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60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南京两种菜地土壤氨挥发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南京雨花区武警农场和栖霞区东阳科技站先后进行了秋季小青菜和秋冬季大白菜田间试验,研究菜地土壤施用氮肥后的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氨挥发采用密闭室间歇密闭通气法测定。结果表明,小青菜试验地的pH为5 .4 ,施肥后土壤pH值也未高于6 .0 ,故氨挥发损失低(<0 .4 % ) ;而在pH为7.7的大白菜试验地上,控释尿素、低氮和高氮3个处理(施氮量分别为N 180、30 0和6 0 0kghm-2 )氨挥发率分别为0 .97%、12 .1%和17 1%。以上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菜地土壤氨挥发的主要因素,降低氮肥用量能明显减少氨挥发,而施用控释尿素是一种有效控制氨挥发损失的措施。大白菜不同施肥期的结果还表明,施尿素后降雨通过降低表层土壤氮的浓度而影响氨挥发,降雨离施肥期越近,雨量越大,氨挥发越小  相似文献   
72.
[目的]为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追肥期氮素的利用效率。[方法]在中国常熟生态农业试验站,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不同生育期追肥的氮素利用率及分配。[结果]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施肥阶段对肥料的回收利用率变化趋势一致,即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氮肥的利用率增加。基肥的利用率最低,仅占施肥量的16%左右;分蘖肥回收率为30%左右;穗肥利用率最高,利用氮肥效率最高的水稻品种穗肥回收率可达52.3%。收获时,不同水稻品种吸收的15N在各部分分布规律为:吸收的分蘖肥在籽粒和稻草中的积累量相当,均占吸收量的45%左右;在标记穗肥中,不同水稻品种籽粒集中吸收氮的60%左右,秸秆中35%,根中5%左右,说明水稻对穗肥的转移利用率远高于对分蘖肥的转移利用率。粳稻-86优8品种对分蘖肥和穗肥的回收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另外2个品种,说明它适宜在太湖流域种植。另外,不同追肥在作物收获时土壤残留氮均占施肥量的10%左右,大部分集中在0~20 cm土层内,在未发生下渗和径流损失的情况下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气态损失是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结论]粳稻-N-86优8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氮素利用率高,适于在太湖流域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73.
土壤中“接力反硝化”机制的部分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想土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不完全反硝化细菌 ;这些细菌可以彼此配合 ,此菌产物作为彼菌的底物 ,共同完成完整的反硝化过程。该机制称之为“接力反硝化”机制 ,有别于传统的反硝化机制。本文为“接力反硝化”机制的存在提供部分证据。以土壤浸提液为培养基、N2 O为电子受体富集土壤微生物 ,获得了 1株仅完成NO-3 →NO-2 反应的细菌 (原始编号 2 1 6 9 2 )、1株仅完成NO-2 →N2 O反应的细菌 (原始编号 1 9 5 3)、1株仅完成NO-2 →N2 O→N2 反应的细菌 (原始编号 2 1 6 3 6 )。把菌株 2 1 6 9 2和 1 9 5 3两菌株以适当的数量比例混合于灭菌的土壤中 ,不添外来碳源 ,仅添加NO-3 ,厌气培养 1周后 ,测得土壤中剩余的NO-3 仅为原添加量的 39 4 %~ 5 3 0 % ,与此同时有 5 2 %~ 13 9%的NO-3 被还原成NO-2 ,有 2 8 6 %~ 30 8%以N2 O形态被回收 ,总回收率为 75 4 %~ 95 5 % ,说明两者可以相互配合 ,菌株 2 1 6 9 2的硝酸根还原产物可以被菌株 1 9 5 3用作底物 ,共同完成反硝化过程 ,从而支持我们设想的“接力反硝化”机制。  相似文献   
74.
控释尿素对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究小麦高产优质生产中控释掺混尿素的最佳施用比例,本试验以内麦83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比例控释尿素,即常规尿素施肥(对照,CK)、控释尿素添加比例分别为0%(N1)、10%(N2)、20%(N3)、40%(N4)、80%(N5)、100%(N6)对小麦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及分配、氮素积累特征以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尿素能显著增加小麦成熟期旗叶长、叶宽、叶面积以及小麦分蘖期后各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其中N4综合增效最显著。与对照相比,添加20%以上控释尿素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以N4效果最好,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肥表观利用率(NRE)分别提高了14.21%、27.26%、29.85%。随着控释尿素配比的增加,小麦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N4最优,与CK相比增产14.23%。综上,一次性基施60%尿素掺混40%控释尿素有利于促进小麦旗叶伸长,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劳动投入,可作为小麦高效简化施肥技术进行推广。本研究为小麦高产优质生产中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农田氮素的气态损失与大气氮湿沉降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成国  尹斌  朱兆良  沈其荣 《土壤》2005,37(2):113-120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农田N素气态损失与湿沉降研究的成果,讨论了农田N素气态损失的主要途径、排放量、影响因素及其环境危害。同时结合对太湖地区农田N素气态损失与大气N湿沉降的试验结果,阐述了化肥N的气态损失对大气和水体环境的影响,以及酸雨由硫酸型向硫酸和硝酸混合型变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6.
