增加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p<0.05);小麦秸秆腐解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强于秸秆浸提液,小麦秸秆叶部浸提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强于茎秆浸提液,小麦秸秆15d腐解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强于7d腐解液;4种浸提液或腐解液5倍稀释后均减缓了对水稻发芽和植株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的总酚酸含量均较高,含量介于90.80~222 mg L-1,且总酚酸含量与水稻植株鲜重、根系活力、叶绿素以及水稻发芽指数显著负相关,而与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显著正相关.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均对水稻产生化感效应,其作用强度与秸秆腐解方式、秸秆不同部位及腐解时间有关,同时小麦秸秆化感效应的产生与浸提液和腐解液中的酚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8.
鸡粪堆肥中氮转化微生物变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室外人工翻堆好氧堆肥方法,进行了70d的鸡粪、鸡粪添加1%稻草和鸡粪添加3%稻草堆肥试验,采用平板记数法和最大可能记数法(MPN),研究了堆肥过程中氨化细菌、固氮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数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氨化作用在堆肥初期显著,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随堆肥时间的推移有上升的趋势;堆肥中存在固氮菌,但数量变化不大。堆肥中氮转化微生物变化特征与堆肥中铵态氮、硝态氮变化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69.
水分含量对水葫芦渣堆肥进程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葫芦经挤压处理后,容积减小、干物质含量提高,利于堆肥生产,但目前缺乏相关堆肥条件的研究。本文通过水稻秸秆与水葫芦渣以不同比例混合来调节堆体水分,探讨在65%、70%、75%、80%水分条件下堆肥效果及环境影响,以获得堆肥的最优水分条件。本试验为静态堆肥,动态监测堆体温度、pH值、碳氮养分和温室气体。结果表明,水分对堆体pH、胡敏酸(堆肥7 d)、富里酸无显著影响,对温度、水溶性碳、胡敏酸(堆肥50 d)、凯氏氮、硝态氮、铵态氮影响显著。其中75%水分处理升温能力最佳,堆肥6 d即达最高堆温(53.4℃);50 d时其凯氏氮、硝态氮、铵态氮显著高于65%和70%的水分处理(P<0.05);75%水分处理堆肥50 d与7 d相比,凯氏氮降低最多(21.1%),硝态氮增加最多(434%),铵态氮降低幅度最小(14.1%)。水分对CH4的产生无显著影响;但高水分促进CO2和N2O排放,75%水分处理的CO2排放能量最高,是其他处理的1.9~2.5倍,80%水分处理的N2O排放通量最高,是其他处理的3.9~23.1倍。综合考虑,水稻秸秆与水葫芦渣混合堆肥,堆体水分为75%较为适宜,能兼顾堆肥效率、品质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0.
探明秸秆高固厌氧发酵回流液剖面渗滤特征,对提高秸秆高固厌氧发酵产气效率十分重要.该研究以搓揉麦秸为底物,在(37±1)℃、TS为14%的发酵条件下,通过隔板将发酵罐中物料均分成3层(T1)、2层(T2)与不分层(T3)3个处理,以氯化锂为示踪剂,分析了剖面上物料残留锂离子、物料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含量、各处理产气以及发酵前后物料湿容重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总产气量、累积总固体产气量与甲烷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纵剖面各层物料湿容重,呈现上低下高的趋势,其中T3处理物料湿容重随高度的降低先增加后基本稳定,稳定在0.6 g/cm3左右,大于初始发酵物料湿容重0.58 g/cm3;T1、T2、T3剖面残留锂离子质量分数低于2 mg/kg的区域面积占比为2.32%、12.69%、20.66%,表明3个处理回流液淋滤存在着"回流液死区",EPS等值线图与物料残留锂离子等值线图相互印证,表明秸秆高固厌氧发酵中,回流液的淋滤在剖面上表现出非均态性特性.该研究为改善秸秆高固厌氧发酵回流液回流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