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2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17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74篇 |
农学 | 187篇 |
基础科学 | 307篇 |
103篇 | |
综合类 | 1077篇 |
农作物 | 234篇 |
水产渔业 | 107篇 |
畜牧兽医 | 568篇 |
园艺 | 172篇 |
植物保护 | 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31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121篇 |
2010年 | 151篇 |
2009年 | 124篇 |
2008年 | 145篇 |
2007年 | 156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103篇 |
2002年 | 123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102.
103.
104.
105.
尼加提·夏开尔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3):67-67
在规模化奶牛场饲养管理中,佩戴耳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奶牛场的防疫、育种、治疗、牛群的生产性能测定、检疫出证、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等重要环节.1外挂式耳标与电子耳标第区别一般牛场用的是外挂式耳标,这种耳标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耳标脱落、标示模糊等现象,进而造成疫苗漏打、配种混乱、奶牛产期无法确定等,致使奶牛养殖过程中相关资料缺失、养殖档案建立不完整.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不同地理群体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双列杂交子代数量性状及确定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真实影响效应,为合浦珠母贝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海南三亚(SY)和广西北海(BH)2个地理野生合浦珠母贝群体为亲本,经双列杂交获得4个F1代群体(SY♂×SY♀、SY♂×BH♀、BH♂×SY♀和BH♂×BH♀),各随机挑选100只养殖至14月龄的个体进行数量性状(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体质量和软体质量)测量,并采用SPSS 18.0进行K-S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型性状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计算.[结果]4个F1代群体的体质量和软体质量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其中又以软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SY♂×SY♀群体壳长与体质量和软体质量间的相关性最大,对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和0.529;而其他3个F1代群体的壳宽与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相关性最大.剔除对体质量和软体质量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分别建立针对各F1代群体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回归方程,总决定系数(R2)均小于0.850.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SY♂×SY♀群体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是壳高和壳长,对其他3个F1代群体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均是壳宽;SY♂×SY♀群体壳高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壳长对软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其他3个F1代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软体质量决定系数最大的也均是壳宽.[结论]不同地理群体合浦珠母贝双列杂交子代数量性状中软体质量最具选择潜力.在只考虑形态性状选育时,SY♂×SY♀群体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应选择壳高,以软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则应选择壳长,同时加强对壳高的选择;其他3个F1代群体在以体质量或软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均应选择壳宽. 相似文献
107.
用10%苯醚甲环唑WG6000倍液防治梨黑星病试验结果表明:在梨黑星病初期、中期和流行盛期各喷雾防治一次,不仅经济有效,并具有预防和兼治的双重效果,总体防效达75.54%,流行盛期达80.58%,梨子商品率达91.25%,与对照商品率62.17%相比,提高29.08个百分点,防治挽回损失高达1213.15kg/667m2,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主要研究播种量与追氮量互作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播种量与追氮量的最优组合。[方法]试验设播种量和追氮量2个因素,施入的氮肥为尿素(N 46%),播种量分3个水平(60、120、180kg/hm2),追氮量分4个水平(0、56、112、168 kg/hm2),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追氮量相同时,播量增大,茎蘖数越多,叶面积指数越大,干物质积累越大。播量相同时,追氮量对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大,追氮量168 kg/hm2处理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高于对应播量的其他3个基追比例处理;不同播量条件下,追氮量对小麦各群体结构指标影响规律不一致,播量与追氮量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另外,播量、追氮量对小麦容重、蛋白质含量、出粉率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含水量影响不大;播量、追氮量对小麦面粉品质有一定影响。播量180 kg/hm2、追氮量168 kg/hm2时最有利于产量提高;播量120 kg/hm2、追氮量168 kg/hm2的籽粒品质协调且最优。[结论]播量、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显著,且播量与追氮量之间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09.
110.
关于小麦分蘖的发生规律、影响分蘖发生的因素、分蘖在群体结构中的作用已有较多的报道[1~3]。前人运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和32P示踪的方法研究主茎、分蘖之间的营养关系[4~6],夏镇澳等[7]研究认为,小麦在拔节后,主茎运往分蘖的养分极少;但分蘖均可将养分运往主茎和其他分蘖,特别是小分蘖中将养分运往主茎比其他大分蘖的多。郑广华[8]认为,无效分蘖的光合产物虽然有较大比例运转给有效分蘖,但因它的光全能力较弱、同化物很少且无实际意义;赵会杰等[9]研究不同穗型小麦主茎和分蘖之间的光合产物分配结果认为,...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