太湖地区水稻追肥的氨挥发损失和氮素平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密闭室通气法和15N 微区试验, 对太湖地区水稻不同生育期追施氮肥的氨挥发损失、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残留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 周内, 峰值出现在施肥后1~2 d, 氨挥发速率变化与田面水NH4+-N 浓度变化规律一致, 分蘖肥和穗肥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6.7%和6.3%; 水稻分蘖肥的作物氮素利用率低于穗肥, 分别为36.7%和49.6%, 主要原因是穗肥的氨挥发损失较少,并且更易于向籽粒转移; 2 次追施氮肥的表观损失率分别为52.8%和40.7%; 在土壤中残留肥料氮为10.6%, 大都集中在0~20 cm 土壤中, 耕层以下较少。本结果表明, 在水稻孕穗时期施氮肥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肥损失, 主要体现在穗肥拥有较低的氨挥发损失率和较高的籽粒利用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油菜轮作区土壤氮素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不同处理在水稻油菜轮作间的差异及原因。【方法】2014—2015年在成都市典型水稻油菜轮作区进行连续两年小区定位试验,试验处理包括不施氮(CK)、单施尿素(UR)、40%控释氮肥+60%尿素(40%CRU)和单施控释氮肥(CRU)。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油菜轮作条件下土壤无机氮、酶活性、作物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1)相较UR处理,40%CRU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土壤无机氮含量;油菜蕾薹期到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随控释氮肥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40%CRU、CRU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各施氮处理相比,在作物生育前期UR处理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最高。随生育期推进,添加控释氮肥处理土壤酶活性均高于UR处理,但40%CRU、CRU处理间差异较小。两季作物相比,水稻季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整体均呈升高-降低的趋势,孕穗期出现峰值;而油菜季土壤脲酶活性随生育期发展逐渐降低,添加控释氮肥处理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3)水稻油菜产量均以40%CRU处理最大,两年水稻产量分别较UR处理增产597.04 kg·hm~(-2)(2014年)和582.61 kg·hm~(-2)(2015年),提高了7.50%—7.83%;油菜增产391.19 kg·hm~(-2)(2014年)和378.49 kg·hm~(-2)(2015年),提高了15.39%—16.70%。产量与构成因子的回归方程显示,水稻穗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40%CRU处理穗粒数较UR处理提高15.17%(2014年)和17.72%(2015年),结实率提高4.49%(2014年)和4.44%(2015年)。油菜产量与每角粒数和总角果数相关性显著,40%CRU处理每角粒数最多,总角果数较UR处理两年分别增加8.98%(2014年)和13.80%(2015年)。(4)施氮显著提高水稻油菜成熟期地上部分氮积累量,且均以40%CRU处理最大。相较其余施氮处理,40%CRU处理的水稻成熟期氮积累量提高了6.21%—21.83%(2014年)、6.51%—20.74%(2015年),油菜成熟期氮积累量提高了8.42%—24.74%(2014年)、9.39%—22.77%(2015年)。施氮处理能有效提高水稻油菜作物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且均以40%CRU处理最优,CRU处理次之。【结论】添加控释氮肥的处理可有效改善水稻油菜生育中后期的土壤酶活性与氮素供应,显著增加水稻和油菜作物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其中,控释掺混尿素处理土壤的氮素供应适宜,能有效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产量水平更大。  相似文献   
78.
为探究控释氮肥与尿素配施对土壤供氮特征与潜力以及小麦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控施氮肥比率(0,10%,20%,40%,80%,100%)对根际土壤无机氮含量和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小麦干物质累积、生长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提高土壤无机氮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小麦分蘖期,CUR0处理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和微生物数量最大。随生育期推进,CRU40及更高控氮比率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的无机氮含量;较CRU0处理,CRU40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细菌数量,CRU40及更高控氮比率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CRU20处理土壤真菌数量增长显著。从拔节期到成熟期,CRU40处理较CRU0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干物质量及生长速率,较CRU0和CRU100处理,成熟期小麦单株干物质量分别增加44.54%和17.42%;各施氮处理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CRU40处理较CRU0处理显著提高了单株有效穗数,籽粒产量较CRU0和CRU100处理分别增加17.38%和11.79%。综上所述,恰当配施控释氮肥能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79.
生产建设项目扰动范围合规性判别与预警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扰动地块合规性判别与预警是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讨论了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与防治责任范围之间的空间拓扑关系及其与实际情况的对应关系,提出了Arc GIS支持下生产建设项目扰动状况合规性判别与预警的技术方法。以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示范项目区为例,对该技术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对项目区生产建设项目扰动范围合规性的判别。  相似文献   
80.
毛竹林试验地设置和调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浙江、江西、湖南等省的丰产林(Ⅰ)、中产林(Ⅱ)、低产林(Ⅲ)三种类型毛竹林的大量调查,计算得出如下结果:①在同一毛竹林类型中竹林胸径的变异度最小,蓄积量次之,新竹产量变异度最大。②同一调查因子中毛竹林类型不同变异度不同,Ⅰ类竹林的变异度最小,Ⅲ类竹林变异度最大。同一调查因子和同一毛竹林类型中变异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毛竹林调查面积应根据不同的竹林类型和不同的调查目的来确定。如进行资源或蓄积量调查,适宜的竹林面积Ⅰ类竹林应是400m~2,Ⅱ、Ⅲ类竹林应为500—600m~2。③毛竹林虽有很强的边际效应,但计算表明,毛竹林样地的形状不一定拘于正方形,可因地制宜设置长方形或正方形。④通过对毛竹林蓄积量或产量的几种常用计算方法的误差率对比,提出用平方平均胸径来求算蓄积量或产量是较简便又可靠的方法。同时对毛竹林蓄积量或产量计算中胸径与眉径的换算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