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辣椒黄绿苗杂交一代果实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育黄绿苗辣椒标记性状的6个早熟辣椒为母本,3个甜椒为父本,配制10个杂交组合,对杂交一代果实的杂种优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辣椒黄绿苗杂交组合在果实长、果肉厚、单株挂果数性状方面的优势超过高亲本性状,其数据依次为10.01%、8.15%、1.05%,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2.
通过SOE-PCR技术获得PstS基因全长并克隆到pColdⅠ,将重组表达载体pCold-PstS转化进BL21(DE3)后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PstS,将其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兔抗血清,提取鸡毒支原体总蛋白、膜蛋白和胞浆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分析Pst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PstS基因长度为1 065 bp,其蛋白在氨基酸9~31之间存在跨膜区,pCold-PstS经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PstS(存在于细胞膜和胞浆中),其约43 ku并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PstS蛋白是鸡毒支原体膜表面的免疫原性蛋白,可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原生质体融合提高非致病性尖镰孢FO47的生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非致病性尖镰孢FO47和生防放线菌SC11进行融合,通过抗药性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对融合菌株进行筛选,得到了3株生物防治效果有一定提高的融合菌株,其中菌株FC-10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能力较FO47提高了36.7%,菌株FC-4则在促进西瓜的生长发育方面比FO47有明显提高,另外菌株FC-3表现出了对多菌灵较高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34.
为查明贵州省铜仁市某蛋鸡场11月龄蛋鸡发病死亡的原因,采集病死鸡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以及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鸡安卡拉病毒、鸡毒支原体的核酸检测.结果:病料中未分离出细菌;鸡安卡拉病毒和鸡毒支原体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结论:鸡场病例存在鸡毒支原体与鸡安卡拉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5.
<正>制约蛋鸡产蛋率高低的因素很多,本文从环境、饲养管理和疾病等方面因素来分析引起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供蛋鸡养殖户参考借鉴。市场衡量蛋鸡养殖效益的指标主要是产蛋量,在同样消耗饲料的情况下,产蛋量高,经济效益就高,若产蛋量不能达到一个正常指标,蛋鸡养殖效益就会大打折扣,找出真正影响蛋鸡产蛋率的原因,并加以防治,就会实现蛋鸡养殖的经济目标。1影响蛋鸡产蛋率的因素1.1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6.
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4月份和7月份黑土脲酶、转化酶、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不同,黑土酶活性有较大差异.草地与裸地相比,4月份脲酶、转化酶、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4.66%、29.56%、34.67%,7月份分别增加56.12%、128.40%和30.42%,表明经过自然植被恢复,土壤生物活性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农田3种施肥方式相比,脲酶、转化酶、磷酸酶活性大小均为化肥+有机肥处理>化肥处理>无肥处理.3种不同生态系统相比,转化酶、磷酸酶活性大小依次为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裸地生态系统,脲酶活性大小依次为农田化肥+有机肥处理>草地生态系统>农田化肥处理>农田无肥处理>裸地生态系统.表明采取一定的施肥措施和草地自然植被恢复可增加黑土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均有显著相关关系,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37.
土壤氮素氨化、硝化及固氮作用是影响作物氮素吸收及氮肥损失的主要因素, 为揭示氮肥减量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土壤氮素转化特性及排放规律, 利用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3种模式(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MS、玉米-大豆套作IMS)和3种施氮水平(不施氮NN: 0; 减量施氮RN: 180 kg hm -2; 常量施氮CN: 240 kg hm -2)对土壤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固氮作用及氨挥发、N2O排放、NO3 --N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IMS较相应单作提高了土壤硝化和氨化作用, IMS的氨挥发损失率和N2O损失率较MM降低21.6%和29.7%; IMS下玉米土壤的NO3 --N积累量显著高于MM, 而大豆土壤的NO3 --N积累量显著低于MS。各施氮处理间, RN较CN降低了玉米土壤的氨化与硝化作用, 增加了大豆土壤的硝化和固氮作用。IMS下RN的玉米、大豆全生育期固氮作用较CN增加29.7%和32.0%, 年均氨挥发总量和N2O排放量较CN降低37.2%和41.0%。玉米-大豆套作系统在减量施氮下通过提高土壤氮素氨化、硝化与固氮作用, 减少氮素排放损失, 增强耕层土壤NO3 --N积累, 为作物氮素吸收提供了充足氮源。  相似文献   
38.
中早熟辣椒镇研 3号是以江苏本地羊角椒自交系Y90 0 7为母本 ,以由甘肃酒泉引进的甜椒自交系T92 18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果实牛角形 ,纵径 12~ 15cm ,肩部横径 4.7cm ,肉厚 0 .35cm ,平均单果质量42g ,果面光滑 ,青熟果绿色、味微辣 ,适宜在长江流域或南菜北运基地早春保护地、秋延后及露地栽培 ,6 6 7m2 产量 35 0 0~ 40 0 0kg。  相似文献   
39.
镇豇早丰是以之豇28为母本,以一点红豇豆为父本,采用系谱选择法,经4年8代选育成的豇豆新品种,该品种既具有之豇早熟、丰产的特性,又具有一点红品质佳、耐老化的特性,并且具有商品荚较长、抗病性强、耐荫等优点,适宜早熟及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40.
四棱豆     
四棱豆[Pteragenolobus(L)DC]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草本豆科植物,营养价值较高,主要以食用嫩荚为主,块根、种子、嫩梢和叶片也可食用。其嫩荚可以鲜炒、盐渍和作酱菜,嫩梢可作汤,块根可以象马铃薯一样食用。四棱豆的块根蛋白质含量是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