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农学   1篇
  35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席承藩 《土壤》1958,1(2):25-26
农业生产大跃进中,广大农民想尽一切办法,寻找肥源,如施用墙土,炕土、地脚土、河泥、塘泥、自制各种土化肥等。  相似文献   
22.
席承藩 《土壤》1960,3(3):29-30
农民都说"猪粪劲头足"。种过地的人都深深知道此事实,施了猪粪以后,地里绿油油的,秸秆高,粒实饱满,是什么原因呢?要知道一般土壤里,氮肥较缺,特别在分蘖拨节时,最需要氮肥。  相似文献   
23.
熊毅  席承藩 《土壤学报》1956,4(2):1997-199
1955年初苏联土壤学家在黑龙江省友谊农场进行土壤调查工作时,会介绍苏联所常用的半圆筒土钻(我们称为苏联式土钻),我们会仿制,并在山东临清泛滥平原地区试用此种土钻,可深达2米,拔钻省力,但下钻吃力,取土亦多困难。  相似文献   
24.
全国土壤普查科研项目成果简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席承藩  章士炎 《土壤学报》1994,31(3):330-335
1979年起,执行“六五”重点研项目全国土壤调查制图时,受到中央重视,国务院发专文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普查。该项目由基层(乡)做起,逐级汇总成县,地,省级土壤报告与图件。各省分别完成省土壤专著与系列分省图件,全国已汇总成:<<中国土壤与土壤资源>>专著与六本分大区《中国土种志》及1:100万全国土壤图与1:400万土壤系列图。并对全国土壤资源按质与量(面积数)分别论述其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5.
我国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多红壤分布,其中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最为常见,均为主要垦殖对象。有的红壤垦殖利用情况良好,开垦后,土壤性质逐渐变好,得到稳定耕种;但是有的红壤利用很差,开垦两三年后,作物产量减低;有的红壤甚至连马尾松都长不好。红壤肥力的差别,显然受到红壤本身性状的影响,这些不同的土壤性状只有从土壤基层分类单元,才可区别出来。本文拟根据作者等在浙江金衡盆地九攀农中-带土壤详测所获得的部分结果,对本地区红壤的特性及其基层分类问题,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6.
席承藩 《土壤》1959,(5):8-9
目前全国很多省区,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群众性土壤普查运动,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和土壤科学工作者一道,进行着清查田土,制成人民公社土壤图幅,规划农业生产,为进一步发展生产作出了出色的工作。  相似文献   
27.
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照耀下,我国农业生产形势很好。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开展。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向科学工作者提出一系列课题。为了巩固与发展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急需以人民公社为单位,作好农业发展规划,逐步改变自然面貌,克服旱涝炎害,向稳产高产方向迈进。其中,土壤制图与其他农业制图,是作好规划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28.
南方花岗岩区不同侵蚀土壤治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岗岩红色风化壳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区.其中的红色粘土层质地粘重且被铁铝氧化物胶结,与其下部的砂土碎屑层相比具有很强的抗蚀能力,对该区侵蚀的发展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保留红色粘土层和砂石碎屑层裸露两种类型的侵蚀土壤在治理过程中保持措施的选择、植被和土壤肥力的恢复与土壤发育特点进行对比,说明了花岗岩区的侵蚀土壤在保留红土层时,土壤退化的程度轻,治理较容易,植被和土壤生产力的恢复较快;一旦红土层被侵蚀贻尽,侵蚀的速度加快,治理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生产力的恢复也慢.  相似文献   
29.
席承藩  趙真 《土壤学报》1962,10(3):235-257
大同盆地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带性土壤为淡栗鈣土。这种土壤与內蒙古的集宁和呼和浩特等地的淡栗鈣土相类似,属于同一发生类型;唯只見于大同盆地北部。至于盆地南部地区如渾源一带的土壤,就很少具有淡栗鈣土特征;而和雁門关以南的土壤性状差不多。从这些土壤特性来看,大同盆地正好位于干草原向南部干早灌丛草原过渡的地带。  相似文献   
30.
席承藩 《土壤》1959,(3):13-14
南方水稻田中,都有施用石灰的良好习惯。施用量通常亩施100-150斤,但也有高达300-400斤的,因此就有很多同志认为施用量太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